霞浦牙城東街頭倒流溪來歷傳說

2020-12-20 人文之友

霞浦縣地形屬丘陵地貌,總體上是西北高東南低,河流多是自西向東或西北向東南入海。而像崇儒、水門下徐、牙城東街頭三處的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因此,出現溪水自東南向西北流動的奇特現象。與霞浦主要河流流向相反,俗稱「倒流溪」。

而這三條倒流溪的形成,在民間往往披上神話色彩。像崇儒、水門一帶認為倒流溪形成傳說認為:有一年,鄭仙翁和七聖爺兩位神仙約定某日,誰要是先趕到縣城誰就為霞浦縣城土主神,比賽當日,七聖爺未到縣城先鳴炮,鄭仙翁剛走到後岐一帶,突然聽到鳴炮聲隆隆,誤以為七聖爺已經到縣城當上土主神,而自己輸掉了,失去當土主神的機會了,一氣之下,怒執杖頓地封水,致使原本向東流至縣城的溪水向西倒流。

而牙城東街頭的倒流溪(夾溪)形成的傳說,卻與眾不同。相傳很久以前東街頭溪,緣由二條發源於福鼎市秦嶼鎮太姥山麓的方家村孔蘭自然村和下樓,另一條發源於孔坪村內甲坪自然村,至東街頭村古村自然村東的六都岔合流後,流入霞浦與福鼎交界的渠洋溪,經後山溪流入福鼎峽門出東海。相傳在一次風災之後,徹底改變了這種流向。

據民國版《霞浦縣誌》卷之四·山川志記載:「流由太姥山發源,有小澗三,至合流處名曰夾溪。而龍亭流歸一派,龍亭之北又有小澗同出,有數十丈之瀑布,下於梨溪,始終合流於鼎界之漆溪(赤溪),出楊家溪西港洋,亦匯於烏岐港之海。」形成了「倒溪流」。至於形成這種倒流現象,相傳與該村境內的院底寺(上中興福寺)的和尚設壇救雨有關係。

院底寺地處福溫古道旁,香火旺盛,寺院擁有東街頭洋中三百六十多畝上等寺田,和尚忙於佛事,這些寺田全部出租給當地老百姓耕作。相傳在明洪武二十二年三月至六月間,在霞浦境內包括福鼎大部地區發生嚴重的乾旱,而向寺院租種的村民向當家的訴求,能不能幫他們求雨。否則,田園將顆無收,田租恐怕無法上交。當家和尚在權衡本寺幾百號僧人的生活來源和村民利益兩方面的得失後,同意設壇求雨,在求四十九天無雨後,天越來越藍,溫度一天比一天高,整個大地就像火爐子在烤著,眼見田地裡的禾苗都枯萎了,和尚有礙面子,一氣之下,使出一絕招,將寺院後門的古井裡放生的十六隻長三支腳的蛤蟆,每天抓一隻放在求雨的神壇前,用銀針在蛤蟆的屁股上紮上六針,叫它去喚雨。

而這些三隻腳蛤蟆,自從入寺之後,它們自認為是殘疾的蛤蟆,想在寺院淨心聽經,祈求能得道成佛,由於在寺院裡聽佛經多年,雖說還未成佛,但已具有靈性了,它們受不了如此的虐待,紛紛向土地神訴苦,土地神聽後,認為這事兒超出法理,急速向太上老君秉報,太上老君也覺得此事的嚴重性,便向玉皇大帝匯報了此事。玉皇大帝聽後大怒,便命雷神去在該寺上空降雨三天三夜,水滿高低三尺,雷神從太姥山麓劈了一山峰,一彈飛到寺的上空,俗稱「飛來峰」,重重把整座寺院掩埋。

由於風大雨大山洪突發,寺周部分石構件和佛像被山洪衝走,像「多寶塔」就被衝到二千米外的馬仙宮門前,寺院裡原來供祀的真武神像都被洪水衝走,流至後山被民眾撿去設宮供奉。

但是由於六都岔溪囗狹小,無法洩去這百年未遇的山洪,眼看整個東街頭洋狂洋一片,民眾生命危在旦夕,為了後山一帶免遭水患,馬仙娘揮手一指,將積穀山頂劈出一峰堵住六都岔峽囗,在田坪崗的西南方向劃出一條長長的河道,原來波濤洶湧洪水,溫順地從向西流向龍亭匯入楊家溪奔向大海,水患被馬仙娘解除了,人們恢復了往常的生活,人們為便把馬仙娘所劃倒流溪的匯合處稱為「夾溪」,就在「夾溪」旁建起馬仙宮奉祀馬仙娘。

相關焦點

  • 霞浦錢大王村的來歷
    「錢大王」村,是福建省霞浦縣牙城鎮前樓村一個自然村,原是前樓村委部所在地,位於楊家溪風景區中遊的東面山坳,四面丘陵起伏,林木蒼翠,水源頭從牙城棗嶺五墩溪、大湖山溪,兩條溪流融匯於村南的溪潭後流入楊家溪,遠看背靠太姥山山脈奇峰,面向通京古驛道。
  • 霞浦經典一日遊
    攝影界朋友眼中最美麗的灘涂——霞浦北岐灘涂,這是被國內外攝影界人士稱之為攝影寶地的灘涂也是來霞浦攝影的攝友必拍的好場景。08:30出發【楊家溪】素有「海國桃源」之譽的楊家溪風景區,位於太姥山西南側,霞浦縣境內牙城鎮西北部。原名南洋坪,相傳因北宋名將楊文廣在此平定南蠻十八洞之一,並留楊家將士駐守而得名。
  • 霞浦牙城左嶺臨水宮你到過嗎?
    二、左嶺「臨水宮」的來歷。據《萬曆志》、民國版《霞浦縣誌·祠祀志》記載:神姓陳,下渡陳昌女,今稱「臨水夫人」,以正月十五日誕,男女皆禱於此。另從《晉安逸志》記載中,我們可知「神名靖,少孤。據《楊氏宗譜》記載及坊間傳說,在南宋結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為了弘揚陳靖姑文化,楊氏族長於農曆正月初四起程前往古田臨水分靈,剛出古田界,香菸即熄,同年三月再次赴臨水宮分靈,返回至長溪縣(今霞浦縣)香菸再次熄滅,又於五月初五端午節,族長又親率族內虔誠弟子第三次赴臨水宮,終因誠心,多次長途跋涉而感動了聖母,使分靈引香活動,順利地完成
  • 霞浦楊家溪「康魚王」的傳說
    相傳在鹹豐三年,在霞浦境內一帶發生了一起百年未遇的嚴重風災,且持續時間之久。另據民國版《霞浦縣誌》卷之三大事志記載:「鹹豐三年六月,颶風、洪水經旬不休,山崩地陷,田園悉成沙礫,廬舍漂圮,餓莩遍野,為數百年未見巨災。最甚者西鄉一村數十家背山而居夜半崩壓全村無遺,又有橫江村者,溪橫山囗,夜半水忽漲,民不及避者,屋漂蕩或浮四五裡之遙,蠟光哭聲中央宛在籲慘矣!」。
  • 霞浦旅遊全攻略,一個人的旅行也輕鬆
    >1、霞浦火車站:霞浦火車站在赤岸,動車到達時間有同步公交班車,到鬧區5~10分鐘車程。2、霞浦新汽車站:新汽車站在城東南角靠進高速路口的山河路,發往長途的班車在此上下,如去寧德,福安,等周邊城市,還有到廣州,深圳,東莞等地。3、霞浦舊汽車站:舊汽車站在城北,龍首路北端,分別是發往鹽田,柏洋,三沙,崇儒,洋沙溪,嵐下,後隴,洋裡,塔後,西勝,杯溪,南塘,隴頭,牙城,承天,水門。
  • 閩浙要衝,海濱鄒魯,福建霞浦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霞浦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地處臺灣海峽西岸,屬寧德市下轄縣,是福建最早開放的對臺貿易口岸,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紫菜之鄉」,素有「閩浙要衝」、「魚米之鄉」、「海濱鄒魯」的美譽。境內有大小島嶼400多個,綿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港灣成了霞浦地理特色。這裡碧海溢彩、灘涂鋪金、層巒疊翠、綠野流丹,好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東海之濱。
  • 霞浦牙城「楊氏魚燈」
    霞浦,自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始建溫麻縣,唐代置長溪縣,元代升福寧州,清朝改福寧府,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曾是閩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千七百多年來,霞浦人民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及別有情趣的民間風俗,而「楊氏魚燈」就是霞浦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中之一。
  • 霞浦,世界最美的灘涂
    花 竹 村山海美景一覽無餘花竹村距霞浦縣城約40公裡,這裡居高臨下,鳥瞰大海,水天相連,有著一望無際的景深。近景浮標竹竿、中景魚排木屋、遠景島嶼帆影。整個場景井然有序,乃天造地設的一處絕好佳境,攝人心魄。
  • 六月的霞浦!美翻了!
    福建的霞浦, 一直是傳說中的拍照天堂。 霞浦·花竹村 美景一覽無餘
  • 六月的霞浦!福建最美的地方
    福建的霞浦,一直是傳說中的拍照天堂。它擁有中國最美的海岸線,有著國內最美的灘涂。最近,霞浦更美了…如果你來福建霞浦,有哪些地方要去呢?霞浦·北岐能拍到最美灘涂如果說哪個地方的灘涂最讓人留戀,必須說北岐!一個比畫境還美的七彩灘涂!
  • 來霞浦,帶什麼特產回去?霞浦伴手禮攻略告訴你!
    其中以霞浦沙江沙塘劍蟶村海灘繁殖的「劍蟶」最為出名,又以「六月劍蟶大腹肚」時候最為好吃。新鮮的蟶子當然只能在霞浦現做現吃,一飽口福之後,帶些霞浦本地的蟶乾回去,煮麵煲湯放一點,滿鍋都是霞浦海鮮鮮甜的味道。
  • 東陽市城東中心幼兒園塘西園區:愛牙護牙,從小做起
    12月8日上午,城東中心幼兒園塘西園區大班教室裡,孩子們討論著各自的牙齒情況。據悉,大班階段孩子已經開始換牙,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加強對牙齒的認識與保護意識,讓他們懂得愛牙護牙。通過這次學習,孩子們了解了口腔衛生和保護牙齒的重要性,懂得要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爭做一個口腔健康的好孩子。
  • 霞浦最全的旅行指南:用「色」誘惑您!
    霞浦,一個景如其名的地方。霞,朝霞、晚霞;浦,水邊或河流入海處。霞浦,亦即霞之浦,棲霞之濱、流光溢彩之所。陽春三月正是霞浦的海帶季,漁民頻繁勞作,忙於拆紫菜架、撈蟹苗,一派水墨春光圖。先瞅瞅色彩斑斕的霞浦過過眼癮吧!金色藍色繽紛水墨是不是美呆啦!
  • 青海西寧城東區組織大學生在街頭配電箱上彩繪:提升文化內涵
    青海西寧城東區組織大學生在街頭配電箱上彩繪:提升文化內涵 中新社青海分社微信公號「青海有意思」 2017-09-12 22:42
  • 霞浦「奇門遁甲」第一人,死後百餘年其墓地牛羊不敢靠近
    卓九經(1822—1908),清宣宗道光二年(1822年)八月十八日生,卒於光緒十四年五月初三,系福建省霞浦縣牙城鎮龍亭村梨溪自然村人。由於得了一場重病後無法耕種,在家自學與研究《奇門遁甲》並領會其中的奧秘,還掌握其施法的技藝,被民間稱為「霞浦奇門遁甲第一人」,由於他家處在福溫通京古道(千年驛道)福建省霞浦縣牙城鎮境內楊家溪至龍亭段的古關寨旁,又被稱為「驛道上奇門循甲第一人」。據民國版《霞浦縣誌·方技》記載:卓九經,龍亭人。偶涉水,得微尰病廢。
  • 霞浦溪南古樸典雅的謝氏宗祠
    溪南村俗稱溪南街。因溪南村旁有溪稱藍溪,溪南村位於藍溪南,故名溪南。溪南街為謝姓聚居村本祠堂現今謝姓有240多戶,人口有950人。據溪南謝氏譜諜記載,明中葉謝氏始祖謝玉坤,從富足嶺裡遷徙溪南街開基立業,繁衍生息。傳至高祖謝開逢,清乾隆乙酉科中武舉(民國版《霞浦縣誌》之十五「選舉志」398頁記載:「壬午科武舉」)。乾隆初,謝氏家族已是小南鄉旺族人丁興旺。
  • 湛江民間信奉的「白馬公」,來歷有兩種傳說,你更信哪一個?
    之前,我寫了湛江民間信奉的康公(又稱康皇、康王、康元帥)和華光大帝的來歷,很多網友要求我寫一下「白馬公」。雖然白馬公算是湛江的主要神仙,但很多村莊都有供奉他,或是建有白馬廟。這位神仙在歷史上是否有其人呢?他又是什麼來歷呢?主要的說法有兩種。
  • 龍頭節的來歷介紹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和傳說介紹
    龍頭節的來歷  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
  • 說說尾牙的來歷
    這個名稱的來歷是什麼?所謂「祭」,肯定是有所祭祀的對向的,這個尾牙又和哪個神仙有關呢?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古代管這個祭祀活動叫「做牙」,24個節點就是24個牙期,臘月十六為一年裡的最後一次祭祀,所以稱為「尾牙」。
  • 立夏的來歷由來及歷史故事 立夏的相關傳說
    立夏的來歷由來及歷史故事 立夏的相關傳說時間:2020-05-05 23: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立夏的來歷由來及歷史故事 立夏的相關傳說 在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一些長輩講它們經歷或者聽聞的故事,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就是要看看在平時,我們聽到的有關立夏的傳說和典故主要有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