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輿情觀察網
近日,輿情觀察網注意到有媒體發布消息稱,成立僅兩年的電商平臺泰木谷疑似遭到政府調查,平臺程序已無法正常使用。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泰木谷疑遭官方調查
該媒體報導稱,經測試,可正常註冊新用戶。但該APP已被列為了「不良」應用程式。安裝時,手機系統提示「該應用含不良信息」。
輿情觀察網通過下載「泰木谷」時,該程序確實遭到了警告,被認為風險軟體,建議立即卸載!輿情觀察網跳過該提示點擊繼續使用後發現,該軟體被建議移入風險管控中心,以保證設備安全。輿情觀察網在下載打開該軟體後發現泰木谷發布了通告,顯示商城暫停服務,請耐心等待!
可見該平臺確實出現了問題。那麼泰木谷官方有何回應呢?輿情觀察網通過訪問泰木谷所屬的福建嘉會泰木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官網,在最新資訊裡發現該公司的公告,表示商城暫停服務。在此前的新聞公告停留在5月11日發布的兩條訊息,內容是關於《關於商城消費商品價格不貴的承諾》及《關於售後服務承諾的公告》。此後便沒有再度更新。
而在泰木谷商城的微信公眾裡的內容疑似已被清空。還有一個名為「泰木谷會員」的公眾號在5月份發生了遷移,變成了現在的「惠惠寶」。
根據部分媒體報導指出,公司在內部群曾發公告稱是遭到了黑客的攻擊。公司正在處理,然而兩天過去了平臺依舊處於無法使用的狀態。這一說法遭到了會員的質疑。認為如果遭到黑客的攻擊可以選擇報警,同時公司也有技術團隊予以維護,怎可能幾天都沒有解決?
在泰木谷貼吧,不少會員已經陷入絕望,黑客攻擊只是「上面人」維穩下線的一個很爛、很爛的套路理由罷了。甚至有會員留言稱,早在3月份就有消息稱公司某大團隊已經撤離。
據公開資料介紹,福建嘉會泰木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為林豪,泰木谷創始人則是徐士華。輿情觀察網通過企查查發現,林豪與徐士華為公司最終受益人。
然而輿情觀察網發現,在平臺事發之前,泰木谷所屬公司曾出現過人員變更。該公司法人代表、最終受益人及實際控制人等信息均發生了變更。
8月13日,該公司法人代表林佳盛變更為現在的林豪,且該公司大股東由林佳盛 (35.00%) 與徐士華 (35.00%)變更為林豪 (65.00%)。
同時在此前,該公司最終受益人為「林佳盛與徐士華」,在8月15日變更為「林豪與徐士華」。且在同一天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從林佳盛變更為林豪。
此前的公司實控人林佳盛退出了經理、執行董事的職務,林豪由監事一職調整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新增了徐士華出任監事一職。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史股東名單中除了林佳盛,還有阮小英、林楷於2020年8月13日退出,劉正榮於2020年6月4日退出。
而這些人事變更與「泰木谷」的出事是否有直接關聯不得而知,但是結合輿情觀察網報導的不少崩盤的企業來看,不少企業在事發前都曾集體出現過人事變更的記錄。如此巧合不免讓人生疑。反傳人士認為,儘管沒有證據表明上述人員的變更與平臺暫停服務存在直接聯繫,但是不少平臺在崩盤前夕確實出現人事變更的異常,不排除是為了捲款跑路做的安排。
儘管在網上有跡象表明泰木谷平臺或是遭到監管部門調查,但是至今網上還未有監管部門發布的官方通告,這一消息輿情觀察網還有待確認。
販賣三無產品,運營模式屢遭質疑
事實上這並不是泰木谷第一次引發監管部門注意。在今年4月份,泰木谷公司曾因為虛假宣傳等問題遭監管部門處罰。據臺市監上罰字〔2020〕70號文件顯示,因其他違法行為於2020年4月24日被上海市場監督管理所處罰50萬元。
此外泰木谷其實也早已被眾多網友及媒體質疑。在騰訊防騙大數據平臺,儘管泰木谷還未有定性的相關報導,但是依舊被標記達2665次,主要標籤為「宣稱高收益、山寨虛擬幣區塊鏈」。不少網友指責該平臺誘騙老年人投資,且該平臺所售商品價高質低,完全就是傳銷平臺,家人已徹底被洗腦。
據悉,該平臺設計了一種名為「時間資產」的模式。簡單說,用戶在泰木谷商城買東西、做任務、拉人頭後獲得的貢獻值,可以兌換成「時間資產」,後者通過一定的方式,就能轉化成實在的收益。
在泰木谷內部,普通新用戶被稱作零售商,他們有一級推廣獎勵,每拉10名用戶會自動升級為批發商;成為批發商後,每14天需拉一名實名用戶,否則降為零售商,線下用戶的批發受益則歸集到上一級符合資格的批發商。這意味著,推薦的人越多,貢獻值將越高。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佔領認為,泰木谷的經營模式主要包括用戶到平臺看廣告、文章等,獲取所謂的「時間資產」;以獎勵形式帶動產品銷售。這兩種行為本質上是在炒作「區塊鏈」「新零售」概念,尤其是它推出的消費返利形式多樣,可能會存在一些非法集資、涉嫌傳銷的問題。
同時有不少媒體指出,該商城的售賣的大多都是非知名產品,其中不少甚至為三無產品。
小麗(化名)告訴中國經營報,其父親是泰木谷商城的會員,但是再該平臺上購買的一盒名為高麗參的保健產品竟然沒有生產許可信息。根據小麗提供的視頻,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現該產品的產地、淨含量、生產批號、生產日期、有限期信息均為空白。
另據北京時間財經報導,鯢泰公司出品的部分產品,經查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平臺資料庫發現,鯢泰公司並無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鯢泰公司旗下產品均為委託其他公司「貼牌」生產。
除此之外,還有消費者反映購買了「牛奶小分子肽片」「膠原蛋白活性肽」等保健品,均無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也沒有保健品批文批號。
關於泰木谷最新動態,輿情觀察網將持續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