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籤約、規劃、開工到8棟機房、12萬平方米建築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4個100天書寫了重大項目的「儀徵速度」。今天(12月15日),騰訊儀徵東升雲計算數據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這個數據中心佔地約350畝,規劃容納30萬臺伺服器,是目前騰訊華東最大的自建數據中心,也是騰訊雲在江蘇規劃的百萬級伺服器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集群中第一個開服的主力項目,依託區位優勢,能夠輻射推動江蘇及長三角地區整體產業數位化升級。
據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雲副總裁道峰介紹,這個數據中心是「自主研發、騰訊『自』造」,也是繼清遠後的第二個百萬級數據中心集群,標誌著江蘇百萬級伺服器數據中心集群逐步開始投產。「它在綠色環保在能耗指標上面也是在世界上一個很領先的水平;第三點我們覺得是在產業方面,在產業方面,數據中心將會支撐整個長三角的產業網際網路數字產業的升級。」道峰說。
儀徵是江蘇重要的工業化城市之一,在精密化工、汽車製造汽車配件的上下遊生態製造上面都有非常領先的地位,共建騰訊雲(儀徵)工業雲基地,通過服務汽車整車製造、零部件及汽車電子、大數據及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主導產業,為本地企業提質增效、提供原動力和價值增益。
騰訊雲工業網際網路總經理曹洪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數位化經濟也是國家在「十四五」規劃裡面的重點之一,數位化經濟裡邊,底層落地在於像汽車產業板塊,它在生產在研發、在供應鏈在銷售裡面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原先對於數據的利用,此前無法採集,今後,可以用「專利+數據建模」的方式,用數據來驅動企業的生產、運營,驅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與傳統管理方式比較,這樣的競爭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維度,用數字來驅動企業更好的發展,為驅動產業的更好的升級,來實現當地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一個往速度化智能化的升級。
曹洪強說:「有了騰訊的雲之後,我可以將c端用戶的使用者和我們生產製造企業打通,打通之後,我就可以了解我的用戶在哪裡,它的需求是怎麼樣的,在使用過程中有什麼反饋,我的產品質量是怎麼樣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反向推動我的生產研發,推動我的服務,可以更好的來觸達我的用戶,更好地提升我產品的競爭力,更好地把這個市場拿下來,能更好的服務用戶,也把咱們企業自身的稅收,自身的盈利能力,自身的服務能力提高一個新的臺階。」
一個項目,催生一個產業鏈,集聚一個產業群。儀徵以2018年騰訊雲項目籤約落戶為起點,確立了大數據產業戰略發展方向,重塑儀徵經濟地標,加快推進大數據產業園建設。兩年來,產業園迅速集聚了一批大數據產業鏈項目,中星北鬥衛星遙感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成功落戶,總投資超600億元,全部建成後機櫃數量達8萬架,容納伺服器120萬臺,規模位居華東前列。
發展大數據產業,儀徵作為一個縣級市是如何做的?大數據產業園距離南京骨幹網節點60公裡,網絡具備一跳接入的優勢條件,具備3迴路220KV線路供電、3迴路110KV線路供電、雙路300MM環網供水能力,西氣東輸、川氣東送、甬滬寧輸油管道在儀徵設有過江門站,天然氣管道已直通開發園區,儀徵攜手合作方自建的雙路由網絡傳輸系統從大數據產業園直連南京、上海,傳輸資費大幅下降,網絡單向傳輸延時不超3毫秒。
有了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承載跑道,在大數據產業項目建設上,儀徵的服務做到了極致。為全力服務推進騰訊雲項目,儀徵列出詳細的工作清單和進度督查表,用「四個100天」展現了「儀徵速度」。第一個100天:籤約、規劃、開工全部完成;第二個100天:15000㎡綜合樓封頂、25000㎡兩棟機房框架完成;第三個100天:8棟機房全面開建,1號、2號機房建成交付;第四個100天:12萬平方米建築全部建成。
「到目前為止,我們落戶的大數據中心已經達到120萬臺伺服器,這個數據中心的建成,以及我們大數據產業園的建成,將對我們儀徵產業機構的調整,以及我們企業上雲和我們下一步的智能製造,尤其是以數字、數據製造相關聯的產業,必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揚州市委常委、儀徵市委書記王炳松如是說。
近期,儀徵已經制定出臺新政,致力將大數據產業打造成儀徵產業的新標杆、城市發展的新名片,力爭3-5年內形成華東有地位、國內有影響的大數據產業基地。
(江蘇廣電揚州中心站/王澤坤 餘樂 通訊員/樊榮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