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又到高發期!安徽一女子險些喪命!

2020-12-24 騰訊網

提到蜱蟲

想必不少人都從新聞上

見識到它的可怕

每年夏秋兩季

都是蜱蟲活躍的季節

近日,含山一位67歲的農婦,在上山做農活時,意外被蜱蟲叮咬,最讓其家人心驚的是,老人由此感染兇險的新型布尼亞病毒,險些喪命

(圖自網絡)

事發後三天,因為突然發熱,老人才想起來把被蜱蟲咬傷的事告訴家人,因吃藥也不見好轉,老人來到安醫大四附院就診。

「患者來的時候,高燒、血小板減少、精神萎靡、肝腎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安醫大四附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劉麗光介紹,查體發現杜大娘的後背和臀部,先後有三處被蜱蟲咬傷,當時就考慮為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

高發季

如何預防蜱蟲咬傷?

安醫大四附院呼吸內科主治醫生金蒙蒙說,首先應儘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提倡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穿淺色衣服可便於查找有無蜱爬上;針織衣物表面儘量光滑,這樣蜱不易粘附;每天的旅遊活動結束後,旅遊者還要仔細檢查他們的身體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發現蜱後立即清除。必需在野外作業或露營時,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可用殺蟲劑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驅避劑等。

被叮了?

千萬不要亂拽!

金蒙蒙提醒,如若發現被蜱蟲咬傷,不可像杜大娘一樣強行拽出蜱蟲,應該就近至醫院處理傷口。

蜱蟲咬人喜歡找嫩的地方下口、叮咬時會把頭和螯肢鑽進皮膚裡吸血,並且蜱蟲全身都攜帶著可以傳播的細菌。如果發現被蜱蟲叮咬,千萬別生拉硬拽,否則鑽在皮膚裡的蟲體要是拔不乾淨,留下點「紀念品」,那麻煩可就大了。

1

用小鑷子取出

一旦發現身上有蜱蟲的身影,切不可捏、拽或其他東西刺激它,因為這樣做可能讓蜱的口器折斷在皮膚裡,而是要用小鑷子靠近皮膚,牢牢夾住蜱蟲的頭部的位置,不要旋轉、扭動它,而要將蜱蟲直直地拉出。如果蜱蟲的頭還留在皮膚裡,那你還需要進行下一步。

2

清除蜱蟲的頭部

先用酒精清潔皮膚,用消毒後的針找到蜱蟲的頭,然後把它弄出來。

3

塗抹抗生素軟膏

等把蜱蟲完全剔除乾淨之後,用肥皂和水清洗雙手和叮咬部位,並抹一些抗生素軟膏。但要注意,抗生素只能降低普通感染的機率,並不能預防其他細菌傳播性疾病。

溫馨提示:

當然,建議大家一旦發現被蜱蟲叮咬後,還需儘早就醫。另外,如果可能,拔下來的蜱不要扔掉,可以把它放進一個密封的塑膠袋或者瓶子凍進冰箱。這樣一旦日後不幸出現了蜱傳病的症狀,它會幫助醫生更容易找到發病的原因。

江淮晨報全媒體發布中心出品

綜合CCTV4《中國新聞》等

記者/李玲芳 通訊員/付豔

編輯/孟慶超

轉發擴散!記得點下

相關焦點

  • 安徽一男子賞花後眼睛腫得睜不開了 春季這種病高發過敏人群需注意
    安醫大二附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劉東偉介紹,春季是過敏性結膜炎高發期,敏感體質的人尤其要當心,出門還得防著點。 春季這種病高發賞花需注意賞花一趟眼睛腫得睜不開了安徽一位50多歲的李叔叔曾患過過敏性結膜炎,在一次郊遊賞花過程中,就出現眼睛癢不舒服,揉完眼睛又紅又癢,還伴有流淚症狀
  • 大棚內燒煤球爐險些喪命 高發期菜農蝦農千萬別大意
    中國江蘇網3月2日訊 昨日凌晨4時多,一讀者來電稱,沙頭一蔬菜大棚內,發生一起驚險意外,一男子棚中一氧化碳中毒,所幸一批菜販上門及時發現。隨後,記者從菜農朋友那了解到,中毒的菜農暫無大礙。提醒近期仍是中毒高發期菜農蝦農都要當心在棚內用煤球爐燒水,導致一氧化碳中毒。
  • 含山一67歲農婦被蜱蟲咬傷險喪命 醫生給出預防措施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每年夏秋兩季,都是蜱蟲活躍的季節,近日,含山一位67歲的農婦杜大娘,在上山做農活時,意外被蜱蟲叮咬,最讓其家人心驚的是,老人由此感染兇險的新型布尼亞病毒,險些喪命。
  • 因智齒反覆發炎感染,英國一孕婦險些喪命,孕期真的不宜治牙嗎?
    日前,英國太陽報就報導了一起孕婦因智齒反覆發炎,細菌感染到大腦,險些喪命的新聞。去年12月,英國女子麗貝卡·道爾頓因為牙疼就醫,被告知是智齒發炎需儘快拔掉,但她當時已有身孕,便將拔牙手術延後改用抗生素治療。在完成抗生素治療後,牙疼症狀消失,麗貝卡·道爾頓認為發炎的牙齒已經治好了,無需再進行拔牙手術。
  • 當心!這種病毒進入高發期,北京衛健委提醒——
    當心!這種病毒進入高發期,北京衛健委提醒—— 2020-12-15 2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女子草地玩耍被螞蟻咬傷 身體紅腫險些喪命
    被螞蟻咬了下 差點丟了性命  周小姐幸好及時就醫才脫離危險,專家提醒被咬傷後最好及時就醫  8月6日上午10點松山湖周小姐來電:在松山湖一草地上玩耍時,被螞蟻咬到了,身體上出現了紅腫,幸好及時就醫
  • 高處作業不系安全帶,險些喪命!視頻流出…
    高處作業不系安全帶,險些喪命!   近日,一則員工在高處作業   不系安全帶險些喪命的視頻   在網絡流傳   ↓↓↓   安全不是拍電影,   請勿拿生命開玩笑!
  • 險些喪命!
    險些喪命!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日,一段「女子減肥催吐將塑料管插入胃裡
  • 女子車內小憩,一睡再也沒能醒來…這種意外,進入高發期!
    女子車內小憩,一睡再也沒能醒來…這種意外,進入高發期!報警後,公安人員馬上破窗,隨後救護人員趕到,但搶救了半小時後宣布女子不治。經法醫現場勘察,死者排除機械性暴力致死。現場,該女子的車開著空調,窗戶與門全部是關死的。在車裡開空調睡覺,怎麼會一睡不醒呢?醫生懷疑,這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
  • 又到高發季!醫院連續接診十幾例,嚴重可致命!出遊尤其當心……
    又到高發季!醫院連續接診十幾例,嚴重可致命!出遊尤其當心…… 2020-05-03 04: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心這6種蟲,被咬可能喪命!
    今年06月份,溫州一女子眼睛飛進蚊子,左眼險些失明。08月底,休斯頓14歲田徑新秀遊泳時被」食腦蟲「鑽進鼻孔,被折磨一周死亡……09月在信陽打工的一名女子被隱翅蟲咬傷住進重症監護室。夏秋蟲子多發,一定要注意!信陽打工女被蟲咬 腫遍全身命!
  • 喉嚨痛以為是感冒 杭州一男子險些因此喪命
    就在幾天前,張先生將莫名的喉嚨痛想當然認為是感冒所致,自己隨便吃藥,沒能及時就醫,結果呼吸困難,險些喪命。張先生今年54歲,杭州下沙人,在當地一家貿易公司上班,忙碌是他的一個工作常態。4月10日傍晚,奔忙了一天的他下班回家顯得有些疲勞,對妻子說:「我喉嚨痛得厲害,而且全身發冷。」
  • 高處作業不系安全帶,險些喪命!
    高處作業不系安全帶,險些喪命! 近日,一則員工在高處作業不系安全帶險些喪命的視頻
  • 洗冷水澡強身健體 長沙15歲女生突發腦溢血險喪命
    提醒:腦中風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要當心   本報1月10日訊 15歲長沙女孩小楠(化名)洗冷水澡後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到醫院檢查竟發現是腦出血,險些喪命。記者從長沙市中心醫院了解到,近一周時間,該院收治了30餘例腦卒中患者,醫生提醒,冬季是腦卒中的高發季,該病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要當心。
  • 每年3月~7月是流感高發期,當心流感捲土重來
    每年的3月~7月是東莞的流感高發期,可能還會迎來新一輪的流感發病高峰,一定要注意防範。流感勢頭又在抬升昨天,市疾控中心通報稱,根據該中心的監測,東莞流感樣病例佔門診就診病例的比例在2月初連續兩周低於警戒線後,近兩周又再次突破警戒線——這預示著流感的勢頭又在抬升。
  • 25歲新媽嚴格按習俗坐月子,險些喪命
    25歲新媽媽嚴格按習俗坐月子,險些喪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還用「老輩坐月子」觀念?25歲新媽媽嚴格按習俗坐月子,險些喪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大媽把果汁輸入靜脈 「果汁養生」險些喪命(雙語)
    然而湖南郴州51歲的曾女士卻因為自創的一套硬核「果汁養生」險些喪命。   據《瀟湘晨報》報導,曾女士沉迷養生,近日突發奇想,將20餘種水果混合榨汁,簡單過濾後,自己進行靜脈輸入。   輸液結束後,曾女士立即感到皮膚瘙癢,體溫上升,當晚被丈夫緊急送醫。
  • 當心!這種病毒冬季高發,有學校中招
    原標題 當心!這種病毒冬季高發,剛剛有學校中招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世偉)近日,光明區教育部門通報光明書院學生爆發感染性腹瀉事件。部分班級學生出現腹瀉、嘔吐症狀,經區疾控中心採樣檢測,初步判定為諾如病毒感染。
  • 女子耳朵悶,一查竟是癌!此病高發,和很多人愛吃的這個有關!
    女子耳朵悶,一查竟是癌!此病高發,和很多人愛吃的這個有關!隨後,顧女士到醫院耳鼻咽喉科就診。經過醫院的檢查發現,顧女士得了鼻咽癌,而且依據腫瘤的大小和範圍判斷,病程已經到了中期,且伴有周圍骨質破壞。鼻咽癌是指發生於鼻咽腔頂部和側壁的惡性腫瘤,是我國高發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為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之首,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環境、飲食和遺傳等因素引起。
  • 提醒|黑龍江省公安廳警方提醒:當心七種高發微信詐騙給你下套
    黑龍江省公安廳警方提醒:當心七種高發微信詐騙給你下套  齊齊哈爾市28歲男子微信「附近的人」結識女子,相談甚歡發生一夜情後,男子第二天早起發現家中4萬元財物被盜走,自己還被反鎖家中……微信在搭建溝通交流平臺的同時,使用不當卻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17日,記者採訪到了黑龍江省公安廳警方,梳理出目前盜號詐騙、交友詐騙、集贊詐騙等七種高發微信類詐騙方式,在此提示大家謹慎篩選微信信息、提高防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