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到重慶玩,基本都在主城區範圍內活動,3天差不多就能遊完。從傳統意義上來說,重慶可分為幾個區:靠北的有機場的江北區,西邊是磁器口的沙坪垻區,東邊是一棵樹、洋人街的南岸區,南邊是川外,塗鴉一條街的九龍坡區,中間是眾多景點和火鍋、小面聚集的渝中區。景點主要分布在渝中區、沙坪垻區、南岸區及九龍坡區,一般都是按區域就近遊玩。武隆和大足石刻近幾年很火,車程在2小時以上,時間多的推薦去玩。
下浩老街
下浩老街,位於重慶南岸區,臨近南濱路,緊靠東水門長江大橋的一個斜坡上的街區,主要有下浩正街、董家橋、覺林寺街、葡萄園等街道。下浩老街曾經是到長江邊上龍門浩碼頭的必經之路,陪都時期龍門浩碼頭就是連接渝中半島與南岸的交通要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不少小型企業陸續遷入下浩正街,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下浩街區一直是南岸長江邊上繁華的街道。如今,隨著南濱路的開發,長江大橋東水門大橋的修建,下浩老街曾經的繁華已經衰落。漫步在下浩街頭,「拆」及「危險」字樣隨處可見,重慶這一老街的殘存片斷,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徹底消失。
山城步道
重慶是山城,山城步道是只能步行的城市小道。與多數城市的小街巷不同,山城步道有很多的上下坡的臺階,也就是當地人說的「梯坎」。最典型的就是重慶第三步道。地處渝中半島南向坡面,由北向南,依次經過市中山醫院(原國民黨政府立法、司法院)、抗建堂、菩提金剛塔、法國仁愛堂舊址、懸空棧道等,全長1748米。
湖廣會館
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
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東水門一帶,按照風水學說,河道彎曲的內側是「吉地」,外側是「兇地」。東水門一帶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風水很好,會館就選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