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某乎平臺上看到,有人對軍校各層次人員做了個地位排名,把學員排在了最後,甚至把男學員排在了狗的後面,居然還有不少人贊同。
這很可能是現在或曾經的一名學員排名出來的,完全是站在自己角度的一種最粗淺而片面的感覺,沒有從軍校培養人才的高度和自身未來成長的深度思考問題。
這種排名雖然有一定的調侃意味,但卻存在著極大的偏見和誤解,也容易對懷揣軍校夢想的青年學生產生誤導,進而影響軍隊人才培養大局。今天,我就駁一駁這樣不排名觀。
誠然,學員在軍校受到的管理是極其嚴格的,約束是全方位的。作為學員特別是剛入軍校的新學員,必然感覺不舒服,心理不平衡,但這也恰恰說明,學員地位是最高的。理由有三。
軍校學員絕大部分來自高中畢業生,經過四年的培養是要成為指揮或技術類軍官的。這就必須要從青年學生向合格軍校學員轉變,從軍校學員再向優秀軍官轉變。千錘百鍊,才能淬火成鋼。
以青年學生向合格學員的第一次轉變為例,高中畢業生進入軍校前都是一顆顆待打磨的釘子,必須經過反覆磨練,才能釘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都是一塊塊待淬火的鋼,必須經過千度以上的高溫不斷熔煉,才能成為祖國需要的合格鋼件。為了實現快速的轉變,高中畢業生一入軍校基本都要接受3個月的強化訓練。上午隊列,下午體能,晚上看新聞、學條令。特別是隊列,要從坐、站、行等最基本的抓起,通過反覆的訓練達到「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站1小時不動、坐2小時不倒、跑10000米不掉隊」等軍人素質標準。很多都是簡單重複,甚至是枯燥壓抑的。作為青年學生有些情緒很正常,但要及時調整面對。
每次轉變都是一次蛻變,都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揮灑汗水和淚水,甚至付出血代價。人都有惰性,學員也不例外,面對艱難困苦,可能偷個懶、打個折。軍校不嚴格要求能行嗎?嚴格要求反而是對學員未來前途的負責任。
毛主席曾指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軍校就是緊緊圍繞這個「決定因素」開展工作的,它的職能就是培養人才,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職能,而每名學員都是那個人才「胚子」。難道學員還不是軍校的核心嗎?假如沒有了學員,軍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軍校都沒了其他層次的人還會有嗎?無論是學校領導、隊幹部、保障教學的連隊戰士,還是其他的生活保障人員,都是為學員學習訓練生活服務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也請學員們深刻認識到。
雖然軍校學員在社會上佔比很小,但是每所軍校它的學員都是佔主體的,軍校的管理和教學都是以學員為對象進行實施的。其他類型的人員,比如隊幹部、保障連隊的戰士等都不是軍校管理和教學關注的重點對象。這必然導致對學員的管理更加嚴格,培養目的更加前瞻。
在這裡,提醒學員們,不要感覺軍校對學員群體比其他人員管理標準更高,導致心理不平衡。要認識自己未來是要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的,是要帶兵打仗的,現在的「不自在」,是為了以後更好地適應未來戰場。
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我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