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國資委消息,8月4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市管企業合併重組大會,宣布京投公司和軌道公司實施合併重組。這是繼首開合併房地、城建住總合併之後,北京國企間又一次整合大事件。
作為京投公司唯一的主板上市平臺,京投發展(SH.600683)股價在次日應聲大漲。8月5日9點26分,京投發展開盤漲停,報4.85元。
業內分析指出,隨著北京市軌道交通領域資源的整合,京投發展有望享受北京及環京區域軌道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軌道上蓋開發機遇,進一步做大自身規模。
京投與軌道公司喜迎合併春風
自2018年以來,北京國企改革推進速度在不斷加快,接連出臺國改三年行動計劃及配套文件。在這種背景下,多個領域中的北京國有企業整合計劃陸續出臺。2019年3月,首開和房地宣布合併。2019年11月,北京城建與北京住總實施合併重組,北京建工和北京路政公司也掀起了整合大潮。
這一次,整合的春風吹向了京投公司與軌道公司。長期以來,北京市軌道交通領域實行投融資、建設管理、運營「三分開」體制。其中,京投是北京市軌道交通領域唯一的投資方;軌道公司、北京地鐵運營公司則分別負責軌道交通的建設管理和運營工作。在北京地鐵大規模建設階段,為了控制投資成本,三家公司已獨立運營十多年。
隨著北京軌道交通建設進程的放緩,將軌道交通投融資、建設、運營集為一體的呼聲也越來越高。2011年,運營公司成為京投子公司。由此,北京軌道交通的投資和運營職責均統一到京投公司旗下。
此次,京投公司與軌道公司合併之後,軌道公司國有資產將無償劃轉給京投公司,並由京投公司對其行使出資人職責。
對於兩家公司的是次組合,億翰智庫華北研究院研究總監彭建向藍鯨房產指出,之前京投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在減震降噪技術和車輛基地綜合開發全鏈條的人才體系。在合併之後,新的京投公司可以進一步把社區運營和軌交站點運營打通,從而確立獨家優勢。從合併本身這件事來看,無論是資產還是盈利能力對於京投來說都是比較大的提升。
北京國資委對本次整合的前景也頗為樂觀。其在官微表示,重組將提升軌道交通投資建設管理水平,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同時,增強京投公司作為業主的投融資實力,有利於探索構建一體化運營模式。
京投發展迎來發展契機?
這也為京投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目前,京投公司持有京投發展38%的股份,是後者的控股股東。
依賴著母公司在軌道領域的豐富積累,京投發展已形成以軌道交通車輛基地開發為核心,沿軌道物業上下遊進行縱向拓展,兼顧小鎮開發為特色的多元化發展模式。京投發展總裁高一軒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要成為「亞洲軌道物業專家」。
然而,由於北京軌道物業地塊推出時間不確定,不規律,不連續,京投發展很容易陷入規模瓶頸期,難以進行持續的軌道物業項目開發規劃。2016年至2019年,京投發展的銷售額分別為:78.23億元、7.39億元、45.39億元、65.64億元,業績波動不斷。
截至2019年末,京投發展旗下擁有3個一級開發項目,9個可供出售的項目,待售面積僅68.12萬平米。2020年1~6月,京投發展在沒有新增土地儲備的情況下,籤約銷售面積17.0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7%。
可見,隨著既有土儲資源的消耗,公司正陷入土儲不足的困境。反觀京投公司,截止到2019年底,京投公司資產總額達到6212億元,淨資產達到2332億元。在軌交投資運營的過程中,土地資源開發日漸成為京投公司的一大主業。若獲得第一大股東強勢的資源注入,北京或將再誕生一家「大地主」。
同時,第一大股東帶來的利好絕不至於此。面對土儲不足的境況,京投發展將目光投向京外,先後在江蘇無錫、河北燕郊等區域獲取地塊。高一軒稱,下一步,京投發展將把在北京和軌交車輛基地的開發經驗疊加起來,向全國擴張。
而在彭建看來,軌交公司可以作為觸手,通過幫助京投深入對接外地政府,了解當地的資源,對全國化布局和獲取資源有較大幫助。近期,天津,保定等城市先後召開會議,提出把發展城市軌道交通作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步驟。在這種背景下,一個綜合業務能力強、投資效率高的京投公司似乎更有優勢。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從京投發展股價大漲不難判斷,市場對兩家公司的整合前景非常看好。不過他也提醒道,在整合過程中需要保證資產和權益、負債的清晰以及管理管理團隊的穩定,防止發生國有資產流失和團隊的大幅動蕩,造成專業人才的流失。
無論如何,軌道公司併入京投公司,都是一場利大於弊的交易。作為子公司的京投發展,能否從這場整合大戲中分一杯羹?藍鯨房產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