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光纖雷射技術之五:如何提高橫模不穩定性(TMI)的閾值

2020-12-22 OFweek維科網

我們在超快光纖雷射技術之四中已經知道,TMI導致光束波動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1)出現瞬態折射率光柵(RIG)和 (2) 模間幹涉圖樣MIP與RIG之間存在相移。因此,可以通過削弱RIG或者控制MIP-RIG相移以提高TMI閾值,具體的實施方式分為被動和主動兩種。在被動方法中,控制單橫模傳輸是比較直接的提高TMI閾值的途徑。

高功率光纖雷射系統中光纖的纖芯尺寸一般較大,也更容易產生高階模,因而想要獲得單橫模傳輸就需要進行特殊的光纖設計。現有的設計策略分為兩類:一類是增大高階模的損耗,另一類是將高階模選擇性地從纖芯摻雜區移除,包括將高階模耦合進入臨近纖芯和高階模離域兩種。圖1所示的高階模離域技術已被廣泛證明可以提高TMI閾值2-3倍,這種策略不僅使得高階模增益遠小於基模,也使得高階模不易被高斯光束激發。選擇性增益是另一種與高階模離域有相似效果的方法,可通過減小摻雜區實際尺寸來實現,但相應的光纖使用長度也將增加。

圖1. 通過包層結構的非對稱設計實現高階模離域的效果(下半部分)[1]

此外,對纖芯結構或組分的優化也是有效提高TMI閾值的手段。纖芯結構的優化可以通過多芯光纖的方法實現,只要在設計上控制纖芯相互之間光熱的隔離,就可以大幅提高單根光纖輸出功率並規避TMI效應。如圖2所示,(a)為四芯光纖的橫截面剖面實物圖,纖芯之間相互保持一定距離,(b)為單一纖芯輸出的平均TMI閾值和四個纖芯合束後對應的總體TMI閾值。

圖2. (a)多芯光纖橫截面示意圖,(b)單一纖芯(藍色)與四個纖芯(紅色)分別對應的TMI閾值 [1]

除優化纖芯結構外還可通過改善纖芯組分來增加TMI閾值,比如在傳統的以二氧化矽中為基質的光纖中摻入磷等其他元素以降低光子暗化(PD)。甚至使用熱導率高8倍、熱光係數少20%的釔鋁石榴石(YAG)晶體作為光纖基質材料。泵浦波長和泵浦方案對光纖雷射器性能有決定性影響,同時也會決定系統的熱負荷情況,這將直接影響TMI閾值。實驗中發現TMI閾值隨泵浦波長的改變主要是受到有效光纖長度的影響,這說明調節光纖長度是一種調節TMI閾值的方法。還有另一種利用同帶泵浦減少量子損耗(QD)來提高TMI閾值的方法,但吸收截面較低導致使用的光纖很長,不適用於受非線性制約的系統。

TMI現象也可利用主動方法加以控制。相比於被動方法,主動方法在系統複雜度上雖然更高,但調製能力也更強,並且大多可與被動方法兼容,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主動方法主要有聲光偏轉器動態模式激發法、光子燈籠動態模式激發法、泵浦調製法、Burst模式相移操控法。

基於聲光偏轉器(AOD)動態模式激發的思路是監測輸出光束的波動,然後反饋控制AOD來改變信號模式的激發位置以實現TMI閾值之上的穩定運轉,系統裝置如圖3所示。基本原理是AOD在控制單元的作用下實現對輸出光束的角度偏轉,經過耦合透鏡後即可實現在纖芯不同位置處的模式激發。

不同的纖芯激發位置可以在光纖中產生結構相同但相位不同的MIP,也即產生相位不同的RIG。通過控制AOD使得激發位置在光纖軸心上下位置的周期性變化會讓產生的RIG有π相位的突變。如果調製的頻率合適,即RIG開始改變但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全適應新的MIP,這時RIG將沿著徑向均勻地對稱分布,呈現出RIG橫向被清除的結果。這樣一來將大大降低基模與高階模之間的耦合,大幅提高TMI閾值並獲得穩定的光束輸出。

圖3. 基於AOD的動態模式激發方法的實驗裝置圖 [1]

作為上述方法的改進,利用光子燈籠來代替聲光偏轉器能夠實現對激發模式更多自由度的操控。光子燈籠一般有三個輸入端,可以通過調製器單獨控制不同輸入端傳播光束的振幅、相位和偏振參數,因而可以靈活控制注入放大器中的傳播光束以實現更高的TMI閾值。

AOD動態模式激發法和光子燈籠動態模式激發法雖然效果顯著,但反饋控制迴路的引入增加了系統的複雜程度。作為補充,泵浦調製法不需要反饋控制迴路,只需對泵浦雷射輸出進行調製即可實現提高TMI閾值的目的,系統裝置如圖4所示。這種方法相對簡單且容易與現有系統兼容。泵浦調製法的原理與AOD動態模式激發法類似,目的也是對RIG的清除,不過這種情況下的清除發生在縱向上。

泵浦功率的增加或減少會使得增益光纖的熱負荷升高或降低,熱負荷的變化會導致光纖橫向折射率的變化,這種變化會使得光纖內傳播的不同模式間的傳播常數差異更大,並最終導致MIP在縱向壓縮或拉伸。因此,如果對泵浦功率進行頻率和振幅的調製,將會使MIP產生類似於 「手風琴運動」的拉伸和壓縮,對應的RIG也將隨之變化。

當調製頻率合適時,RIG有足夠的時間開始適應MIP的運動但不能完全跟隨,處於一個恆定的過渡狀態(不斷移動,但從未達到其穩定狀態的最大或最小值),表現出RIG橫向的削弱和清除。最佳調製頻率取決於整個系統,一般在百赫茲區間。這種方法雖然結果簡單,但泵浦功率的調製會使輸出功率也出現調製,理論指出採用參數合適的雙向泵浦方案可以保持輸出功率穩定。

圖4. 基於泵浦調製方法的實驗裝置圖 [1]

除此之外,操控MIP與RIG之間相移以控制模式間能量流動方向也是一種提高TMI閾值的方法,其中一種便是利用Burst模式的種子脈衝序列來實現正相移。Burst模式相移操控法的原理是在Burst脈衝入射過程中,溫度的逐步升高會使得MIP被壓縮並導致正的相移,隨之產生高階模到基模的能量轉移,這種能量轉移會讓系統即使在TMI閾值以上也能實現近基模運轉。這種方法的顯著缺點是Burst脈衝序列的參數不能靈活調節,只有特定包絡形狀的序列才能最好地緩解TMI現象,因而對於某些應用可能不適用。

上述介紹的用於提高TMI閾值方法的大致思路都是通過外部手段達到弱化RIG的目的。被動方法的側重點在於改變系統的參數或配置,包括優化設計光纖參數、調整泵浦或信號波長、改變增益飽和水平等。主動方法的側重點在於對系統的動態控制,包括對信號耦合條件及泵浦功率等的動態調控。當然,技術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通過操控MIP和RIG間相移來調控能量流動方向的優化策略。總而言之,TMI閾值優化策略的發展與TMI背後物理機制的深入理解密切相關,技術的進步也將進一步推動高功率光纖雷射器輸出性能的提升。

上期精彩:

1.超快光纖雷射技術之四:高功率光纖雷射中橫模不穩定性(TMI)的起源

參考文獻:

[1] C. Jauregui, C. Stihler, and J. Limpert, 「Transverse mode instability,」 Advances in Optics and Photonics 12, 429 (2020).



相關焦點

  • Kagome光纖超快非線性光學研究進展
    特別在非線性光學領域應用中,光纖自身對光場的強限制能力使雷射與材料能夠長距離作用,同時高非線性、低損耗、色散易調製等優良特性,促進了多倍頻程超連續(SC)譜、高次諧波及超快雷射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受激布裡淵散射、受激拉曼散射、相位調製、四波混頻、自變陡、調製不穩定性、色散波產生、孤子自頻移等諸多基礎非線性光學理論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實驗支撐。
  • 高功率金剛石雷射技術研究進展
    關鍵詞:金剛石;高功率;拉曼雷射;布裡淵雷射;應用1960 年世界上第一臺雷射器誕生以來,人們對雷射光源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歇,並以此推動了工業製造、生命科學、信息技術、科學研究和軍事國防等領域的快速崛起。雷射技術的發展主要以應用及科學探索為牽引,圍繞雷射的功率提升、波長拓展、效率提高和頻率控制等方向不斷開拓。
  • 論文評述|增強微納光纖上的單層螢光用於低閾值雷射
    撰稿人 | 顧兆麒論文題目 | 增強微納光纖上的單層螢光用於低閾值雷射概述上海理工大學莊松林院士團隊谷付星老師課題組在單層二維材料發光領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文章首次以微納光纖為襯底,用CVD(化學氣相沉積)合成單層MoS(二硫化鉬),最終增強了單層MoS的螢光量子產率,並借特殊襯底成腔,形成了低閾值雷射。
  • 大功率光纖雷射材料與器件關鍵技術研究進展
    可以發現, 雷射及其雷射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生產力的蓬勃發展, 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 雷射製造具有非接觸、超精細、快速、無應力等優勢, 正推動著傳統製造向智能製造的轉型, 以「光製造」為代表的新技術對工業製造帶來了革命性變革, 而萬瓦級大功率光纖雷射作為高端雷射製造的核心光源, 極其重要。
  • 多模光纖中的非線性光學
    現代通信系統基於單模光纖組成的網絡,隨著通信容量需求的不斷增長已顯力不從心。因此將傳輸多個橫向模式的多模光纖用於通信已成為新興技術趨勢。另外多模光纖超大的有效模面積使其能夠突破單模光纖雷射器的功率瓶頸,在超高功率光纖雷射器方面具有較大潛力。多模光纖中各個模式間的複雜相互作用,能夠產生比單模光纖更加豐富的非線性光學現象。
  • 推進2 μm波段超快光纖雷射邁向實用化
    研究背景隨著雷射技術和光電子器件的飛速發展,2 μm波段雷射已廣泛地應用於中紅外光源產生、生物醫療、非金屬材料加工、光通信、雷射雷達等領域,是最具前景的新興雷射技術之一。目前,在全光纖化的光纖雷射諧振腔中,利用鎖模技術實現超短脈衝輸出,具有穩定性好、效率高、集成度高、抗幹擾能力強等優點。
  • 跟蹤超快雷射的前沿領域和技術趨勢
    今天,由胡明列教授通過梳理超快雷射研究室的發展軌跡,為我們介紹了超短脈衝雷射技術的發展脈絡、前沿應用及未來探索。固體飛秒雷射技術推動其商業應用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摻鈦藍寶石雷射為代表的第二代飛秒雷射技術,用固體增益介質取代了液體染料增益介質,在大幅提升飛秒雷射運轉穩定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峰值功率,使飛秒雷射技術不僅具有超快的時間特性,而且具有超強的功率特性。
  • 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高重複頻率高平均功率超強雷射這一方向的技術方法主要分為碟片超快雷射和光纖超快雷射。碟片雷射器在解決增益介質的熱效應管理問題之後,實現了平均功率為千瓦級的輸出。光纖飛秒雷射具有散熱好、集成方便靈活、光束質量好、轉換效率高等優勢,且可實現1 MHz以上重複頻率的雷射放大,近年來獲得迅速發展。受限於非線性效應,光纖中的CPA輸出能量和功率還不高。
  • 主動調Q光纖雷射器有望提高雷射雷達探測精度
    探測精度可謂是雷射雷達(LIDAR)系統的命脈所在,高精度一直是LIDAR技術不渝的追求。對於都卜勒相干雷射雷達,提高探測精度的有效途徑之一便是實現其發射源的長脈衝輸出。  在採用注入鎖頻技術的雷射雷達發射源中,脈衝寬度主要受從雷射器(slave laser)控制。脈衝光纖環形雷射器具有單向運行、長脈衝輸出的特點,因此可作為理想的從雷射器在注入鎖頻雷射器中使用。  目前,在2 μm波段有關脈衝光纖環形雷射器的報導多採用被動調Q方式。
  • 超快光纖雷射技術:限制分脈衝放大(DPA)技術的多種因素
    以下文章來源於光波常 ,作者陳潤植、邢宇婷光波常超快光學交流平臺。為了獲得毫焦量級的脈衝能量和數個吉瓦的峰值功率,摻鐿光纖放大系統通常使用極大模場直徑(MFD)的增益光纖並結合啁啾脈衝放大(CPA)技術。
  • 上海靜安光纖雷射雕刻機專業雷射技術
    上海靜安光纖雷射雕刻機專業雷射技術,上海銘琢雷射產品主要包括:雷射焊字機、光纖雷射焊接機、光纖連續焊接、塑料雷射焊接、雷射清洗設備、模具補焊機、光纖雷射打標機、端面泵浦YAG雷射打標機、半導體YAG雷射打標機、 CO2雷射打標機、綠光雷射打標機、半導體雷射雕刻機、 CO2雷射雕刻機等雷射行業專用機型。
  • 魏志義課題組:暗孤子脈衝光纖雷射輸出
    中科院物理所魏志義研究組將倏逝波型二硫化鎢可飽和吸收體與非線性偏振旋轉鎖模光纖雷射器相結合,搭建了混合鎖模光纖雷射器,實現了高重複頻率暗孤子脈衝光纖雷射輸出。光纖雷射器以其所具有的結構緊湊、效率高和穩定性好等優點,在超快光學、材料加工及光通信系統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利用光纖雷射器可以產生鎖模光孤子脈衝,使其在傳播過程中形狀、幅度和速度都維持不變。通過精密控制光纖雷射器腔內色散,產生的光孤子脈衝又可以分為明孤子脈衝和暗孤子脈衝。
  •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製出用於多千瓦級雷射器的摻雜光纖
    但是高於溶解度閾值的摻雜水平會導致Yb3+團簇甚至相分離,這將大大降低PD電阻。否則的話,擴大效應區域也可以減輕NL效應。遺憾的是,由於大模場(LMA)光纖支持的模式數量增加,模式不穩定性(MI)現象成為阻礙光纖雷射器在多kW級穩定運行的主要限制因素。MI會導致光束質量下降以及光纖輸出處的光束輪廓波動。   之前的其他研究團隊發現抑制PD引起的熱負荷有助於提高摻Yb光纖的MI閾值。
  • 詳解超快雷射發展歷程與關鍵技術
    對撞脈衝鎖模(CPM)的概念引入了染料雷射器,皮秒雷射脈衝被壓縮到了飛秒(fs)時域,產生了100 fs的脈衝。緊接著出現30 fs的脈衝。這是由一個環形雷射器與染料放大器鏈相耦合,工作在620 nm波長獲得的。克爾(Kerr)門技術的出現促進了超快光譜學包括超快螢光光譜學的發展。啁啾脈衝壓縮技術的運用又將脈衝寬度壓縮到20 fs乃 至6 fs。
  • 進展|二維材料複合光纖實現超高非線性效應
    隨著光通信技術的發展,光纖已經成為現代信息社會的重要支撐。非線性光纖作為一種特殊用途光纖,不僅在新型光纖通訊技術中有重要應用和發展前景,而且在光波長轉換、超快光纖雷射和超連續雷射等光物理基礎和器件研究等領域具有很大應用潛力。
  • 超高功率光纖雷射切割機選購指南
    光纖雷射切割機在經過了多年發展之後,為各行業的加工生產都提高了生產效率,在各行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光纖雷射切割機採用雷射技術進行加工生產,屬於非接觸式加工。與傳統方法相比,不僅不會造成材料的變形與損壞,而且加工精細、快速。目前,國內光纖雷射切割機品牌不斷增多,導致市場上光纖雷射切割機價格不一。
  • 20w光纖雷射雕刻機軟體如何使用
    20w光纖雷射雕刻機的軟體應該如何使用?首先讓我們見識一下,20w光纖雷射雕刻機的軟體是什麼樣的?這個就是20w光纖雷射雕刻機的軟體,被紅色框框框住的部分就是編輯文字的,雙擊「A"機會出現一個小框框繼而就可以編輯文字了。那麼20w光纖雷射雕刻機,如何調試文字的大小呢?很簡單,調整,X軸和Y軸,就可以了。
  • 雷射、啁啾脈衝放大、超快光學和諾貝爾獎
    本文將重點介紹這種「產生高強度超短光學脈衝的方法」和超快光學之間的關係.超快光學是利用光學手段研究微觀粒子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的超快動力學和瞬態現象的物理學分支; 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看作是19世紀以來高速攝影發展起來的概念與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雷射光源結合的產物.
  • 銳科收購國神進軍超快雷射市場 業績對賭緊盯產品質量
    2019年6月5日晚,銳科雷射發布公告稱,公司以11475萬元的價格收購了國神光電9名股東共計51%的股權。至此標誌著銳科雷射成為國神光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正式進軍超快雷射市場。國神光電的研發團隊為擴大細分市場及提高銷售份額,每年發生大額研發費,截至2018年末已獲得以雷射器研發技術為主的2項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專有技術與2項軟體著作權。在研髮帶頭人周士安博士的帶領下,國神光電已順利研發出具有國際領先技術水平的全光纖集成高功率飛秒雷射器。
  • 光纖雷射切割機引領鈑金加工的一次工藝革命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對光纖 雷射切割 的速度、質量和經濟的要求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金屬鈑金加工過程中採用光纖 雷射 切割技術。鈑金行業是 雷射加工 最重要的應用市場之一,加工技術的轉型勢在必得,這為 雷射切割機 、 雷射焊接 機、 雷射打標機 等 雷射設備 在鈑金行業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空間。絕大多數的製造行業裡,都會涉及鈑金加工,比如機械、電氣、儀表、廚衛等。所以,光纖雷射切割機在鈑金行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