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飾美麗還需「密碼」
——以珠寶玉石等首飾為例的首飾行業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化研究
楊林/文
首飾在我國以歷史悠久、構思巧妙、工藝精湛聞名著稱。隨著首飾行業工藝技術日新月異,首飾行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近二十年來,我國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首飾行業產值從1個億發展到近1000億元,從業人員從2萬人發展到200萬人,首飾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首飾正成為繼住房、汽車之後中國老百姓的第三大消費熱點。
在二十一世紀的「信息爆炸」時代,人們建立了各種信息系統來管理和利用信息。信息是對客觀事物的描述。信息分類與編碼就是對信息進行科學的分類並編制代碼,用電子計算機或靠人工能夠識別和處理,信息的分類與編碼是表達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一般來說,要先對信息進行分類,然後再根據分類結果對信息進行編碼。要建立信息系統,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信息分類與編碼。信息的分類與編碼是信息系統建設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工作。
各信息系統之間實現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前提是對信息的一致性認可。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化起著為信息的傳輸和交換提供統一語言的作用。如果信息分類與編碼忽視標準化,各信息系統之間就無法實現信息交換、共享與互操作,如同一個個信息孤島。信息分類與編碼及其標準化是信息化的技術基礎,其優劣直接影響到整個信息系統的運行效率。信息分類與編碼日益成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學科和一個重要的工作領域。
首飾行業標準化及其
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化現狀
首飾標準化工作伴隨首飾行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前期大致經歷了經驗總結型標準和實物質量型標準兩個階段。經驗總結型標準產生於首飾行業標準化工作的起步階段,是將眾多首飾藝人在操作實踐中產生共性的約定俗成的東西加以整理,作為生產中共同遵守的準則。實物質量型標準是對首飾實物的質量指標要求進行細化而加以規定,通常以評分形式來評價首飾產品的質量狀況。實物質量型標準能較直觀反映首飾產品的質量狀況,較多的實物質量型標準會逐步轉化為企業的產品標準,成為首飾生產企業的質量檢驗標準,對提高首飾質量管理水平具有促進作用。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國首個首飾行業國家標準GB/T9288-1988《首飾含金量分析方法》發布,該項標準的發布實施,翻開了首飾行業標準化進程第一頁。
近幾年,我國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首飾標準化工作發展迅速;相關行業標準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覆蓋面逐漸增大、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標準的制定工作從最初的單純引進吸收,到引進吸收與獨立研究相結合。據統計,目前已制定相關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首飾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有50餘項。
其中,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首飾行業分類與編碼標準為數不多,難以滿足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首飾行業信息化建設的需要。2010年,首飾行業首個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GB/T25071《珠寶玉石及貴金屬產品分類與代碼》發布,2011年,與GB/T 25071唯一配套性、應用性地方標準福建省地方標準DB35/T 1139《貴金屬鑲嵌首飾信息分類與代碼》發布。該標準保持了與GB/T25071-2010的銜接和一致,同時從實際需要出發,增加了鑲嵌首飾製作工藝和寶石排列方式等的分類與代碼,使其更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福建省地方標準DB 35/T1139-2011《貴金屬
鑲嵌首飾信息分類與代碼》分析
福建省地方標準DB 35/T1139-2011《貴金屬鑲嵌首飾信息分類與代碼》,根據GB/T20001.3-2001《標準編寫規則第3部分:信息分類編碼》和GB/T7027-2002《信息分類和編碼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對貴金屬鑲嵌首飾信息進行分類與編碼,共含十章內容,包括:範圍、規範性引用文件、術語及定義、材料分類與代碼、首飾品種分類與代碼、優化處理方式分類與代碼、特殊光學效應分類與代碼、鑲嵌製作工藝分類與代碼、鑲嵌寶石排列方式分類與代碼。
該標準對貴金屬鑲嵌首飾信息分為材料、首飾品種、優化處理方式、特殊光學效應、鑲嵌製作工藝、鑲嵌寶石形狀和排列共六方面,分別對這六方面的信息進行分類與編碼。材料主要包含貴金屬、珠寶玉石兩種。貴金屬按純度進行分類,依據GB11887-2008《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劃分中類、小類;珠寶玉石按名稱進行分類,依據GB/T 16552-2010《珠寶玉石名稱》,劃分大類、中類、小類。材料分類與代碼按GB/T 25071-2010《珠寶玉石及貴金屬產品分類與代碼》執行。
該標準為了與首飾行業相關分類代碼標準相協調,首飾品種代碼的第一位用特徵碼「3」表示,材料、首飾品種分類與代碼按GB/T25071-2010《珠寶玉石及貴金屬產品分類與代碼》實施。
其中,優化處理方式、特殊光學效應均針對珠寶玉石而言。材料、首飾品種、珠寶玉石的優化處理方式、鑲嵌製作工藝分類均採用層級分類、代碼均採用數字代碼的層次碼。
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首飾行業信息分類與編碼
標準化探析
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首飾行業信息分類
根據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首飾行業自身特點,並在對GB/T25071-2010《珠寶玉石及貴金屬產品分類與代碼》與DB 35/T1139-2011《貴金屬鑲嵌首飾信息分類與代碼》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確定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首飾行業信息分類依據和採用的分類方法。
首飾行業信息分類可以按材料、品種、製作工藝、珠寶玉石的優化處理、珠寶玉石的特殊光學效應、鑲嵌寶石排列方式等分類依據進行分類,分類框架圖(如圖1)。
圖1 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首飾信息分類框架圖
根據圖1,對材料、品種、製作工藝、珠寶玉石的優化處理等內容進行分類,均可採用層級分類法,按屬性的相同,形成各種不同的類目。層級分類法也稱為線分類法,是將分類對象按所選定的類目,並排成一個有層次的、逐漸展開的分類體系。
根據GB/T25071-2010《珠寶玉石及貴金屬產品分類與代碼》,材料劃分為貴金屬及其合金、天然寶石、天然玉石、天然有機寶石、合成寶石、人造寶石、拼合寶石、再造寶石八大類。品種劃分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三大類。根據DB35/T1139-2011《貴金屬鑲嵌首飾信息分類與代碼》,珠寶玉石的優化處理劃分為優化、處理兩大類,製作工藝劃分為爪鑲、包鑲、迫鑲、釘鑲、窩鑲、無邊鑲、組合鑲、插鑲、錯嵌、蠟鑲十大類。
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首飾行業信息編碼
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首飾行業信息編碼應遵循唯一性、可擴充性、規範性原則:
唯一性原則
編碼必須唯一表示它所表示的編碼對象。
可擴充性原則
在編碼的問題空間中,要為新的編碼對象留出足夠的備用碼,而且要考慮新出現的編碼對象與已編碼的對象之間的順序關係。
規範性原則
代碼的類型,代碼的結構以及代碼的編寫格式均按GB/T 7027-2002《信息分類和編碼的基本原則與方法》的規定。
層次碼常用於層級分類體系,它是按分類對象的從屬、層次關係為排列順序的一種代碼。編碼時,將代碼分成若干層級,並與分類對象的分類層級相對應。代碼自左至右表示的層級由高至低,代碼的左端為最高位層級代碼,右端為最低位層級代碼。每個層級的代碼可採用順序碼或系列順序碼。
根據 GB/T 25071-2010和DB 35/T1139-2011,對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首飾信息分類的編碼,即材料、品種、製作工藝、珠寶玉石的優化處理等的分類編碼,均採用相適應的層次碼。
(作者單位: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福建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