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傑迷,即使我明知道他現在的重心在家庭而並不太期待他高產,但還是會在聽到周杰倫的新作品時有種欣喜感。這次比較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張學友也來獻唱,不得不說,張學友作為大眾最認可的「歌神」,即使現在年老了,聲音中對情感的把握能力還是非常強的,他一開口,就把我帶入到歌聲中的世界。
在災情面前,公益歌曲到底有什麼用?這是很多人要都想過的問題,一些觀點極端的網友會說「沒人想聽你們的公益歌曲」。但我認為,我們需要好的公益歌曲。所謂好的公益歌曲,不需要刻意強調創作的背景,也不需要誇大,即使我們拋開背景去聽,亦能夠感受到歌曲中包含的情感是真實動人的——創作者的立場和作品的質量決定了一首公益歌曲的成功。像Micheal Jackson的《We are the World》、祖海的《為了誰》、韓紅的《天亮了》、莫文蔚的《忽然之間》,還有很多人都唱過的《生死不離》,最近一首最讓我感動的是幼稚園殺手的說唱歌曲《守護》。這些公益歌曲,我想聽。
在周杰倫、方文山、張學友、黃雨勳等來自港臺的音樂人共同完成的這首歌,以及它的MV裡,我沒有看到空洞無物的讚美、歌頌,也沒有浮誇矯情的渲染,我看到的只是抗擊疫情的工作者,和普通民眾之間的愛與互助。
從作品音樂性的角度來說。這首歌篇幅結構和編曲配置都比較簡單,只用了一架鋼琴和部分風雨聲等音效構成了整首歌的編曲,而把更多的表現空間留給了張學友的人聲,這樣更能感受到人聲的語氣,也顯得更貼近人的心。這首歌的作詞也很方文山。「字眼」「鮮豔」「風語」都是方文山比較愛用的詞語。整首歌詞平實自然,不矯情不浮誇,「每天離希望又在 靠近了一點」也是我們當下最共同的期待。
作曲不算複雜。E大調。主歌旋律流暢而情緒飽滿,節奏幾乎是八分音符,顯得更為平穩而更有訴說的語氣,大量而第三句起唱的地方是在弱拍上的最後1/4拍子上,顯得有些突如其來,也讓這首歌更靈巧了一點,是作曲上的一個精細考量,大量先現音的運用也是周杰倫很擅長的增加表現力的手法;值得注意的是,旋律第一句3333455631,開頭句末「相見」兩個字來了一個六度大跳,讓情緒忽得上揚起來,這在周杰倫自己的歌曲裡非常少見,或許是周杰倫為了給張學友寫歌,旋律寫得更偏港式。
副歌主要是451和4536兩個走向搭配使用,更多的大和弦運用也增強了明亮感,會更體現對「風雨過後」的希望,而副歌「最美畫面」結束在E調對應的小調的主和弦#Cm上,有股暗淡、悲傷氛圍聚攏起來,本以為這首歌在此結束,又補充了一句結束句,又終止在明亮E和弦上,似乎是在比喻黎明來臨前,總要經過一些暗淡,但光明最終一定能來。
張學友的演唱也格外地打動人心。整首歌真聲高音到A4,假聲到B4,無論是中低音還是高音都被張學友處理的情緒濃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