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最美的風景。美,不僅存在於風景中,也存在於我們的行為中。絢麗的風景是一種美,文明的行為也是一種美,人在景中遊,享受著大自然美景的同時,文明的言行自然為風景增光添彩,「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實際上,一個文明的旅遊環境會使人人受益,遊客的心情因此也會更加舒暢,人與自然也變得更加和諧,而一個不文明的旅遊環境會使人人受害。說到底,文明旅遊,每個人都是風景,最終受益的還是人。從這一點而言,我們每個人在出遊時都要積極踐行文明,真正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節假日外出旅遊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很多人都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尋找「詩和遠方」。當我們在享受美景的同時,其實也構成了美景的一部分,一定要以自己的行動,給自己、給他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和印象。值得注意的是,每次在國內小長假、黃金周期間,各大旅遊景區在迎來客流高峰的同時,一些遊客隨意攀爬文物、塗鴉、亂丟垃圾、亂刻亂畫等不文明行為卻大煞風景,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為什麼旅遊不文明現象屢禁不止?為什麼每次發生後都會引起關注卻始終得不到明顯改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可能是人們對於不文明旅遊行為的「習慣性忽視」,沒有養成一種文明自覺,致使文明旅遊成為「人人眼中有、人人心中無」的軟肋。這就要求我們積極倡導文明旅遊,加強文明出遊規範化管理,紮緊「文明出遊」制度籠子,多渠道提升社會監督力,可以從「不亂刻亂畫」、「不亂丟垃圾」這樣的細節做起,培養社會化、大眾化的文明出遊意識,助力遊客養成良好旅遊習慣,以喚得旅遊市場的文明回歸。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的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但許多遊客的文明素質提升並未跟上節拍。在出境遊中,投訴比較集中的有公共場合大聲喧譁、隨地吐痰、不尊重當地風俗習慣等,其原因自然是遊客自身文明素質欠缺造成的,但從側面也暴露出一些景區管理不到位、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這就需要旅遊部門要不斷加大文明旅遊知識的宣傳,及時提醒遊客要尊重當地習俗和文化,塑造個人乃至整個國家的文明形象。
毋庸諱言,文明旅遊,塑造著一個景區的外在形象,顯示著遊客個體的文明程度,更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誌,只要從小處注意,文明旅遊並不難。一個受尊敬的旅行者,應當能夠掌握足夠多的細節,從細節中獲得和這個世界對話的技巧,敬畏自然和歷史,尊重文化的差異,尊重公共秩序,尊重傳統,尊重人,最重要的是尊重自我,做到入鄉隨俗,保持基本的禮貌和儀態。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更加自覺地遵守景區規定,自覺地注意規範自己的言行,自覺養成文明旅遊習慣,不斷提升文明素養,讓文明旅遊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成為一種公眾追求的文明時尚生活方式,進而讓文明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但別忘了帶上文明。文明旅遊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需要不斷涵養;文明旅遊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從個體文明到公共管理的全面提升。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詩人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道風景線,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都關係著自己在別人眼裡是一道怎樣的風景。只有當文明意識成為一種自覺要求,文明理念成為社會普遍共識時,文明才會成為旅遊最美的風景。(劉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