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9日 09:35 稿源:中安在線
觀展者將有幸在本屆博覽會上,觀賞到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角石。據介紹,這件角石的價格大概在28萬左右,不過這次主要是作為展品給市民欣賞,只展不賣。
一對高3米,長5米的根雕「神象」,將成為本屆博覽會的「迎賓」。這對大象名為「吉祥富貴」,由3位雕刻大師花費近一年的時間,通過雕刻成型、打磨、上色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
本次文博會上將展出鼎高4米、淨重達8噸的巨型岫巖玉「世紀寶鼎」。據介紹,數百斤的大鼎重器在中國數千年歷史中也實屬罕見。因此,這尊巨鼎堪稱國寶級寶玉重器。
據江淮晨報報導,江蘇精美蘇繡、南京的金箔、寮國特色紅木家具、四川傳統織錦、甘肅名產天水漆木……本屆文博會設置了40多個文化紀念品展位,近840平米展區內,將集中展示來自全球各地的旅遊紀念品。
金箔工藝品「亮相」文博
逛文博會時,若是看到一套銅鑄貼金十二生肖,可一定要駐足觀賞一番。這套由南京金箔集團展示的生肖像,由十幾位工匠在銅像上貼制金箔,經過10天左右的時間才製作完成的。整個過程大概消耗700張左右金箔。
南京金箔集團合肥專賣店總經理孫盛俊介紹,金箔最早起源於南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在中國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古時,金箔製品全部靠藝人們手工操作。」孫盛俊介紹,通常需要兩個金箔藝人,一高一低面對而坐,中間放一石墩,一推一護,配合默契,將「家生」有規律地轉動,七斤多重鐵錘掄二萬五千次,使之捶打均勻,行話叫「打箔」。
1克黃金可製成0.47平方米的金箔,約30張金箔,如此換算,一套銅鑄貼金十二生肖大約需要23克黃金。金箔到底是如何「貼」在物體上?文博會現場,南京金箔集團將現場演示「貼金」過程,屆時,觀展者可以欣賞這一傳統的手工工藝。
展示牙雕佳作「千手觀音」
每屆文博會都有大師的風採,今年也不例外。工藝美術大師袁亞虎,將帶著他的得力牙雕作品「千手觀音」,出現在文化紀念品展上。
相信多數人對「千手觀音」並不陌生,其創作源頭來自佛教文化,多首、多手、多眼是它的主要特徵。如何將諸多的首、手、眼等和諧地統一到一幅畫面中,使其多而不亂,美而優雅,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千手觀音》作品,則採用了傳統工筆畫法,用刻刀精雕千手觀音法相輪廓,再在百倍顯微鏡下微刻2萬餘字經文,繼而敷以色彩,最終配以鑲金工藝。
值得一提的是,微刻經文是以隸書書法,精雕細琢,耗時一年完成,使整個畫面更加有層次感。而其使用的塗料,則採用天然礦物質提取的造像顏料,從而達到強烈的視覺衝擊。正是如此「考究」,《千手觀音》成為牙雕淺刻中難得的一件佳作。
十大精品「齊聚」展會
除此之外,巨型岫巖玉「世紀寶鼎」、水晶內畫「清明上河圖」、中國龍瓷「憶南音」、巨型根雕「神獸」、最古老的生物化石「角石」等十大精品,也將齊聚文博會。這些精品,不乏工藝大師的精心傑作,部分展品還創下了文博會「之最」。(王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