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記帳本 濃濃家國情
——在唐山灤州市
「太震撼了!閱兵式上,我們的隊伍越來越壯大、裝備越來越先進,這說明我們偉大祖國的國力越來越強盛!我要把今天的感受趕緊記錄下來。」
10月1日中午,剛剛看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電視實況轉播,78歲的灤州市退休幹部、老黨員駱宗明,離開電視機後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自己的記事本上寫下重要的一個章節。
見到記者前來,駱宗明老人興致勃勃地為記者展示他記錄的家庭帳簿。這是一個袖珍的「家庭檔案館」:書架上整齊地擺放著39卷、共計388本家庭帳簿,每項重要家庭收支都清楚細緻。
在諸多的家庭帳簿中,有一張老人親手繪製的個人工資增長曲線圖,一條紅色的曲線昂揚向上,從1959年一直延伸到了2019年。老人感慨地說,1959年,他的工資是26.5元,2019年,工資已增長到5139元,增長約194倍。「這條紅色曲線記錄的不僅是我的工資變化,更反映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老百姓幸福指數的激升啊!」駱宗明說。
以前用筆用紙記錄,如今,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老人的家庭帳簿也變成了無紙化記錄。2015年,外孫從北京給老人寄來一臺智慧型手機,從那以後,駱宗明開始用手機備忘錄軟體記載家庭開支變化。近來,他還常用「學習強國」讀文章、看視頻和答題,「今天我的積分是6688分,段位『才高八鬥』,咱們得緊跟形勢,活到老,學到老,是不是?」
在家人和鄉親們眼中,駱宗明的另一樁「功績」是從2006年開始關心下一代工作,他將灤州鎮91個行政村的抗戰故事整理成鄉土教材,帶領「老爺爺報告團」對該鎮14個學校的中小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駱宗明說,這麼做是希望孩子們銘記新中國建立的不易,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讀書! (記者 劉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