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白功率雜談,ID:zilinbubugaoshe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無氧訓練以高強度、多次間歇為主要標誌,其依靠的無氧能量系統是在沒有氧氣參與的情況下運行,包括ATP-CP系統和無氧糖酵解系統,而在間歇的恢復期間,有氧能量系統扮演重要角色。無氧訓練,帶來的適應也圍繞短時間高強度運動為主,包括肌力、肌耐力、爆發力、肌肥大、動作技術協調、反覆能力等。主要訓練方式包括抗阻訓練、爆發訓練、增強訓練和間歇訓練等。
我們平時說的功率訓練中的無氧能力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是無氧功率的輸出,二是無氧反覆的能力。無氧訓練提高無氧輸出峰值,提高無氧輸出耐力,同時也提高了無氧再輸出能力,也就是平時常說的火柴,反覆能力強的人,我們平時會戲稱其為火柴人。
那麼,我們通過無氧訓練,身體發生了哪些適應,來達到訓練目標呢?下面從幾個方面來簡單說一下:
一、神經系統的適應
神經系統的適應是運動表現的基礎,無氧訓練提高運動單元的募集水平、提高肌肉收縮時神經衝動的同步、降低人體的抑制機制。
我們都知道,運動單位的自然募集順序是依據從小到大的規律,運動開始,會優先募集較小的運動單元,然後隨著運動繼續,會繼續募集較大的運動單元。但是也存在,特殊情況,在經過長期訓練以後,高強度爆發運動的時候,神經可直接募集較大的運動單元,這種情況叫做選擇性募集。
經過特定的訓練,動作的嫻熟,神經在募集運動單元的時候,會更具有同步性和協調性,根據運動及其強度,迅速地募集相適應的運動單元,從而提高運動能力。
二、肌肉組織的適應
無氧訓練會讓肌肉肥大,受大小募集原則的影響,Ⅰ型和Ⅱ型肌纖維均會增大,Ⅱ型肌纖維體積增加的程度高於Ⅰ型。無氧訓練會造成肌肉和血液中的PH值明顯降低,會刺激身體調節酸鹼平衡,進而提升緩衝能力,可以讓工作肌群忍受不斷升高的氫離子,幫助延緩疲勞,展現更佳的無氧運動耐力。
三、心血管系統的適應
無氧訓練也會帶來心血管系統的適應,和有氧訓練帶來的適應不同,心臟、肺、循環系統在高壓力、高力量運動狀態的工作能力會提升,心臟尺寸、心肌壁厚度、血容量、血管內徑等等都會發生變化。
四、酶的適應
不同的訓練類型,會刺激不同的酶活性,無氧訓練會提高肌酸激酶、肌酸酶、磷酸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乳酸脫氫酶的活性,酶活性的提高,進一步提升了相關代謝系統的供能水平,如下圖:
五、能量儲備的適應
當ATP和CP因為訓練而反覆耗竭,高能化合物的儲備會因為超量補充而提高,另外,肌肉肥大及肌纖維的變化,會提高肌糖原的儲備,長期的無氧訓練,也會提高肝糖原的存量。
以上就是無氧訓練帶來的生理適應,從神經系統、肌肉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代謝系統等幾個方面發生的變化,最終影響到你的無氧能力。
我們也說到了關於各區間訓練的時間安排,無氧訓練主要按照ATP-CP系統和無氧糖酵解來安排訓練時間,其中包括重複訓練和間歇訓練,重複訓練就是在兩組之間完全恢復,間歇訓練指的是兩組之間不完全恢復。
在ATP-CP系統中,骨骼肌中存貯的少量ATP會在10秒內消耗殆盡,磷酸肌酸也會在不到5秒內降低到原來的五到七成。運動的前兩秒,是磷酸肌酸最主要的供能時間,到第十秒會下降到大致百分之五十,十秒以後,無氧糖酵解的供能比例逐漸上升。磷酸原的補充過程也比較迅速,大致30秒左右,機體的ATP水平就可以恢復到70%,完全恢復則在運動後的3至6分鐘。磷酸肌酸的恢復時間相對長一點,2分鐘大致恢復至80%,4分鐘恢復至90%,8分鐘左右可以完全恢復。
另外,磷酸原的恢復大部分是靠有氧代謝補充的,高強度運動後的糖酵解系統也有助於磷酸原儲備的復原。強大的有氧系統不僅可以幫助磷酸原恢復,還有助於代謝廢物的排除。
在進行無氧訓練之前,要有一定的有氧運動基礎和有氧生理適應,這樣在進行無氧訓練的時候,會更有效率,也能在恢復期間,更快的恢復和排除廢物。
無氧訓練相關就先說到這吧,後期再有相關的題材進一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