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在大學食堂吃飯,聽見隔壁桌的幾個小學弟在聊著。等到本科畢業之後怎麼也找一個底薪6000塊錢以上,五險一金或者六險二金的工作。
不知道這幾個孩子是哪個院系的?老學長心裡想著:唉!還是他們太年輕了。這篇文章,學長就來和大家說一說,本科畢業之後,找工作會遇到的一系列事情。希望對同學們有幫助。
第一:招聘考試
首先,學長考慮到今年的就業情況,特別是受到疫情的影響。相對穩定一些的工作崗位,就是通過參加國考、省考、事業單位招聘。進入到所謂的體制內工作,是最保險的一種方式。
如果同學們不考慮公務員、事業編考試等,就只能參加校招或者社招,去找工作。
如果同學們的家庭條件還可以,不差大家出去掙一年或者是兩年的工資。我建議同學們可以多考幾年,利用自己最好的狀態,這段時間去參加各類考試。這樣進入體制內的機會,會比較大一些。同時,如果你考上了,也是能夠給自己一個保障。
如果你考幾年都沒考上,再出來工作,其實也是一樣的,只是晚掙了幾年工資而已。
如果你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特別需要你現在就立刻去掙錢。我建議:你一邊上班一邊準備考試。儘管這樣上岸的機率不是很大,但是萬一要是能考上呢。肯定會要比你現在打工好很多。說實話,你現在給別人打工,這個企業或者小公司未來不一定會怎麼樣。
如果你運氣不好,遇到公司跑路。拖欠工資或者沒有保險,這是一個很常見的事。
第二:重視校招
普通大學生,尤其是一些各方面綜合能力不是很強的大學的學生,一定要認真看。學長建議:這類大學生一定要重視校招。儘可能的通過校招進入一個比較不錯的企業,至少能夠確定可以給你上五險一金這樣的公司去工作。
因為咱們這些不是名校出身的本科生,一旦錯過校招,進入社招,找工作會更加困難。因為校招企業是聯繫大學,學校會幫你先做一些篩選,只有合格的企業才能進入你們學校,給你們傳遞招聘信息。當你進入社會招聘的時候,完全需要你自己去辨別這個企業的一個基本情況,這樣風險就會增加很多。
第三:合理期望
在同學們不考研、不考公務員、不考事業單位的情況下。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本科生,學歷也不是名校畢業。對於這類普通的大學生,應該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否則,畢業之後,現實和你的預期想法不相符。,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因為普通大學生出來就業在社會上找工作。一般情況下拿到的工資,也就是3000塊錢左右,甚至會更少。
我有一個同學,他是學法律的,現在,在律師事務所實習。實習期沒有工資。即使明年他畢業之後,工資也是只有1000多塊錢。並且很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持續這個狀態。
因此,在學長以往的文章中都會提到讓大家挖掘一個自己的潛能。看看有沒有什麼內在的潛能,能夠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並不是有的同學說,我什麼也不會,我考一個教師資格證吧,可以講課。其實有了一個證書,也未必可以當好一個老師,不是所有人一定可以在這個行業掙到錢。
大學期間是你試錯成本最低的時候。為什麼我建議,普通大學生多去做一些兼職?比如兼職家教,你可以試試看看你到底能不能把這個話說清楚?你適不適合做老師?尤其是非師範的同學。
還有一些同學是想學習一門技術,將來自己開一個小店。你如果有這個想法,就可以找一個和你未來計劃相關的兼職工作。在兼職崗位上,你要儘可能的去學習相關技術和運營方面的東西,然後這樣方便你以後去實驗。
所以,你一定要對自己什麼水平?什麼能力?你能幹什麼?你不能幹什麼?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