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新冠肺炎的症狀表現有哪些?朝陽區疾控中心為您科學闡釋:
普通感冒:
就是大家常說的感冒,又稱「傷風」,一般由著涼、勞累等因素引發,主要由常見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造成,如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症狀表現有鼻塞、噴嚏、流涕、發熱、咳嗽、頭痛等,體力、食慾多無明顯影響,很少出現明顯的頭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適,症狀較輕,多可自愈。普通感冒通常沒有明顯高熱,即使發熱一般也是中低度發熱,通常1-3天能降至正常,服用退燒藥有效。
流行性感冒
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分為甲(A)、乙(B)、丙(C)三型,可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汙染物品的接觸傳播。患者多表現為發熱、咽痛、流涕、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呼吸道症狀等。部分患者會出現咳嗽、高熱,甚至有肺炎表現。流行性感冒的發病特點是起病急、進展快,患者多有明顯發熱,且常常表現為高熱,應用針對流感病毒顆粒表面的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治療,可有效緩解症狀。流感病人中,多數患者症狀相對較輕,部分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及合併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症狀較重。
新冠肺炎
是一種新發傳染病,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主要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
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
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症狀。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症,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部分兒童及新生兒病例症狀可不典型,表現為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或僅表現為精神弱、呼吸急促。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
公眾出現發熱等呼吸道症狀後如何就診?
(一)無發熱,但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狀
1.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立即前往發熱門診排查就診
(1)發病前14天內有境外或國內有新冠肺炎病例報告中高風險地區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懷疑接觸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
(3)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境外或國內有新冠肺炎病例報告中高風險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4)家庭、單位或周邊人員14天內有多人出現相同症狀。
2.無上述情況的人員,可首先通過網際網路診療平臺進行諮詢,並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如無症狀加重等情況,可多飲水,居家休息。
(二)若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時,建議及時前往就近的發熱門診就醫
發熱門診可在衛生相關部門的官方網站進行查找;也可撥打12345熱線諮詢。
(三)注意事項
1.前往醫院的路上,患者和陪同人員應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保持手衛生,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患者如為兒童,應儘可能減少發熱兒童的陪同家長人數。
2.在醫院就診時,應遵從發熱門診就診、轉診流程,聽從醫務人員安排,做好個人防護,並儘量與其他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避免在人群密集場所停留。
有些未去過新發地市場但心有疑慮的居民想到醫院發熱門診進行篩查,應該怎麼辦?
根據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的特點,經專家分析,目前的要求是,凡到過北京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或與市場銷售人員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應主動向單位和社區報告,並開展核酸檢測和居家觀察,如有發熱、乾咳等症狀,應向單位和社區報告並及時就近就診。
其他未接觸過新發地批發市場的人員,並且在目前也無任何症狀的情況下,建議不必去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行篩查,加強健康監測,如有發熱、乾咳、咽痛、腹瀉、味覺消失等症狀,可做好防護去醫療機構就診。未到過新發地批發市場的居民朋友如想進行核酸檢測,可聯繫醫學檢驗實驗室,預約後檢測,具體聯繫信息近日已由市衛生健康委發布。
再次提示市民朋友,5月30日以來,凡到過北京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或與市場銷售人員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應主動向單位和社區報告,並開展核酸檢測和居家觀察,如有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應向單位和社區報告並及時就近前往設有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就診。前往醫療機構時嚴格按要求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
普通市民朋友平日要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保持社交距離,在密閉空間按要求佩戴口罩,把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最重要的一點是,對呼吸道傳染性疾病要做到「五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