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學史可以明智。」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為人處世的態度,決定一個人可以到達的人生高度,一個人,具有大格局,才有大成就。想要成為一個大格局的人,必須做到:眼光放的遠而又注重細節,做事有魄力同時心思機謹,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和什麼人都能相處。處世圓融的人,別人不給他施加阻力,甚至常常對他施以援手,毫無疑問,這樣的人,運氣也會好的多。本期內容,悅讀國學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真正成大事的人,會格外注意這兩點,好運特別多!
一、從不輕視任何人,更不會輕易得罪任何人
閻王好惹,小鬼難纏,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民間俗語
尤其公共場合,儘量不要讓別人下不來臺,很可能自己的一個小疏忽,讓別人自尊心受挫,丟了面子,以至於懷恨在心,說不準什麼時候就給你下絆子,放冷箭,讓你猝不及防!
不管身在職場或者商場,還是日常生活,與人交往,態度可以堅決,立場可以堅定,但是一定要注意表達方式,總要讓人面子過得去,儘量不要傷人。
《戰國策》裡面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中山國的國君宴請將士,有一道菜是羊羹,做好後端上來分給大家,所有的將士都得到一碗,但是唯獨一個作陪的大夫司馬子期沒有,可能是到他這裡不夠分了,中山君當時也沒有在意,畢竟這個司馬子期職位不高,而且不過是一碗羊羹而已。但是這種情形讓司馬子期感覺顏面盡失,很是難堪,不禁惱羞成怒。
沒過多久,司馬子期私逃到楚國,勸楚王出兵攻打中山國,中山君不敵,被迫逃亡。
無獨有偶,《左傳》記載:魯宣公二年,鄭國攻打宋國,宋國權臣華元率軍抵禦,可是慘遭俘獲,宋軍敗得很慘,按說兩國實力相差不大,宋國沒有理由短時間內慘敗,鄭國以極小的損失取勝,是因為開戰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兒——
開戰前一天,宋國的統帥華元犒賞三軍,殺羊給將士們吃,有人發現華元的車夫羊斟獨自一人呆在角落裡,就對華元說,讓他過來一塊吃吧,華元撇撇嘴:不必管他,他又不能衝鋒陷陣,你們吃好就行。
第二天,兩軍對壘,突然出現驚人的一幕——華元的車夫羊斟直接駕車衝向鄭軍,華元驚恐萬狀,大聲責令車夫停住,車夫頭也不回的說了一句話:「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吃羊肉的時候你說了算,現在呢,我說了算!
華元目瞪口呆,眼睜睜看著車夫拉著自己衝進鄭國的包圍圈,成了鄭國的俘虜。一開戰主帥就被俘,宋國頓時一敗塗地。
二、懂得讓利給別人,自己才會獲得更多利益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增廣賢文》
李嘉誠對他的兒子說過這樣一句話: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別人都是絞盡腦汁的想多賺一點,而李嘉誠的生意經居然是少拿二分,把本可以自己拿的這二分讓利給對方,這樣,人人都願意和他合作,因為可以獲得更多的實惠和好處,久而久之,如老子道德經所言:少則得——雖然少取,實則多得。
很多人做生意總是一門心思想著怎麼才能多賺錢,這個思維方式必須改,否則很難成功。
每天多花一些時間考慮考慮,怎麼讓顧客省錢,怎麼讓他們得到實惠,感到方便,讓他們感覺在你這裡每天都能撿便宜,上你這裡不是來消費,而是佔便宜來了,這樣你的生意想不紅火都難。
所以說,真正大格局的人,都會具備以上兩個特徵,佔一條,也非尋常之輩!要知道,沒有人可以把好處全佔了,也不要把所有的利益獨享,這世界是個整體,大而言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孔子說,君子有成人之美,懂得讓別人獲利的人,才會真正的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