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8月20日電(記者馬思嘉、艾福梅)這個暑假,新冠肺炎疫情阻擋了王亮寧帶弟弟去遠方旅行的腳步,他轉而在自家門前開闢了一方菜園,點菜、鋤地、澆水,在他精心呵護下,捲心菜、黃瓜、西紅柿等冒出一顆顆嫩芽。
「在農村長大的,這些都會。種點菜,減輕爸媽負擔,就不用再跑去買菜了,而且也挺詩意的。」這個剛被東北林業大學錄取的小夥子說。
除了種菜、幫父母餵羊,王亮寧最近還在縣城找了份家教的工作,給一名即將上初一的學生補習語數外三門課程。
王亮寧老家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城關鎮鄧山村,這裡四面青山環抱,但百姓一度窮苦,他上學時每天需步行幾公裡山路。2014年,受益於寧夏實施的「十二五」生態移民工程,鄧山村整村搬遷到縣城,王亮寧家住上了樓房。暑假,幫父母忙完老家的農活,他便獨自住在縣城,給學生補課之餘自學做菜、給即將分別的同學編手鍊、打球、看新聞,每天安排得滿滿當當。
疫情讓王亮寧意識到自律的重要性。「寒假在家上網課,很難集中精神,每天渾渾噩噩。所以,我就決定暑假給自己多找點事做,賺學費的同時也讓自己保持良好精神狀態。」他說。
家住固原市西吉縣的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畢業生杜天一最近在惡補英語,他剛剛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聽說進大學就要英語分級考,必須現在就開始準備,不然全忘了。最近也開始了解法學,這是我最嚮往的專業。」他說。
學習之餘,杜天一還注重社會經驗的積累,獨自前往銀川市一家川菜館打工。從剛開始「杵在那緊張得不知道幹啥」,到能熟練地端水送菜、招呼顧客,他感受到每天在四五十攝氏度高溫下高強度作業的後廚人員的辛苦,也知道了從早到晚忙得甚至沒時間走出店門的員工們的不易。
「相比之下,還是學習更輕鬆。」他感嘆道。
因為高考的推遲,不少高三畢業生都覺得暑假太短,自我提升計劃尚來不及完成。家住銀川市的高三畢業生張小藝也是如此。最近,除了給各類徵文比賽投稿,她還參加了街舞社團,學習吉他彈唱和遊泳,晚上風雨無阻去打羽毛球。
「高三學習太緊張了,很多愛好都擱置一旁,趁著暑假撿起來。大學入學後打算報吉他社和合唱團,再參加學生會。」張小藝說。
疫情讓張小藝開始思考人類的未來,最近她寫了一篇關於北極冰川融化對地球影響的文章。「人類是命運共同體,除了關注自身,我們也應該關心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力所能及的事。」她說。
儘管無法去遠方遊玩,不少高三畢業生仍打算在開學前來一次周邊遊,以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家鄉。
王亮寧打算用賺的錢帶弟弟去寧夏石嘴山市找親戚玩。「長這麼大,除了上高中都沒怎麼離開過縣城。上大學後,我要抓住各類交流項目,去看更廣闊的世界。」王亮寧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