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幾年努力,餘慶縣特殊教育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並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得到長足發展。 2013年9月,位於餘慶縣白泥鎮上裡村的康寨小學被改建成特殊教育學校。5位老師領著11名特殊的孩子開啟了餘慶縣特殊教育發展的徵程。
剛開始辦學,一切工作都是新的,老師們除了從課本上學來的理論外幾乎沒有實踐經驗。校長葉安培帶領團隊確立了「尊重生命尊嚴,創造生命價值」的辦學理念,先後組織教師到重慶、上海、廣州和省內知名特校進行學習培訓,教師業務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老師們努力工作,全力為特殊孩子創造快樂、幸福的學習生活條件。2014年底,學校教學質量和康復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全縣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87.34%,多名教師參加遵義市特殊教育教研活動並獲獎,餘慶特殊教育的信心被點燃。老師們堅信「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2015年,學校在教學中摸索出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做到充分了解學生、充分掌握課標、充分備好教案、充分採用個別化(IEP)教學、充分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注重常識教學、規則教學、文化教學和康復教學相互滲透。通過課程改革,學生都有了不小的進步,和剛進校比較,學生更陽光、更自信、更快樂了。當年,全縣「三殘」兒童少年入學率為87.74%。 2016年,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增加到7名,皆畢業於特殊教育專業。學校開創了以「文化教育」「康復教育」為重點,以「職業技能教育」為輔助的辦學模式,繼續抓好了全縣特殊教育兒童教育工作。學校通過各種教育實踐活動大幅提升教師業務水平,學生進步也很快,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工作開展有條不紊,家長對學校、教師滿意度達100%。當年,全縣7—15周歲校內外三殘兒童少年人口總數120人(其中喪失學習能力28人),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已入學87人,入學率達94.56%。
2017年底,全縣投入20餘萬元,建設了6間資源教室,分布在松煙、敖溪、龍溪、構皮灘、關興鎮和子營街道,資源教室的功能包括認知能力訓練、肢體康復訓練、心理健康教育和感覺統合訓練等,建立了資源教室工作制度,資源教師工作職責,進一步規範了資源教室的使用,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當年,全縣有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共290人,其中隨班就讀學生182人,送教上門和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學生97人,在外縣就讀16人,全縣殘疾兒童入學率為95.1%。組織學生參加市首屆特殊教育學生田徑運動,奪金、銀牌各1枚,銅牌5枚,1人次獲第5名,3人次獲第6名,獲體育道德風尚獎。 2018年,新建標準化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一間,特殊教育學校新校區建設穩步推進。全年共開展醫教結合和送教上門1500人次,切實做到「零拒絕全覆蓋」,特殊教育工作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全縣適齡殘疾兒童297人,其中隨班就讀176人,送教上門和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92人,外縣就讀20人,全縣殘疾兒童入學率97.12%。特殊教育學生2人被推薦參加全省殘疾人運動會,取得優異成績;組織參加遵義市第二屆特殊教育學生藝術節獲三等獎。
2019年,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學生30人,專任教師7人。特殊教育學校和義務教育學校隨班就讀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按6000元標準全面落實,通過隨班就讀「融合教育」和「送教上門」安置247殘疾兒童少年就近入學,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97.12%。如今,一所規模為200人,教學及輔助用房5969平方米,教師周轉宿舍804平方米,學生宿舍2833平方米,學生食堂501平方米的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新建項目落地東部產城,為全縣特殊教育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通訊員
溫良飛 趙仕銳 簡正群
編輯 孟錦群
編審 陳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