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

2020-08-27 啟達教育

孩子進入初中後,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而現實是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逆反期。

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


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


逆反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


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常論據不足;喜歡懷疑,卻又缺乏科學依據;喜歡發現見解,但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卻又容易片面。


家長知道了「心理斷乳」期孩子的這些特點,對待他們就更應避免簡單粗暴,也不能用「哄騙」的方法來對待他們。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兩種心理狀態:


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財產,對子女具有絕對權威;

二是父母將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現。


因此,父母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灌輸給孩子,企圖讓孩子按父母的設想去生活,結果造成孩子的對抗情緒。


專家建議,對於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極面,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進行教育。


父母更應看到逆反心理積極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現的好奇心,是一種渴求認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動力。


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異和思辨的特點,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創造的源泉,家長應留心注意,因勢利導,促其成材。


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


從總體上講,心理斷乳期的各種心理現象,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進步。從心理上依附於父母,到出現獨立意向,這是重大的變化。


父母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採取歡迎的態度,對於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極面,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進行教育。


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並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


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家長還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俗話說:「半大小子,氣死老子。」這話不假。


上了初中的孩子,顯著的特點是變:生理上在變,孩子開始發育了;心理上也在變,家長會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不聽話了,甚至還可能與家長對著幹。你要東,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東。


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決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

01


叛逆可能是一個好的開始


叛逆是生理成熟和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


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理髮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叛逆的產生需要以上二者為基礎。


叛逆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了,才有跟家長反抗的資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叛逆是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


建立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發展任務,同一性的建立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


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是他們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種途徑。


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作「同一性早閉」。


這樣的孩子未來往往缺乏主見,容易盲從,不喜歡改變,無法應對挑戰。他們會迴避變化和壓力來獲取安全感,當遇到挫折時,容易喪失目標和信心。


叛逆是不良情緒的發洩途徑


腦發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容易產生情緒問題。


此外,青春期孩子面對更大的成長壓力,他們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過程中會經歷自我懷疑、混亂、矛盾與衝突,對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懷疑,這加劇了青春期的情緒問題。


叛逆成為青春期孩子發洩不良情緒的一個途徑。青春期的孩子如此敏感、情緒多變,如果他們把這些不良情緒全都掩飾起來,不叛逆、不發洩、不吐露,那麼孩子的內心必然會堆積起大量的負能量。


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導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種重要方式。


叛逆是對人際關係調整的一種適應


叛逆其實是孩子適應人際關係調整、成長為獨立個體的一種方式。


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疏離父母,更多地與同伴相處。這種人際關係的調整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


在青春期之前,依戀是親子關係的重要特徵。而進入青春期之後,親子關係發生變化,自主取代依戀成為親子關係的突出特徵。


在青春期順利完成依戀到自主的轉變,對孩子未來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十分重要,叛逆則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對孩子的社會化發展有重要影響。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怎樣理解他人,這都是社會化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質。


心理學研究還發現,同伴關係對孩子成年後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的預測作用。


中學階段擁有充足的朋友、與朋友保持穩定而較親密的友誼的孩子,到了成年期,往往人際交往比較順利,且心理健康水平較高。


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發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這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很重要。

02


順利度過叛逆期的三個關鍵

叛逆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好的開始並不意味著好的結束。


叛逆對孩子的發展有利,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對孩子的叛逆放任自流。


只有家長處理得當,孩子才能順利度過青春叛逆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長。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應該學會一些應對方式,抓住肯定、調整和對症下藥這三個關鍵詞。


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一定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


家長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規矩,對孩子勇於自我探索的表現要加以肯定。得到父母的認可之後,孩子可能就不會那麼叛逆了,起碼程度不會更深。


要以叛逆為契機及時調整教養角色和教養方式


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


陪伴,就意味著以孩子為主,父母處於非主導地位;就意味著一種無言的支持和認同,意味著一種平等的朋友關係。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問題,既提醒家長要及時轉變教養角色,也提示家長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誤所在,是家長改變教養方式的重要契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權威型教養方式最有利於青春期問題的解決及孩子人格的塑造。


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特點是對孩子的行為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但在制定規則和做決定時會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想法,聽取並接受孩子的意見,會對制定的要求作出解釋,說明希望孩子服從的原因。


要了解孩子的叛逆類型,對症下藥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主要有三種類型:


暴躁型——對父母、老師的要求劇烈反抗,經常跟父母吵架或發脾氣,有時跟父母冷戰;


沉默型——不願跟大人溝通,對事情漠不關心,對父母的話沒有反應,不喜歡跟老師接觸;


陽奉陰違型——當著大人的面贊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為表現卻相反,父母說什麼都表面答應,但是依舊我行我素。


對不同類型的叛逆行為,父母可以採用不同的應對方式。


對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

對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慢慢溝通;

對陽奉陰違型叛逆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真誠。


叛逆的背後是孩子特定階段的發展特點和個體不同的內心需求,希望青春期孩子的家長都做一個有心的家長,多去觀察孩子的特點、了解孩子的需求。


只要努力做一個有心的家長,對孩子的叛逆行為做到心中有數,不往外推自己的孩子,接納孩子,相信孩子的叛逆問題只是成長過程的問題。


但如果家長不及時調整自己的家教方式,不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助力,孩子也可能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
    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家長還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俗話說:「半大小子,氣死老子。」這話不假。上了初中的孩子,顯著的特點是變:生理上在變,孩子開始發育了;心理上也在變,家長會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不聽話了,甚至還可能與家長對著幹。你要東,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東。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決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理髮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叛逆的產生需要以上二者為基礎。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
    父母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家長還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叛逆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了,才有跟家長反抗的資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584
    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家長還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此外,青春期孩子面對更大的成長壓力,他們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過程中會經歷自我懷疑、混亂、矛盾與衝突,對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懷疑,這加劇了青春期的情緒問題。 叛逆成為青春期孩子發洩不良情緒的一個途徑。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值得一看
    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家長還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俗話說:「半大小子,氣死老子。」這話不假。上了初中的孩子,顯著的特點是變:生理上在變,孩子開始發育了;心理上也在變,家長會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不聽話了,甚至還可能與家長對著幹。你要東,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東。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決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叛逆期孩子家長必看
    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家長還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叛逆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了,才有跟家長反抗的資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 見過青春期叛逆的,沒見過這三類!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
    很多家長和我抱怨:感覺孩子越大越難管了,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不聽話,父母都很頭疼。其實老師想說,這是一個好的現象,說明孩子長大了,有自主意識了,他們往往喜歡與人爭論,但常論據不足;喜歡懷疑,卻又缺乏科學依據;喜歡發現見解,但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卻又容易片面。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13-18歲孩子家長建議看看
    家長還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建立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發展任務,同一性的建立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應該學會一些應對方式,抓住肯定、調整和對症下藥這三個關鍵詞。
  • 百樹雲課堂-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一定要看
    從心理上依附於父母,到出現獨立意向,這是重大的變化。父母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採取歡迎的態度,對於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極面,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進行教育。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並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
  • 一生E本分享|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13-18歲孩子家長一定要看
    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家長還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俗話說:「半大小子,氣死老子。」這話不假。上了初中的孩子,顯著的特點是變:生理上在變,孩子開始發育了;心理上也在變,家長會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不聽話了,甚至還可能與家長對著幹。你要東,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東。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決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
  • 李玫瑾: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家長教育起來一定要講究方法
    這都取決於家長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錯了,很容易就將孩子推到了對立面。教育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講究方法一、批評孩子時,切莫傷害自尊心家長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注意場合,尤其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極強。,想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這本《青春期66個問題,父母趁早要知道》,家長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引者,一定要比孩子成長的更快,了解到孩子接下來可能面臨的問題,做好打算,一本好書總結出的經驗,能讓新手家長少走不少彎路,青春期只有一次,這個階段的孩子宛如一次新生
  • 頂嘴、衝動、叛逆,青春期孩子「14歲現象」,父母要這樣陪娃度過
    英國倫敦大學研究表明: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做事情權衡利弊時,往往會忘記考慮安全性。說起星二代,很多人都會想到張智霖和袁詠儀二人的兒子,小魔童從小就因為高顏值而備受關注,還被大家稱為最帥星二代!所以不管是明星父母還是普通父母,都要學會去正確引導,幫助孩子度過這段危險期。「14歲」是危險期,也是青春期世界衛生組織規定:青少年13~19歲被定義為青春期。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18歲,還有一個經常被忽視的14歲。孩子在14歲時的叛逆期,家長是需要十分注意的,這個時期的孩子內心敏感多變,逆反心理最突出。面對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長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儘管14歲左右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但教育專家冉乃彥曾強調過:「14歲是危險期,更是最佳塑造期」。
  • 初中生被母親扇耳光引發悲劇,家長謹記,孩子青春期叛逆...
    父母無不愛其子女,但家人之間的相處方式也值得認真思考,不要因小事釀成大禍,尤其要關注、關心青春期裡的孩子。孩子進入青春期,大多會展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很多父母會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不要總是找孩子的問題,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如果您的孩子出現下列這20個細節,父母必須重視起來!
  • 這兩種孩子在青春期容易「叛逆」,家長要很有耐心,好好勸導
    開始的時候,樂樂非常開心,每天都讓父母早點帶自己去上課,慢慢地樂樂父母發現樂樂開始不願意去上鋼琴課,有一次還發現樂樂說謊告訴父母已經達到學校了,原來中途偷偷出去玩耍,這讓樂樂父母非常氣憤。可是又非常費解,為什麼開始那麼喜歡鋼琴課的樂樂,後來會出現逃課的舉動,這種樂樂的叛逆行為其實讓父母非常傷心。
  • 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很多家庭都受困於孩子青春期的煩惱,在西方有一個說法,叫作teenage,就是指十幾歲的小孩,很多大人都覺得,這麼大的孩子是非常恐怖、非常難以駕馭的。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問題多?這裡要小心四個陷阱,這就是一個家長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最容易犯的四種錯誤。
  •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機會:這7件事,家長一定要做到
    之前,葉子老師有收到一位家長的問題,她說:初二男孩,不聽話,不寫作業,說什麼也聽不進去,在學校也是經常遲到,老師說不愛學習,咋辦?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遇到這種問題,原來乖巧懂事的孩子忽然變得脾氣大、暴躁,原來很自律的孩子變得不講衛生、邋裡邋遢。
  • 初中生被母親扇耳光引發悲劇,家長謹記,孩子青春期叛逆的20個表現
    父母無不愛其子女,但家人之間的相處方式也值得認真思考,不要因小事釀成大禍,尤其要關注、關心青春期裡的孩子。孩子進入青春期,大多會展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很多父母會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不要總是找孩子的問題,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如果您的孩子出現下列這20個細節,父母必須重視起來!
  • 叛逆期並非在「青春」和2歲才有,三個特點告訴家長:孩子要叛逆
    青春期叛逆,一直是家長心目中的大問題,也是司空見慣的問題,很多家長解決叛逆的孩子,就如這個男同學的父親一樣,採取這種極端暴力的方式來解決。總認為孩子打一頓就好了,以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徹底服從管教。關於青春期叛逆的原因,德國科隆大學青少年專家馬恩博士說:青春期叛逆是孩子自我意識蓬勃的爆發,他會把別人的很多看法,強加於他自己個人身上非常在乎他。
  • 這三件事最容易引起孩子叛逆,很多父母天天在做
    孩子叛逆,是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一、缺少有效的對話和溝通面對孩子的叛逆,無法溝通,經常有家長無奈地問:「這孩子是怎麼了?」我身邊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有的能平穩地度過青春期,有的每天和父母歇斯底裡,造成這種局面反差的關鍵就出在親子關係上。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精選
    作者 | 劉純婷1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叛逆,就是家庭矛盾的開端。我覺得這是個誤會。這個誤會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誤會矛盾是從青春開始的,一般來說,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