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早上7點30分,在會澤縣郵政分公司的分揀中心,個頭高高、皮膚黝黑、額頭冒著細密汗珠的劉華清正忙著一個接一個的撥打著電話。
「這幾日,我每天早上7點就會過來準備分揀郵件,錄取通知書陸續到達,投遞要求高,每次投遞前都會先跟考生電話預約下,讓考生提前準備籤收通知書的證件。」會澤融媒體中心的記者要採訪今天錄取通知書的主人,按照約定,我與他們一同跟班投遞。
一封通知書傳遞著希望
今年受疫情影響,錄取通知書到得晚一些,8月下旬,劉華清負責投遞提前批和第一批高校錄取通知書。考生們躊躇滿志,翹首以盼大學生活的到來,當他們接過高考錄取通知書時,大學生活才仿佛真的觸手可及,這就讓暑假送錄取通知書有了儀式感。
一份通知書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錄取通知書的投遞格外嚴格,繁瑣的程序考驗著投遞員的細緻程度,出發前先聯繫,到達後再確認,這是劉華清投遞錄取通知書4年來養成的習慣。今天我們要驅車130多公裡投遞一份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份錄取通知書的主人是迤車鎮迤北村委會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張沁芳。今年高考,這個文科女孩數學考了滿分150分。
帶上提前準備的鮮花,坐上麵包車,發動引擎,劉華清調整空調的出風口,對準了坐在副駕駛位和後座的我們。我們出發了,2個小時後,郵車到達了張沁芳家所在的村口,因提前打電話聯繫,張沁芳和家人早早的等在了村口。
「恭喜你,這是你的錄取通知書,我們需要再核對一下你的準考證和身份證。」我核對證件後,張沁芳在面單上籤上字,我們把錄取通知書和帶著郵政祝福的花束交到了張沁芳手上。
請記者為我們拍了一張合照,「咔嚓」一聲,一張有著特殊意義的照片就此定格。寒窗十年,張沁芳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學,滿頭大汗的劉華清和我有幸成為了其中的配角。多年以後,他們或許不記得「綠衣人」是誰,但是他們送來的喜悅,曾讓這個家庭難以忘懷。
一種價值觀 延續著初心
就如詩人馮至在《綠衣人》中描述到:誰來注意他,日日的來來往往!但他小小的手中,拿了些夢中人的運命……工作10多年以來,劉華清的手機上多了1000多個微信好友,客戶微信上的一個需求,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寒,他都會第一時間解決。
投遞高考錄取通知書4年來,他嚴謹、認真、負責,他說道,記得第一次投遞錄取通知書上了電視,高興地晚上下班炒了幾個菜,和母親坐著喝了幾杯,他為身上這一身「綠衣」而感到自豪。
為社會提供服務,做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是一代又一代郵政人所堅守的信念。如今,那承載一代人記憶的「鴻雁」已經逐漸老去,越來越多像劉華清這樣的新一代郵政人接過接力棒,延續著上一代的初心。雖然是現在是資訊時代,傳遞的物品也在變化,但其中承載的希望、情感、責任,始終在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