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8日,由江蘇省醫學類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南通大學承辦的「2020年江蘇省醫學顯微成像科研創新實踐大賽」在南通大學成功舉行。該賽事以「競新鬥巧 鏡顯神通」為主題,來自長三角地區的12所高校及科研院所二百餘名師生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了此次大賽。
11月7日上午,大賽開幕式在南通大學圖書館舉行。大賽組委會主席、南通大學副校長董正超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他介紹了南通大學的基本情況、學科建設和研究生培養情況。他指出,學校高度重視研究生培養,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 「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為主線,紮實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斷提升研究生培養水平。一年一度的大賽,激發了醫學類研究生的科研興趣,提升了科研實踐中運用創新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了各兄弟高校研究生群體間的專業交流,促進了研究生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大賽與學校的研究生培養理念相契合,學校高度重視、認真組織了大賽的各個環節。最後,他表明了將該項賽事持續舉辦下去的意願和決心。
圖1. 大賽組委會主席、南通大學副校長董正超致歡迎辭
江蘇省醫學類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蘇州大學副校長蔣星紅通過視頻的方式致辭。她指出大賽旨在加強江蘇省與長三角地區乃至國內外在校研究生之間在顯微成像方面的學術交流,推動顯微成像技術的創新實踐,為廣大熱愛顯微成像技術的研究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硬核」能力的舞臺,並激發醫學專業研究生的科研興趣,提升科研實踐中運用創新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顯微成像技術在多學科交叉和研究領域的應用和人才培養。除比賽外,大賽組委會還將藉助網際網路便捷、靈活、開放與共享的特點,力爭將大賽官網打造成全國首屈一指的顯微成像技術學習和交流平臺,真正達到「以賽促學、以學促思、以思促行」的辦賽目的。
圖2. 江蘇省醫學類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蘇州大學副校長蔣星紅通過視頻的方式致辭
大賽組委會委員、南通大學特種醫學研究院黨總支副書記、副院長李霞介紹大賽籌備情況。她從幾個方面進行了總結:首先,南通大學高度重視此次大賽,精心部署、紮實推進,從工作方案、人員配置、賽制設定到專家遴選,都進行了嚴格把關;第二,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此次大賽採用了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方式,從7-8月大賽官網的徵稿推送、9月19-20日的賽前雲培訓、10月26-28日的初賽雲投票到11月7-8日舉行線上雲對決,讓選手們可以不受地域和疫情的限制,在大賽搭建的雲平臺上,相互學習、交流和切磋,共同進步。在賽前為期兩天的雲培訓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多名專家、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資深編輯、以及徠卡、奧林巴斯、尼康等顯微鏡公司的技術顧問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四場專題報告。共有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蘇州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102家高校和單位的700多名師生參加線上培訓。第三、在安全保障上狠抓落實,並充分利用全媒體渠道加強宣傳力度,極大的增加了大賽的社會關注度、參與度和影響力;最後對大賽籌備過程中的發現的問題進行說明、總結和反思。
圖3. 大賽組委會委員、南通大學特種醫學研究院黨總支副書記、副院長李霞做大賽籌備工作報告
圖4. 開幕式現場
本次大賽收到來自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蘇州大學等省內外12個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計146幅作品,經過三天的公開網投和專家網評,最終優選出60幅作品參加總決賽。決賽中選手通過海報和PPT匯報相結合的形式,從實驗目的、實驗流程、實驗結果、創新性總結方面講解自己的作品,並對專家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現場9位專家從研究的創新性、科學性、技術性和藝術性四個方面進行點評和打分。值得一提的是,區別於往屆的藝術形式,今年創新性和科學性的權重最高,佔總分的70%。該賽制在往年要求參賽選手具有良好的顯微成像技術水平、藝術審美和創造性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了同學們對研究課題的理解程度和清晰簡潔講解科研成果的能力,目的在於培養研究生有效進行科研溝通的能力,為未來的青年科學家們提供一個實踐的舞臺。
圖7. 專家對作品進行點評和提問
為確保大賽的高水準和高質量,大賽聘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主任段樹民教授為本次大賽的評委會名譽主席,對本次大賽的工作方案和專家評審工作進行指導和把關。網評線上專家和決賽現場專家都經過了嚴格的遴選,最終邀請了來自中科院、浙江大學、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的9位專家作為決賽評委,並於11月6日晚召開專家組會議,對評分標準和細則進行了充分討論。為確保賽事的公平公正,大賽還專門設立了仲裁委員會,和專家組一道對最終成績的有效性進行審核,確保大賽的成功。
圖8. 賽前專家組召開討論會,商議評分細則
經過一天半的激烈角逐,大賽圓滿落下帷幕。專家組組長、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細胞分析技術平臺主任邊瑋博士代表大賽專家組,對大賽進行總結並宣讀了獲獎名單。大賽共產生一等獎3名,分別為來自南通大學單琪的《 蔚藍銀河》,南通大學薛珂的《低濃度Evans Blue與白蛋白跨越山河的愛戀》,以及來自江蘇大學趙明薇的《蒼生無患》。另有二等獎12名,其餘參賽選手獲三等獎。由網絡投票選出的「最佳人氣獎」由徐州醫科大學李靜的《蒲公英的約定》和蘇州大學劉暢的《星羅棋布的微觀世界》獲得。最佳組織獎由南通大學、徐州醫科大學和江蘇大學獲得。省醫學教指委委員、南通⼤學黨委研究⽣工作部部長、研究生院常務副院⻓、大賽組委會副主席朱俐為最佳組織獎的獲獎單位頒獎,並代表大賽組委會致閉幕辭。她提出,要繼續擴大比賽影響,最終將大賽打造成為覆蓋全國醫學相關專業研究生的顯微成像技術交流和競技平臺;要加強創新性比重,鼓勵大家堅持「四個面向」, 勤於思考,勇於挑戰,多做原創性前沿性的科學問題,加快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參賽作品的創新性和科學性。
圖10. 省醫學教指委委員、南通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朱俐代表組委會頒發最佳組織
圖11. 省醫學教指委委員、南通大學研究生工作部部長朱俐致閉幕辭
此次大賽,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讓大家耳目一新、收穫滿滿。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同學們不僅提高了圖片拍攝和數據處理的水平,加深了對於課題的理解,也增強了科研溝通的能力。不少同學躍躍欲試,表示要將從大賽中學習到的技術和方法,以及專家的建議運用在今後的科研實踐中,積極創新,為生命科學和人民健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文:袁圓/攝:楊沛林、陳雨帆、宋子昀)
一等獎獲獎作品欣賞
圖12. 一等獎獲獎作品:江蘇大學趙明薇《蒼生無患》,指導老師:楊鯤
圖13. 一等獎獲獎作品:南通大學單琪《蔚藍銀河》,指導老師:於彬,王亞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