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學院簡介
文學院是學校建制早,規模大,注重內涵發展,充滿活力的學院。設有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漢語言文字學、廣播電視學、傳媒實踐創新教研室及新聞傳播學實驗中心,非線性編輯實驗室、攝影攝像實驗室、虛擬演播室、圖文影視創意實驗室、電視演播中心等教學機構。有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品牌專業1個、校級研究中心1個、校級研究團隊2個,是國際漢語應用寫作學會和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單位。
文學院注重師資隊伍建設,現有教職工160餘名。堅持引進與自主培養相結合,專兼職相結合,現已基本形成教授團隊領航,青年教師為主體,社會名家和特色人才為補充的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陣容,能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與科學研究。
文學院以育人為中心,將人才培養放在首位,夯實第一課堂,放活第二課堂,教學主戰場與「三大教育工程」輔戰場聯動,全方位調動人才培養合力,堅持以「素質、知識、能力」為教育教學中心的人才培養理念,突出師範特色,著力培養合格的中學教師和國際漢語教學師資,強化現代技能,培養新媒體時代特長人才。畢業生廣受社會歡迎。每年考研深造及出國從教人數逾百人,歷年以來就業率達到92%以上。鼓勵學生在校成才,數以百計學生在校期間獲得各級各類獎項。成了名副其實的豫南文科人才培養基地。
經過數年的努力,文學院繼續發揚「求真創新 勤學篤行」的校訓精神,現正以這種精神開拓進取,走向新時代。
辦學實力:
2016年漢語言文學專業被評為河南省民辦高校品牌專業
2017年中國流寓文化研究中心在文學院成立
2018年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獲批河南省重點學科(培育學科)
2018年文學理論與批評研究和流寓文學研究兩個校級學術團隊獲準成立
2019年文藝學學科獲批信陽學院校級重點學科
2019年中國流寓文化研究中心獲批河南省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2019年獲批國家人文社科重點項目一項
2020年古代文學教研室獲批河南省優秀教學基層組織
是國際漢語應用寫作學會和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單位
2.專業介紹
漢語言文學(師範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具有強烈的愛國敬業精神、社會責任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掌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和創新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傳媒機構以及政府機關等企事業部門從事教學、文化交流以及其他與漢語言文字運用相關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文化概論、中國古典文獻學、文學概論、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西方文論、比較文學、應用寫作、文藝心理學、教育學、中學語文教學論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本系的傳統優勢專業,多年來招生和教學工作成果喜人,2016年更成功獲批了省級品牌專業。
漢語國際教育(師範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中國文學和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知識的漢語國際教育的人才,以及能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各類中等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漢語國際教育及中外文化交流相關工作的實踐型語言學人才。
【主要課程】: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法、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英語口語、英語閱讀、古代漢語、中國文化概論、中華才藝課、外國文學、中國文化通論、西方文論、現代語言學流派、英漢翻譯、漢字學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廣播電視學(師範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廣播電視傳播、編導以及藝術、美學等多學科知識能力的,能在廣播電臺、電視臺及其他單位從事廣播電視採訪、編輯製作方面的複合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新聞學理論、傳播學概論、廣播電視新聞報導、廣播電視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廣播電視節目製作、中國新聞傳播史、教育學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廣播電視學專業作為本系的特色專業近年來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6屆畢業生考研率高達30.3%,並且出現了考研明星宿舍。
廣播電視編導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新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廣播電視編導的高級專門人才;具備先進的文化意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修養,具有過硬的廣播電視節目編導、策劃、創作、製作等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相應的實踐技能,具有比較寬厚的自然和人文學科知識背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夠在信息產業、廣播電視新聞機構及其他傳媒、企事業單位從事廣播電視編導、影視節目製作、藝術攝影、影視文案撰寫、廣播電視新聞等方面的工作。
【核心課程】:廣播電視傳播概論、廣播電視編導、廣播電視欄目與頻道策劃、影像語言、電視畫面編輯、非線性編輯製作技術、廣播電視採訪、廣播電視寫作、現場報導、中外電視比較、紀錄片創作、DV創作訓練、文化傳播、文藝理論、藝術學概論系列、電視節目導播、廣播文藝節目編導、廣播劇、電視晚會編導、廣播電視音樂節目編導。
依照理論與實踐並重的人才培養理念,遵循「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技能培養為核心,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形成「加強基礎與實用,突出實踐與技能,注重創造與創新、鼓勵多樣與兼能」的人才培養思路,嘗試「面向社會、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用人單位培養應用型實踐性人才。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我校三門課程
獲批河南省首批一流本科課程
近日,河南省教育廳下發了《關於公布首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教高〔2020〕193號),在我校申報的三門課程中,我院的《中國古代文學》被認定為省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
3.名師風採
院長:毛正天
知名專家學者(部分)
傅瑛 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於河南大學中文系。信陽學院圖書館館長,曾任信陽學院文學院院長、信陽師範學院科研處處長、圖書館館長等職務。先後承擔並完成三項教育部高校古委會古籍整理項目,整理出版了元代文學家馬祖常的《石田集》、許有壬的《至正集》,參加了《全元文》的整理工作,並被特邀參加《中原文化大典•著述典》的部分撰稿工作,先後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被新浪河南等機構主辦的2014微博校園年度盛典評為「河南省2014年度最具影響力校園人物」。
4.學術交流
5.實踐教學基地概況
文學院現有校外實踐教學基地62個,其中師範類實踐教學基地51個,專業類實踐教學基地11個。師範類實踐教學主要通過健全實習管理制度,完善教學成果評價機制,實現對教育實踐的個性化指導,創建理想的實踐教學空間。
專業類實踐教學基地主要滿足廣播電視編導、廣播電視學、漢語國際教育等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堅持專業知識技能培養和動手實踐能力相結合,通過建立專業契合度高的實踐教學基地,搭建高質量的實踐教學平臺,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真正實現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
文學院秉承「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教學模式,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之路,貫徹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輔助教育「三大工程」,積極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
6.學院活動
7.考研就業創業
文學院以育人為中心,將人才培養放在首位。夯實第一課堂,放活第二課堂。教學主戰場與「三大教育工程」輔戰場聯動,全方位調動人才培養合力。堅持以「素質、知識、能力」為教育教學中心的人才培養理念,突出師範特色,著力培養合格的中學教師和國際漢語教學師資,強化現代技能,培養新媒體時代特長人才。
畢業生廣受社會歡迎。每年考研深造及出國從教人數逾百人,歷年以來就業率達到92%以上。鼓勵學生在校成才,數以百計學生在校期間獲得各級各類獎項。成了名副其實的豫南文科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