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紹春查看鵝群
從大都市轉向農村山區,從寬闊柏油路走向泥濘鄉間小道,從舒適空調樓房轉為低矮板房,不惑之年的丁紹春用常人難以想像的執著與堅守,圓一個30多年前的夢想,在家鄉創辦了吉水縣陽光養殖專業合作社,現養有白鵝5000多羽。金秋收穫的季節裡,筆者慕名來到合作社所在地丁江鎮袁家村委會大塘村,見到了丁紹春。 在好奇心驅使下,丁紹春平和的話語中,一段不忘初心的創業路清晰起來。
兒時夢想 關乎山水
上個世紀70年代生於大塘村的丁紹春,自打會走路起,就經常跟著父母在田地裡玩耍。看著父母辛勤勞動的時間久了,丁紹春幼小的心裡產生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什麼父母辛苦勞作,日子仍然清苦?他有一個小小的夢想——利用家鄉自然條件發展養殖業,改變父親生存狀態,改變家鄉落後面貌。
「這個夢想,與理想無關,與志向無關。因為那時根本不知道理想和志向,只知道,父輩的生存方式很艱難,只想快點長大,利用家鄉青山綠水發展養殖業,改善家庭貧窮落後狀況。」說起兒時山水創業之夢,丁紹春一臉真誠,「現在,兒時夢想實現了,只可惜父親不在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讓眼前這位成功者淚眼婆娑。
外出打工 蓄勢創業
心懷夢想的丁紹春1996年高中畢業後,乘著大改革的浪潮,南下東莞打工。時值東莞頗具盛名的某臺資企業招兵買馬,丁紹春也加入了求職者行列。
經過筆試面試等環節,丁紹春在2000多名求職中脫穎而出,成為該企業該批次招收的10名員工之一。丁紹春非常珍惜這一機會,從倉庫管理員做起,憑藉誠信、厚道,外加勤奮、努力,在為企業創造價值財富的同時,也實現了個人人生價值。丁紹春從管理員做到科長,由科長做到財務部副主任,再由財務部副主任到企業中層領導。後來,該企業在蘇州建分廠,丁紹春成為公司骨幹,並先後被分派至蘇州大學MBA深造心理學、南京大學培訓企業工商管理。
多次角色變換,不變的是逐夢的心;多個平臺的鍛鍊,歷練的是創業的綜合素質。「在不斷學習,不斷積的實踐中,離自己創業的夢想越來越近了。」丁紹春說。
返鄉創業 只為圓夢
豐厚的薪水,優越的工作環境,沒有擋住丁紹春回鄉創業的初心。三年前,丁紹春回到了家鄉吉安,開始了創業之路。
丁紹春在吉水縣工業園區創辦了吉安陽光快潔洗滌有限公司。多年來積累的管理經驗和養成的誠信守諾的品德,加上先進的洗滌設備,讓他的創業之路走得更快,行得更遠。公司成立沒多久,市場份額佔有量上升明顯。今年,事業做得順風順水的丁紹春又決定回鄉村,進行養殖創業拓展。消息傳開後,周圍認識的人滿是質疑與不解:「放下自己熟悉的且穩定的行業,轉而從事陌生的養殖業,腦袋是不是被驢蹄了?」對此,丁紹春用30年前的夢想作出了回答。
在認真考察家鄉養殖環境和市場後,丁紹春決定發展養鵝產業。沒有技術,他一邊自學,一邊請高薪聘請專業技術人士駐地指導。50天左右第一批鵝出欄,除去各種開銷還賺了一點錢。更重要的是,細心的他學會了飼養技術,並成功運用到第二批、第三批養鵝實踐中。嘗到甜頭的丁紹春不忘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他聘請貧困人員參與管理,讓他們在家門口可額外得到工資收入;他成立吉水縣陽光養殖專業合作社,讓農戶加入到養殖行業中來,並提供技術指導和養殖回收,確保合作社成員利益。
「我打算把水塘堤岸加高1米,增加蓄水量,這樣可以擴大規模,又可以發展水產養殖;計劃修好環村公路,讓村上產業富民之路越來越寬。」圓夢之後的丁紹春仍不忘初心,在帶領村民養殖致富道路上,一路前行。■郭建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