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聽過,衛生間防水的標準是全屋都做防水,但是其實這不僅沒必要,還會影響工人師傅貼磚的效果,甚至會發生瓷磚脫落的現象。
但是衛生間必須要做防水!不做防水層的後果很嚴重:
返潮。牆面發黴。衛生間漏水。樓下漏水。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會給戶主帶來極大的困擾,而補救方法只能是敲掉瓷磚,重做防水層。
裝修時以掉磚為由而不做防水層的施工團隊,明顯不考慮衛生間防水性差給戶主帶來的嚴重後果,建議換人。缺乏專業知識和基本職業修養,你就算堅決要求他們做了防水層,也可能會出現掉磚之類的問題。
衛生間牆面做了防水層,容易掉磚是什麼原因呢?
不合格的防水層。不合適的磚。錯誤的貼磚處理方法。這些才是掉磚的真正原因。
①防水層粉化、脫落
摻假或過期的防水塗料在長期吸溼後容易變軟、粉化,造成防水層對牆面的吸附力大大降低,容易和瓷磚一起從牆面脫落下來。
②地磚上牆
牆磚一般是陶磚或半瓷磚,地磚是半瓷或全瓷磚。牆磚和地磚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吸水率,一般情況下,牆磚的吸水率在10%左右,地磚吸水率在0.5%以下。
磚的吸水率越低,粘結劑越不容易幹固,對粘結劑強度的要求也就越高。在粘結劑強度有限的情況下,要達到貼牆不掉落的效果,磚的吸水率就不能太低,否則水泥固化速度慢,瓷磚就會空鼓和脫落,這也就是地磚不能上牆的原因。
③錯誤的貼磚處理方法
⑴未拉毛處理
聚氨酯防水塗料、聚合物乳液防水塗料、聚合物水泥防水塗料等塗料形成的防水層表面平坦光滑,若直接和水泥漿上磚,粘合度過低就容易掉磚。防水層表面粗糙可以增加與粘結劑的粘合力。
建議:可以用混凝土界面處理劑和水泥漿混合而成的漿料,在平滑的防水層上面「撒」「甩」「拉毛」,增加表面粗糙度,從而提高防水層和水泥漿等粘結劑之間的粘合力。
⑵未使用高強度的粘結劑
瓷磚吸水率不同,對粘結劑的選擇也不同。比如半瓷磚可以用水泥漿貼,而全瓷磚吸水率低,必須用更高黏度的瓷磚膠,不然粘合度低會導致掉磚。瓷磚膠成分雖然也是水泥,但是粘合力是水泥漿的數倍。
建議根據瓷磚的吸水率來選擇合適的粘結劑。
言歸正傳,衛生間防水層要怎麼做?怎麼保證它的防水性?
步驟:
①確定牆面防水的高度。
一般來說,防水層只需要覆蓋在水經常會濺到的地方即可,無需鋪滿整個空間,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從下往上,地面全部要做防水層,淋浴區牆面防水層高度不得低於1.8米,其他牆面防水層高度不得少於0.3米。
②基層處理。
地面:刷防水層之前,地面要先找平。地面不平坦容易造成塗抹防水層的厚度不均勻,造成開裂而失去防水效果。
牆面:牆面須光潔平整,不能有沙眼、坑窪、鬆動,可用泥漿填平和鞏固。
③刷防水塗料。
易積水位置:先用小刷子在水管管跟、陰陽角、排水口等拐角容易積水的地方均勻塗抹兩遍防水塗料。
平坦位置:刷兩遍以上防水塗料,每層厚度在0.5mm~0.6mm,手法要均勻,先刷牆再刷地面,先上下塗刷,再左右塗刷。第二遍防水要等待第一遍防水乾燥且成膜後才能開始,不然防水效果就沒那麼好。
注意:防水層不是越厚越好,刷太厚容易導致塗刷不均勻,表面凹凸不平的塗料在乾燥後易開裂脫離,反而失去防水效果。
④閉水試驗。
塗好防水層之後的第一步,不是馬上做表面處理,而是檢查防水性,也就是通常說的閉水試驗。
做法:先把地漏和管道口暫時封閉住,往屋內蓄水,水深5-20cm,記得做好水位標記,門口要砌牆擋住,蓄水時間在24-48h之間。閉水結束後全方位檢查有無漏水,標準是水位無下降,衛生間周邊及樓下無滲水現象。
若出現滲漏,則表示防水層不合格。千萬不要將就,此時還有補救的機會,找出滲漏處補防水層就好,否則以後再想補防水層就需要敲磚重來了,不划算!
⑤塗水泥漿保護層。
一般來說,為了避免踩踏壓力對防水層造成不必要的破壞,閉水試驗合格後,地面的防水層還需要做保護層,刷一層水泥漿即可,厚度不超過1釐米。
以上就是衛生間如何做防水層的總體步驟。
謹記,衛生間往往是潮溼漏水的重災區,防水層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