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2月22日訊 14個月大的小星(化名)右眼一直睜不大,家長帶她到兒童醫院眼科檢查,結果發現,右眼除了患有先天性上瞼下垂外,眼底還有腫塊。到上海一家專科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為視網膜母細胞瘤,由於錯過了最佳治療期,只能眼球摘除。
足月新生兒眼睛檢查常被忽略
可怕的是,視網膜母細胞瘤是發生在兒童眼部的惡性腫瘤,嚴重時危及生命,97%在3歲以內的發病。但是發現越早,通過及時幹預是可以將病情控制的。兒童醫院眼科虞瑛青主任介紹,小星發現病變時已經14個月大,並不能推斷病變是何時潛伏在她的眼睛裡,但一項國內針對3573例正常新生兒(排除母體異常)眼病篩查的結果顯示,正常新生兒出生時眼底出血比率高達20%,出血累及黃斑區這一重要部位的約佔其中的1.9%,其他視網膜視神經先天異常、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青光眼、眼病腫瘤、小眼球等少見病的患病率總和達到1.42%之多,與新生兒聽力障礙的發生率1-3‰相比,這個比例是很高的。也就是說,如果及時檢查,最早從新生兒期就能發現眼睛的一些病變。
兒童眼病的特點在於,孩子小,不會說話,一旦家長發現視力異常,可能就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因此,兒童眼病的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幹預和治療至關重要。但尷尬的是,目前在兒童醫院眼科門診,一個普遍的現象是早產兒的家長通常都會按時來醫院做眼病篩查,出生時身體沒有異常表現的足月新生兒家長常常會忽略眼睛的健康檢查。
新生兒眼病篩查很有必要
「較早的新生兒眼病篩查重點確實是早產兒和高危兒,近年來,新生兒眼病篩查開始向著大範圍的普篩進行。」在市人民醫院產科,虞瑛青開展了針對新生兒的眼病篩查,希望以此給家長做科普,提高他們對兒童眼健康的預防意識。由於國家對早產兒眼病篩查2003年出臺了相關政策,因此出生後4-6周的早產兒都會接受第一次眼底檢查。眼部病變的關注度高,有問題可以早發現早預防。而對正常的孩子來說,家長普遍認為眼睛不會有問題,反而忽略了眼部疾病的篩查。「門診中曾有一個8個月大的孩子,家長發現平時有眼球震顫狀況,經檢查確診為晶體後纖維增生症,於是立即收住院手術。」虞瑛青說,這個孩子出生時是足月的,如果她在出生後就檢查眼睛,在眼球震顫前接受手術,今後眼睛視力的恢復會大大不同。
據介紹,0-3歲是人眼視覺發育的關鍵期,一些可治療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內障、青光眼,出生後半年內家長會發現異常,可以治療,避免致盲。而一些眼底病,早期不容易發現,發現時卻已經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基於此,兒童眼病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早期幹預顯得十分重要。國際上的一些眼科學會指出,在新生兒期就應該進行兒童視力和眼部篩查,「相當一部分家長覺得眼病篩查沒有必要,但是作為新生兒全面檢查的一部分,眼病篩查能夠發現較為早期的眼部病變。」虞瑛青介紹,新生兒期主要進行眼睛發育狀態的檢查,以期早期發現出生缺陷,先天性、遺傳性致盲性遺傳性眼病,以及感染性、產傷性眼病。還有一些發育性眼病,如斜視、弱視、近視等,隨年齡增長而變化,因此需要定期檢查眼睛。
開燈睡覺會誘導近視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兒眼病篩查結果只是孩子目前的眼睛情況,由於寶寶出生以後,特別是3歲以前,眼睛的結構和功能都在迅速發育,初篩通過並不意味著寶寶在生長的發育過程中不會出現眼病問題。還有一些發育性眼病如斜視、弱視、屈光不正等,要發育到一定階段才能表現出來,這些眼病通過後天的及時矯治是可以得到治癒的。
「0-3歲的兒童不要接觸電子產品,因為3歲時眼球就已經接近成人大小,發育非常快。眼睛多看多用,就會長長,眼球多長長1mm,就會增加300度近視。」虞瑛青介紹,在眼科門診,不少來就診的孩子都是過早開始看手機、平板電腦,導致眼球提早發育。除此,開燈睡覺也是不少孩子的不良習慣,需要提醒家長的是,開燈睡覺會誘導近視,在視力發育的關鍵期,光線環境對孩子將來的視力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醫生提醒,保護孩子的眼睛,建議採用接近自然光線的燈,3-7歲的孩子每天看電視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距離應保持電視機對角線的5-7倍。每天白天有2小時的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少吃糖,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看書寫字,一拳一尺一寸。每3-6個月應做一次眼睛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