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女和楊過,何沅君和陸展元的愛情,都是情比針尖,至死不渝。這是多少痴情男女,都嚮往的愛情,這也是金庸先生對愛情的藝術升華。
《神鵰俠侶》是駕馭在武俠之上的愛情故事,能用武俠題材,創作出傳世經典的愛情故事,非金庸先生莫屬。
陸展元對李莫愁的背叛,正是李莫愁對陸展元恨的起源。李莫愁因愛犯愁無法自拔,在《神鵰俠侶》中,是愛情的反面教材,也詮釋了什麼是因愛生恨,愛屋及烏的意思。
李莫愁的名字是戲劇性的,莫愁本意莫要憂愁。《莫愁女》本是古時一段悽美愛情的民間傳說,傳說中的女子就叫莫愁。
傳說中的莫愁,善良溫柔,為了愛情可以犧牲自我,並不像《神鵰俠侶》中的李莫愁那樣,十惡不赦自私自利。這正是金庸先生,故作的反向諷刺。
1.移情別戀愁更愁(李莫愁的一愁到底)
李莫愁的愛情不幸,恰巧是林朝英和王重陽愛情不幸的反射體。陸展元的移情別戀,和古墓派的門規戒律,是息息相關的。
只能說李莫愁和陸展元,沒有打破古墓派的傳統戒律,古墓派的門規就像現實的傳統教條一樣,古老而又神聖從沒有人輕易打破過。
李莫愁和陸展元所遇到的愛情問題,也正是楊過和小龍女,直接要面對的愛情問題。愛情的長久在於廝守,陸展元家大業大,不可能和李莫愁廝守古墓一生,這也是陸展元移情別戀的主要原因。
長相廝守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深入理解古墓派的門規戒律,再和長相廝守對比,你就不難發現,金庸先生在用一個虛擬的古墓派,在詮釋什麼是長相廝守。
在這裡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的腦洞之大,實是令人匪夷所思。
《神鵰俠侶》開篇就介紹,何沅君為陸展元殉情一事,然後牽扯出陸展元移情別戀,背叛李莫愁的故事。直到最後楊過和小龍女離別十六年相見,都是在圍繞著長相廝守來詮釋什麼是愛情。這也是李莫愁對陸展元移情別戀,一愁貫通《神鵰俠侶》的重點。
2.恨之入骨愛多深(李莫愁恨與愛的正比)
細讀《神鵰俠侶》,你會發現原著中根本就沒有提到,李莫愁到底有多愛陸展元。
有很多讀者不理解,金庸先生為何要設定一個,李莫愁血洗陸展元弟弟,陸立鼎一家的故事情節。其實這是金庸先生,故意在詮釋什麼是愛情的愛屋及烏。
李莫愁對陸展元有多恨,就有多愛他。金庸先生為了更突出,《神鵰俠侶》中的因愛生恨,不得不又添加了一個,郭芙砍掉楊過手臂的一個故事情節。其實這都是金庸有意安排,在解讀什麼是因愛生恨。
李莫愁對陸展元的恨,可以說是貫穿《神鵰俠侶》的重點,李莫愁因愛生恨,因恨生心魔,在江湖上胡作非為,這也是為愛痴狂的表現。
3.情花火海不自拔(李莫愁體內的情花毒)
李莫愁從《神鵰俠侶》開篇,就沒有再動過情,可以說李莫愁從始至終,都一直身中情花之毒,無藥可解。
金庸先生為了證明,李莫愁體內情花之毒的存在,不得不在絕情谷中,安排了一個只要身中情花毒,用情就會毒發身亡的情節。絕情和情花的設定,其實都是在對應李莫愁的絕情絕義。
金庸先生的腦洞,和巧妙的劇情安排,非常人能理解和明白。
李莫愁中情花毒之深,早在開篇就已交代清楚。十年後陸展元早已不在人世,李莫愁還要殺不相干的人以解心頭之恨,這就不言而喻了。
十年都難以磨滅的情和仇,可想而知李莫愁中毒之深。李莫愁中的情花毒,一直是貫穿《神鵰俠侶》整個劇情的主線。
一開始金庸先生並沒有,明確提到李莫愁中過情花毒,只要細讀前後劇情,再加以對比,就不難發現,其實李莫愁一直深中情花之毒,因為李莫愁至始至終都沒有動過情。這也是李莫愁葬身情花火海的必然原因。
我是晶晶大叔,閒聊武俠文學獨特分析解讀,堅持原創文章,抄襲搬運者,侵權必究!(圖片來源網絡影視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