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本,很多中國公民,心情都是複雜的,一方面是對於過去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表示難以原諒;另一方面,又覺得現在各國之間交流更加頻繁了起來,不應該差別對待。不管怎麼說,現在都是和平年代,大家應該友好往來。之前總是聽到韓國,要將中國某某文化,申請為自己國家的文化遺產,很多小夥伴兒表示不服,這明顯是無理取鬧嘛!說到複製中國文化,日本也是當仁不讓的,眾所周知,日本一直以來,都在想辦法學習中國文化,也將不少中國文化理念,融入到了自己國家文化中。
就拿日本的姓氏來說,中國自古都有《百家姓》、《千家姓》,姓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大特色,而日本在1870之前,基本只有貴族才有姓氏。大家對於日本的不少姓氏,還是有些了解的,比如「木村」、「松本」等,看戰爭題材的電視劇出現率還是很高的,當然也有小夥伴兒說蒼井空「蒼老師」,但是你們知道倉井氏,在日本到底是什麼地位嗎?
在1870年以前能擁有姓氏的,只有貴族,而平民都是沒有姓氏這個概念的,據說倉井氏就是日本過去的一個貴族姓氏。後來日本也是過渡了中國姓氏文化,當時日本天皇統治者,覺得自己的子民沒有姓氏,顯得特別沒有文化。而且也不方便記載,像徵兵、徵稅,以及戶籍等方面,就顯得特別混亂,所以允許沒有姓氏的平民,創造屬於自己的姓氏。
但是大家都習慣了「太郎」、「次郎」的叫法,這就像一些只習慣吃麵食的地區,你突然讓他們改吃大米一樣,各種不習慣,所以姓氏的推行並不順利。日本的明治天皇一看,這樣不行,就強制命令日本人必須使用姓氏,這才得到有效推廣。不過在查證了日本古代的貴族姓氏後,發現他們的貴族一開始多是單姓,比如就算是後來衍生了多字姓氏,也沒有倉井氏,可見倉井氏曾是貴族,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跟的。那麼也就是說,倉井氏在日本,也就是平民的地位。
要說日本的姓氏也是十分有趣的,大家可能也發現了,他們的姓氏聽起來更像是地名兒,事實上他們也確實這樣幹的。在強制要求使用姓氏後,日本居民一開始也有些茫然,後來一樣,乾脆就用地名兒吧,這樣好記,而且含義也挺好。比如住在山邊兒的,他們的姓氏基本就是「山下」了,就算有不同,也是「森村」和「木村」的區別了;也有一些根據大自然創造姓氏的,比如「若松」、「高橋」等;再就是宗教信仰也是可以拿來做姓氏的,比如「小野寺」、「西園寺」等。其實日本很多姓氏都很好理解,光是看字面,就知道他們的祖先當時,怎麼定下姓氏的了,特別是帶有地名兒性質的,還能猜到他們的祖先住在什麼地方呢。
不過倉井氏還是很少見,日本動漫十分受歡迎,但是也基本沒見過用倉井氏的,偶爾還能看到「太郎」和「次郎」的叫法。比如看《鬼燈的冷徹》,裡面就有兩個時常出現的角色,就是來自平民,對他們的稱呼,也是「太郎」或者「次郎」的叫,這樣貌似現在更隨意,更親切一些。可見日本人,雖然已經慢慢習慣了姓氏的存在,但是畢竟曾經的平民是沒有姓氏的,在家也叫的比較隨意。
今天看了對日本姓氏的一些分析,大家是不是對他們的姓氏,有了新的認識呢?仔細分析一下他們平民的姓氏,還是挺有趣的呢,不管是地名兒給的靈感,還是大自然獲得的創意,都讓人感覺這樣的姓氏,貌似也不錯。但是還是中國姓氏畢竟嚴謹,畢竟是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