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三塊磚雕,是專門為了支持這次抗擊疫情做的!」2月12日下午,在南安市官橋鎮蔡氏古民居旁的一間古厝裡,官橋鎮磚雕工匠楊育鑫,正在分享他最新的創作。
楊育鑫是泉州市龍翔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官橋鎮製作傳統磚雕的一名手藝人,他和他的團隊正忙著在一塊紅磚上構圖清底。「這種閩南紅磚取自沿海地區一種富含三氧化二鐵、粘性強的細膩田土燒成,表面光澤,質地堅硬、清脆,磚面易剝落。」正因為這樣,紅磚雕刻技藝通常採用類似石刻和篆刻的精巧工藝,用篆刻刀一筆一刀修整起來。
「抗疫抗疫,人人出力!我上不了一線,但也要用自己的方式來盡一份心!」楊育鑫表示,雖然不能衝上一線,但他時時刻刻關注著新聞,也想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向所有走在一線的人員們致敬,「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全體人民共同的戰爭!」正是如此,楊育鑫才萌生了將抗疫宣傳和傳統工藝相結合的念頭。
目前,楊育鑫已經創作出3塊磚雕,均是在傳統的閩南紅磚上雕刻而成的。楊育鑫介紹,製作磚雕基本的工序分為描圖、清底和走線,大致方案就是先把圖案畫在磚頭上,然後用刀子把圖案之外的空白地方挖掉一些,這樣子圖案和文字就會顯得很立體,最後再對整個磚雕進行精修。「這是一個需要耐心處理的過程,但和衝鋒在前的一線人員比起來,算不上什麼辛苦的事。」
因為閩南紅磚的特殊質地和磚雕製作工藝的複製性,楊育鑫心裡雖然急,卻也不得不慢慢來,「幾天忙活下來,成品並不多,一塊成品需要2天多時間,我們加班加點,就想著趕緊做出來。」在楊育鑫看來,這是他和他的團隊為一線戰疫人員「搖旗吶喊」的方式。
「我們精選了3幅圖案,一幅是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一線抗疫人員,一幅是具有南安符號的鄭成功像,一幅是官橋本地的五塔巖寺。」說起磚雕的內容,楊育鑫露出自豪的神情,「這每幅圖案都配上了防疫標語,我們閩南磚雕,一樣也可以成為防疫宣傳的方式!」
一塊閩南紅磚,就是一副栩栩如生的作品,細緻的人物輪廓、鏗鏘有力的宣傳標語,讓傳統的閩南磚雕,成為了致敬一線醫護人員、宣傳防控疫情的載體,成為了全民一心、共同戰疫的又一面旗幟。(通訊員 陳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