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買飲料、超市購物時
你是否發現有了點變化?
以往的塑料吸管變成了紙質吸管
塑膠袋變成了可降解購物袋
元旦起
升級版「限塑令」正式實施
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
生產、銷售和使用
連日來
廈門日報記者走訪了
多家餐飲店、商超、飲品店、藥店
發現不少店家已經執行了起來
但仍有一些街邊商販、飲品店
對「限塑令」一知半解
2020年12月3日我市出臺辦法治理塑料汙染
2020年12月3日,市發改委、市生態局聯合印發《廈門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塑料汙染治理工作,到2020年底,按照國家部署,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辦法》印發之日起,要求在2020年底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在全市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在我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在我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在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
快餐店
推出紙質吸管、餐勺、包裝袋
1月3日上午
記者來到位於蔡塘廣場附近的肯德基
在該店取餐處,設有「包裝減量,環保加分」的提示語,與以往不一樣的是,一按就會彈出吸管的自取盒子已被拆掉,而原來舀食的塑料勺子也更換為紙質勺子。
記者環顧一周發現,店內就餐的顧客用的都是紙質吸管,外賣飲品訂單也替換成可降解塑膠袋打包。
本店建議冷飲不使用吸管和杯蓋,並免費提供無拎手紙袋。
該店店員告訴記者
店內已全面禁用塑料吸管
熱飲已改為無需吸管就可直接飲用的杯蓋
此外
若顧客需使用可降解塑膠袋
可通過小程序點單系統
購買大小可降解塑膠袋
按照0.5元/個和0.3元/個的價格售賣
隨後
記者來到臺灣街附近的麥當勞餐廳
因響應「限塑令」
店方已經停用一次性塑料手套
小程序下單時還有一個
默認遵守無吸管協議
外賣訂單也全部使用紙袋包裝
飲品店
取餐窗口放有塑料和紙質兩種吸管
記者走訪多家飲品店了解到
有商家已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
一些奶茶店仍在清塑料吸管庫存
記者在蔡塘廣場附近的厝內小眷村奶茶店發現,該店內只提供塑料吸管,且還免費提供塑料打包袋。「我們目前已接到公司下發的通知,會儘快將紙質吸管投入使用。」
此外,位於蔡塘廣場周邊的茶百道奶茶店的取餐窗口放有塑料和紙質兩種吸管。「目前我們門店會優先使用紙質吸管。」該店店員介紹,店內的塑料吸管目前也處於去庫存階段,放在窗口是為了方便有需要的顧客自取,用完後將不再使用塑料吸管。
商超
仍有生鮮蔬菜區提供塑料保鮮袋
隨後
記者又走訪超市了
解其「限塑令」執行情況
在大潤發東百蔡塘廣場店,記者觀察到,有市民積極響應「限塑令」,自備購物袋。超市工作人員也會向顧客介紹「限塑」新規定:
元旦起,超市在原有付費購買塑膠袋的基礎上,將之前的普通塑膠袋升級替換成可降解塑膠袋,價格相應地也提高了一些。
記者了解到,該超市原有的普通塑膠袋小的0.3元,大的0.5元;調整後可降解塑膠袋小的0.5元,大的0.8元。記者現場買了一個0.5元的可降解塑膠袋,對比之前的普通塑膠袋,升級後的可降解塑膠袋顏色呈半透明,質地更柔軟輕薄,上面還寫有「全民環保,關愛地球」等字樣。
不過,在該超市的生鮮蔬菜區,仍提供手撕塑料保鮮袋,有市民還會隨手扯下幾個帶走。在超市熟食區,記者發現,食物還是以白色塑料餐盤或透明塑料盒盛裝為主,部分白色餐盤盛裝的食物還會用保鮮膜覆蓋。
街邊小店
仍在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記者走訪發現
一些小區周圍的農貿市場、
街邊攤販和早餐店
未積極響應「限塑令」
不可降解塑膠袋依然在使用
在金尚小區附近的農貿市場,商販大多還在使用顏色各異、毫無「可降解」標識的超薄塑膠袋。
金尚小區內,一些賣早餐的小店,仍用較薄的小塑膠袋獨立打包茶葉蛋、包子等熟食。
在呂嶺路的道路兩側,一些使用手推車售賣水果和蔬菜的攤販,仍以批發來的普通塑膠袋為主要盛物工具。
相比上述地點
藥店的「限塑令」執行貫徹較到位
記者來到位於洪蓮西路的源欣堂藥店,店員告訴記者,上月接到通知,要求不再使用塑膠袋。該店店員表示:「目前店裡還剩十幾個塑膠袋,這些用完就不進貨了。之後不管顧客買多少藥,都不再提供塑膠袋。」
位於金尚小區的湖濱藥店同樣不再為顧客提供塑膠袋。「顧客對此都很支持,有的還主動提出不需要塑膠袋。」該店員工透露,目前,附近居民基本自備購物袋來店買藥。
你遇到了紙質吸管、可降解塑膠袋嗎?
感覺如何?
為了保護咱們的地球家園
支持「限塑令」~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見習記者:蒙婧 本報記者:張玉榕
編輯:施璐瑋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廈門日報社App「潮前智媒」
輕鬆玩轉黑科技
一鍵get最潮新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