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培鑫蔬菜專業合作社多肉植物培育基地
讓孩子走進大自然,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方式之一。東莞剛剛認定了首批農業科普教育實踐基地,一共有15個,家長們可以帶上孩子到基地裡體驗農耕樂趣。
基地年接待能力須五千人次以上
據農業部門調查,家庭已成為都市採摘農業的主力軍,每逢節假日,很多家庭帶著孩子走進田園,享受農耕生活。最近,市農業局和教育局,開展農業科普教育實踐基地評定活動,希望為孩子們提供條件優越的採摘農業樂園。
根據上述兩個部門制定的條件,農業科普教育實踐基地必須擁有以下條件:
經營項目佔地面積30畝或年接待5000人次以上,種養面積達80%以上;土地經營權剩餘時間5年以上(含5年),已正常開業經營(對外開放);以農業生產經營為基礎,種養品種豐富,主導產品突出,積極拓展農業科普功能;開闢科普教育參觀路線,有科普知識宣傳欄、農作物標識牌等設施,提供中小學生參與農業實踐、體驗農事的場地及配備必需的實踐工具;衛生間、停車場、人行道、路牌標識、休息場所等基礎配套設施齊全;配有現場講解人員1名以上,專業種養技術人員2名以上;年已接待遊客人數5000人次以上,其中年已接待學生不少於3批次(每批次不少於30名學生);人員和生產管理規範,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無質量、衛生、安全等事故發生,無拖欠員工工資等現象;設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標誌,保證活動場地、設施、器材的安全性,防止意外事故發生;項目範圍內及周邊總體生態環境良好,公共場所乾淨整潔,舒適宜人。
市農業局和市教育局定期或不定期組織考核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由所在鎮街農辦(農林水務局)和宣教辦(局)協調經營主體在限期內及時整改。如經營主體未能在限期內完成整改的,撤銷其稱號。評選出的農業科普教育實踐基地實行動態管理,有效期為三年。有效期滿後每三年複評一次,複評合格的,繼續保留其農業科普教育實踐基地稱號,複評不合格的撤銷其稱號。
孩子可以現場學到農耕知識
記者在11月9日,隨市農業局來到基地之一的望牛墩培鑫蔬菜專業合作社,看到農田裡種了水果玉米和其他蔬菜,以及葡萄、大蜜棗、聖女果等水果。據該合作社負責人陳先生介紹,不少家庭帶著孩子到農田裡種菜,體驗農耕生活。種菜不是複雜的活,孩子們只要掌握好育苗、施肥、灌溉等環節,就可以有收成了。在金谷農業園,記者看到,莞城建設小學已經承包了10畝菜地,學生們包攬播種、施肥、澆灌等環節。記者最近到位於東坑的喜悅之鄉葡萄主題公園,看到不少孩子向園丁學習種植葡萄的知識。 市農業局計劃發展科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知識在課堂上學不到,在田園裡學習可以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知識。
連結:15個農業科普教育實踐基地
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微農業園),南城區元美中路3號,聯繫電話22835000;
市金谷花果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厚街鎮西環路赤嶺路段,聯繫電話13712263848;
國方醫藥東坑鐵皮石斛種植基地,東坑鎮東坑農業園內,聯繫電話18103073213;
石碣鎮沙腰村檀香島樂活生態農場,石碣鎮沙腰村沙腰島,聯繫電話18929258058;
市喜悅生態農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東坑鎮東坑農業園內,聯繫電話13802514371;
市香蕉蔬菜研究所,萬江區新和基業路3號,聯繫電話22180885;
市麻湧菇菇花果農民專業合作社,麻湧鎮麻一村第三滘,聯繫電話13922973632;
市珍真農業有限公司,寮步鎮浮竹山村,聯繫電話83280313;
市培鑫蔬菜專業合作社,望牛墩鎮望東村,聯繫電話13925553218;
東坑鎮莞苗親子假日農場,東坑鎮東坑農業園內,聯繫電話18122819338;
廣東匯一農科實業有限公司,麻湧鎮西環路喜歡大橋西側800米,聯繫電話13902617285;
市春田新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麻湧鎮南玻大道左側,聯繫電話13392328378;
市養生源蜂業有限公司,望牛墩鎮石排村,聯繫電話38994988;
市伍氏火龍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虎門鎮陳村社區陳豐路5號,聯繫電話13711888657;
廣東聖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南城街道水濂居民小組大雁塘村,聯繫電話22774846。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