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8月23日15時50分訊(首席記者 徐焱)人工智慧可以為我們帶來哪些便利?智博會上這些企業從醫療和教育領域給出了答案。今(23)日上午,記者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S6館了解到,隨著人工智慧的應用,老師和醫生已經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減負」福利,幫醫生分析X光片、開診療建議,幫老師閱卷、備課,不知疲憊的機器將在不久的將來更多地走入我們的生活。
「系統不會疲憊,所以準確率比醫生還要高,我們這套系統已經在一些省級醫院落地了,接下來還將往縣市醫院推廣。」在科大訊飛展區,AI+醫療板塊吸引了不少市民圍觀,一名解說員從影像分析系統開始向大家介紹起了智慧醫療,這一系統可以自動分析處理醫學影像,簡單說就是可以幫醫生看片子。
智能影像識別技術輔助醫生看片,直接提高了放射科醫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看片的漏診率,大大減輕了醫生的工作強度。你或許會質疑AI的靠譜程度,其實不需要擔心,人工智慧做的是輔助工作,供醫生參考,給出最終結論的還是醫生。
除了影像分析,人工智慧能幫助醫生的還有很多,科大訊飛方面介紹,他們還通過智能語音交互技術對醫院臨床業務進行了流程再造,醫生只需口述,即可生成病歷,從而減輕醫生的文書壓力。記者現場測試後發現,這一語音輸入和我們通常用的語音轉文字軟體不同,系統後臺通過集納海量醫學文獻和病歷,形成了專用的醫學詞彙庫,口述內容轉換準確率相當高。
據了解,未來科大訊飛方面還將推出供普通老百姓使用的應用軟體,實現線上就醫,將片子上傳雲端後,醫生可以雲端看病給出診療方案,從而解決醫院人滿為患的問題。
無獨有偶,智慧醫療的應用並非僅在科大訊飛一家出現,在騰訊展區想不到空間站板塊,也推出了騰訊覓影系統,這一人工智慧系統可以當醫生的小助手,輔助醫生篩查癌症。在此基礎上,系統還具備學習能力。「從輔助醫生診斷的角度上來說,系統診斷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7%,隨著分析識別次數的增多,診斷的準確率還會不斷提升,理論上趨近正無窮。」一位展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該工作人員舉例,比如肺部腫瘤篩查,一個病人的CT得掃300多個片子,一天如果做100個病人的話,那意味著要看3萬多張片子,即使是三甲醫院中有經驗的醫生,一天也只能做50到100個病人,因此讓不會疲勞的機器來幫忙看片子,人工就能大幅減壓減負。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騰訊覓影目前已在重慶的重醫附一院和涪陵區等地正式投入使用,可實現對食管癌、肺癌、糖尿病、乳腺癌、結直腸癌、宮頸癌等病種的早篩輔診。
除了醫生,老師們也將有「減負」助手,科大訊飛、華為、騰訊等都在智博會上推介了AI在教育領域的產品。以科大訊飛的VR創新教學、互聯教學助手、機器人教學等為例,教師的備授課、學生的實驗探究,乃至傳統的閱卷模式都將在網際網路時代迎來改變。
「目前我們的智能閱卷系統已經在北京的部分學校試點,未來將逐步推開。」科大訊飛智慧教育板塊一位解說員向記者介紹,在智慧教育的模式下,語文作文和英語作文均可以通過AI來評卷,此外,學生平時的作業也可以在平板電腦上完成,除了AI協助批改外,老師還可以移動評閱,從而讓老師從機械枯燥的批作業改試卷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