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鄉音,一名初中生筆下的秦腔

2020-09-04 大秦之腔153234656

文裡戲外 | 不朽的鄉音,一名初中生筆下的秦腔

原創 陝西戲曲廣播 陝西戲曲廣播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是高新一中一名初中生的期中作文,小作者出生於2005年,長安人。第一次讀這篇習作的時候,竟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學生時代,曾經在自己的習作中不止一次寫到家鄉的秦腔,廟會上喇叭傳出的秦聲也罷,農忙時鄉親們嘴裡哼唱的亂彈也罷,都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海中。

小作者在農村長大,腦海裡也自然少不了秦腔的影子,原上的麥田裡,大河的橋頭上,這些飄忽的聲音似乎都能夠讓人久久回味。小作者曾經在爺爺奶奶的帶領下走進易俗大劇院觀看秦腔,看完秦腔的她,難以抑制內心的喜悅,與家人不時地聊起看戲的種種。

直到一次期中考試,小作者將自己的種種感受用真實的筆墨記錄了下來,或許稚嫩,但卻情真意切。小作者的爸爸看完女兒的習作,寫下這樣一段文字:一直以來,我總擔心秦腔未來的沒落。當看到女兒寫的《白鹿原上唱秦腔》一文後,我明白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秦腔已成為了流淌在我們血脈裡的鄉音。

是啊,在這塊土地上飄蕩數百年的秦腔,早已經融入了每個秦人的血脈。

白鹿原上唱秦腔

文/張浩然

《白鹿原上唱秦腔》.mp3

來自陝西戲曲廣播

00:0004:43

(張浩然播讀)

秦川大地上,白鹿原畔處,一片片麥田映入眼帘,隱隱約約聽到,一聲聲耕牛的「哞」叫裡,混雜著清亮的秦音,原來是放牛的娃娃,騎坐在牛背上,悠然放聲。不過,這裡的放牛娃不吹牧笛不唱兒歌,唱響的卻是古老悠揚的秦腔。

圖|小作者與爸爸做客陝西戲曲廣播

秦腔,在村裡也叫亂彈,老老少少都能唱上兩板。

來在河邊,河裡有兒童戲水,岸上有老人勞作。遠遠地,我看見我的爺爺奶奶,正彎著腰,拿著鋤頭在菜地裡鋤草,便歡快地跑到他們身邊,那親切的方言裡飽含著一句句的關切和歡喜。歇乏的時候,奶奶給我唱了一段《梁秋燕》 :

「陽春兒天秋燕去田間——」

悅耳的秦聲隨風飄揚,飄到河對岸的村子裡;飄到大橋上行路人的身邊;飄到了我激動不已的心裡頭......引得對岸村裡也飄來了唱戲的聲音,引得趕路的人駐足翹首,引得我的心像兔兒歡跳不停……

原上收麥子了。窄窄的土路上,一輛輛高大的拖拉機緩緩地前行,車上的人你一段我一段唱著一折又一折的戲,鏗鏘的唱腔,將拖拉機的轟轟鳴響趕出了車外,豪邁的秦音蕩漾在金黃飽滿的麥梢兒上,在白鹿原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麥浪。

忙罷的夜晚,村裡的戲樓上,燈火輝煌,勞累了一天的鄉親們提著板凳兒,都趕來了,在戲臺前佔好了位置。戲開了,來晚了,沒地方了,不用著急,你看那脊背曬得紫紅、肩上搭著毛巾的壯年,往麥秸垛上一靠,小風噝噝溜溜地吹過,高亢宛轉的秦音裡,滋滋潤潤,一天的累乏消散而去。

戲臺下人頭攢動,小孩子們膽兒大,結伴從人縫裡往戲臺前擠,三三兩兩爬上了戲臺,坐在臺角兒。戲臺上,畫著大花臉的演員手持大刀,背插靠旗,在臺上正跑著圓場,揮舞的大刀,上下翻飛。小孩們面無懼色,反而學著樣兒,手舞足蹈咿咿呀呀,不亦樂乎。

這是多麼愜意多麼快樂的享受啊!

秦腔——這不朽的鄉音,唱了一代又一代,像高山一樣磅礴,又像流水一樣柔和;像雄獅的怒吼,響徹了關中平原,又像纖巧的羽毛,飄呀飄,飄遍了秦川大地,飄進了父老鄉親的心窩裡。

編輯:楊瑤

審核:王梅、妍薇

相關焦點

  • 語文報寒假主題閱讀 | 「好吃不過餃子」,你的故鄉有怎樣的「鄉音」?
    【導語】  鄉音是胸口那點抹不掉的硃砂痣,是血液奔湧中釋放的無限激情,是心頭化解不開的故鄉的水墨山水膚色。當我們用記憶的絲線穿起一段段時光的碎片時,鄉音的呢喃低語依然縈繞耳畔,卻突然發現自己已是鬢髮斑白,清淚兩行。於是,童年的頑皮、鄰家女孩的歡笑和父母龍鐘的老態,在記憶的湖面上有意無意地蕩起串串情感的漣漪。
  • 秦腔旦角有著怎樣的表演藝術?一名優秀的旦角需要具備哪些功底?
    大部分秦腔劇目都以旦角為主角,因此旦角在秦腔表演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名優秀的旦角演員應該具備唱功、做工和塑造人物三方面的功底,三者並重,缺一不可。2、行腔運腔到位——秦腔是梆子腔,音樂的節奏感強烈、規律進程可循。演唱中要做到不脫節奏,不吃梆子。
  • 他繪製秦腔臉譜十六年,留下陝西的顏色
    -1-「廣漠曠遠的八百裡秦川,只有這秦腔,也只能有這秦腔,八百裡秦川的勞作農民只有也只能有這秦腔使他們喜怒哀樂。」賈平凹先生在《秦腔》一文中,如是說。的確,陝西人獨愛秦腔。
  • 對話錢乃榮:有鄉音的傳承,才能安放鄉愁
    「記得住鄉愁」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情感,而「鄉音」無疑是情感的具體表徵之一。新型城鎮化既要融入現代元素,又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歷史文脈。這一點反映到語言上,就是既要有鄉音的保留,同時又能容納語言的多元性。對此,記者與著名語言學專家、吳語研究專家、上海大學教授錢乃榮有一場對話:    記:「鄉音」對城鎮化究竟意味著什麼?
  •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初中生
    第二,要樂於幫助同學,一個優秀的初中生一定要有樂於幫助別人,關愛孤寡老人,關愛幼兒,為他們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主動給老人讓座位。第三,優秀的初中生,還應該在學習上取得優秀的成績。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學習是學生的天職,一定要努力學習,掌握好知識,才能用知識來全面武裝自己。
  • 致,無憂無慮的豆蔻年華,曾經我也是一名初中生
    這一天,背著書包走入學校,我依然是一名初中生,這一天,背著書包走出學校,卻已經不是一名初中生了,也許,我們從未感知到,這種巨大的變化,又或許,只當作了,又一次普普通通的放學已經不是初中生了。那一天,背著書包走入學校時,已經不是小學生了,那一天,背著書包走出學校時,突然變成初中生了,也許,三年過得太快,還沒有來得及快樂,又或許,三年太漫長,快樂的有點過頭,真的!
  • 阿涅絲還活著嗎——讀《不朽》有感
    我又想起米蘭·昆德拉筆下的阿涅絲,那個看似孤獨卻又美好的靈魂。說實話,《不朽》這本書對我來說,有些生澀。但是真的覺得昆德拉很有技巧地按排了小說情節,很自然地將哲理穿插在了每一個小故事裡。主角阿涅絲的構造看起來有些荒誕,但在作者的筆下有著十足的存在的合理性。那個躺在草地上,感覺到清澈的溪水從她身體裡流淌過的那個姑娘到底怎麼樣了,真的消失了嗎?
  • 痴心的追隨,一群人的秦腔夢
    這是一名叫魏正強的醫務工作者記憶中的秦腔,正值壯年的他用買菜節省的錢買戲服,他要在城市延續秦腔的夢想。  還有大學生劉立榮、70多歲的張衛國,甚至6歲的珊珊……  在流行文化的衝擊下,秦腔不再承擔大眾文化眼睛和耳朵的角色,而是深入到了民眾的心底。
  • 中國秦腔「四大名旦」:柳萍、李梅、李娟、齊愛雲!
    由陝西電視臺發起,西北地區數十家核心媒體共同打造、鼎力推出的「中國秦腔四大名旦」於2005年2月23日晚在西安市新城劇院誕生。寧夏銀川市秦腔劇團柳萍、陝西戲劇研究院李梅、李娟、西安市五一劇團齊愛雲榮膺中國秦腔「四大名旦」。
  •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央視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再獻一曲《別君嘆》,在原汁原味的陝西方言唱腔與800年前南宋古琴弦鳴中,流傳千年的盛唐離愁絕唱被喚醒,縈繞心間的鄉音也被喚醒。在中國,那數不清的方言就是每個人的鄉音。有如植入心間的一張「聲」份證。
  • 江南小生走西部之一:秦腔粗獷豪放,如獅吼似虎嘯,聲震雷霆
    秦腔——那準是秦腔!!於是,我急吼吼地朝那個地方飛快騎去......1000多年前,800裡秦川大地上興起一種「大音震似雷霆」的古老劇種,是為「秦腔」。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秦腔發源於宋代,成熟於元朝,盛行於明清,至近代漸衰。
  • 一曲秦腔 吼出精氣神兒
    寫劇本奏樂器移民李治剛與秦腔結緣不到半年時間,賀蘭縣洪廣鎮欣榮村建檔立卡戶李治剛通過寫秦腔劇本,掙了3萬多元,這可成了村裡的新鮮事兒。「因今年疫情原因一直待在家裡,沒事兒就寫秦腔劇本,到現在已經賣出去了300多本了。」一本秦腔曲譜,售價128元,戲迷們趨之若鶩,李治剛怎麼也沒想到能靠著自己喜愛的秦腔也能脫貧致富。
  • 唯秦腔與美食不可辜負
    一路追劇,被吸引的除故事本身揭示的人性本真與西安城的生活況味,更有那不時響起的秦腔與琳琅滿目的陝西美食。「三千萬老陝高唱秦腔,一碗油潑麵喜氣洋洋」!是呀,裝臺人日子再難,還有秦腔與美食慰藉。《裝臺》中的秦腔與陝西美食貫穿了劇情始終。秦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地方戲之一,起於西周、成熟於秦,被譽為「梆子」聲腔的鼻祖。
  • 甘肅秦腔《潞安州》亮相洛陽
    甘肅秦腔《潞安州》亮相洛陽每日甘肅網12月22日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張櫟)12月17日晚,受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委派,省文化藝術研究所帶領甘肅失傳經典劇目秦腔《潞安州》在河南省洛陽市工人俱樂部精彩上演
  • 人文課堂|現代散文鑑賞《秦腔》
    正如長處和短處一樣突出便見其風格,對待秦腔,愛者便愛得要死,惡者便惡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誇於長江流域的纖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評論說得婉轉的是:唱得有勁;說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於是,便有柔弱女子,常在戲臺下以絨堵耳,又或在平日教訓某人:你要不怎麼怎麼樣,今晚讓你去看秦腔!秦腔成了懲罰的代名詞。
  • 80後非遺傳承人陳耀武:為秦腔上色 18年勾畫上千臉譜
    陳耀武展示他創新的卡通兒童椅「秦腔是秦川農民大苦中的大樂,當老牛木犁疙瘩繩,在田野已經累得精疲力盡,立在犁溝裡大喊大叫來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關關節節的睏乏便一盡兒滌蕩淨了。秦腔與他們,是和西鳳酒、長線辣子、大葉捲菸、羊肉泡饃一樣,成為生命的五大要素。」這是賈平凹先生在《秦腔》中的深情表述。
  • 一名12歲初中生被查出患肺癌,提醒人們一定要規律生活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一名12歲初中生被查出患肺癌,提醒人們一定要規律生活 一名12歲初中生被查出患肺癌,提醒人們一定要規律生活 生活放大鏡 10-13 14:53 【一名12歲初中生被查出患肺癌,提醒人們一定要規律生活】近日
  • 《今日廣東·鄉音》——鄉音的文學痕跡
    □趙趙子最早覺察到鄉音粵語很好聽,是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聽香港歌星唱《萬水千山總是情》。隨後許多粵語歌曲迅速響遍全國,當時大家都覺得很時髦、很高雅。去歲秋日,陪北京來的同學步上廣州南沙的一處山腰。半山憑欄,江口遠眺,心曠無邊。同學字正腔圓地朗誦起來:「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 《裝臺》雖已結局,秦腔秦韻猶在!
    劇中不僅藏著作者對秦腔的熱愛,還表現了秦腔深入陝西人心的民間基礎。那劇中都出現了哪些唱段,咱們一起看看。《人面桃花》大戲呈現,就是戲曲名家任小蕾畫外音出演的碗碗腔,抒情、優美、感人的唱腔令人動容。劇裡城中村第一個萬元戶黑總,竟然對《人面桃花》如數家珍,不僅張口就能哼唱出來,唱詞更是熟稔於心。
  • 秦腔進校園 文化潤童心——西固區陳坪街道陳官營社區秦腔藝術團走進二十一中
    為激發青少年對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領略戲曲藝術的魅力,感受秦腔藝術的民族文化,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充分發揮社區、學校、家庭三結合的教育功能,7月20日,西固區陳坪街道陳官營社區聯合西固東路社區、陳官營秦腔藝術團走進二十一中,首次開展秦腔藝術團「戲曲進校園」活動,共有150餘名師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