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南在線-湖南日報3月16日報導 58歲的望城丁字鎮彩陶源村村民鄒國剛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從小到大經過的一座普通山丘將會成為一個國家級公園;也並不清楚自己的腳下還曾經埋藏著一段輝煌的「盛唐往事」;或許,他更不能想到的是塵封千年的窯火將帶著他「夢回唐朝」,再造一個色彩斑斕的「唐城」,重溫一個無數唐詩詠嘆過、菊花美酒倒映著的浪漫時代。
3月16日,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考古工作正式啟動,全面揭示長沙銅官窯的原狀,探索其尚未解開的謎團。而詩人筆下「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雲」的這座千古名窯,隨著這次考古工作的啟動,亦將在不久的未來以嶄新容貌再現盛世風採。
1 千年前,這裡是「世界工廠」
1956年冬,一支特殊隊伍從長沙出發,順江而下,經產瓷名鎮銅官,到湘陰的烏龍咀,直至洞庭湖口。其中丁字鎮彩陶源村瓦渣坪一帶亮麗的彩瓷片和精美的完整器物引起了隊伍的注意,他們確認:這是一處成功燒制出釉下彩瓷的唐代窯址。
這無疑是這支湖南文物普查隊的驚人發現!當時國內著名陶瓷專家馮先銘、李輝柄先生在第二年夏、冬進行了兩次複查,對長沙銅官窯燒制出的釉下彩瓷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因為它所採用的裝飾方法超出了當時的一般規律,突破了傳統的單色釉。高溫釉下彩的成熟,特別是銅紅釉的發明改變了以往以造型和紋飾為主的裝飾手法,它以明亮的顏色打破了以往「南青北白」的單調格局,中國的陶瓷產業自此真正迎來了一個絢麗多姿的彩色世界。
開創世界釉下多彩先河,獨步一時,刻下陶瓷史上裡程碑。因此歷史地位不容置疑的長沙銅官窯在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這座古窯帶來的奇蹟還在繼續發酵。1988年9月,德國打撈公司在印尼勿裡洞島海域發現並打撈出「黑石號」沉船。船體裡完好地保存著67000多件唐代瓷器,其中長沙銅官窯瓷器約56500件,佔瓷器總數的84%,一些瓷器則帶有明顯阿拉伯風格,是長沙銅官窯工匠們為滿足阿拉伯地區的需要而專門設計的產品。這批瓷器明確無誤地證明了長沙銅官窯在外銷上的龐大市場。據不完全統計,有13個國家和地區出土過長沙銅官窯瓷器,如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伊朗、巴基斯坦和肯亞等。大量實物證明,長沙銅官窯是唐代最為活躍的商業性外銷瓷窯之一。長沙銅官窯產品,開闢了一條往南亞、通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
2 從原料到生產再到出口,這裡有怎樣的產業鏈
長沙銅官窯,始於初唐,盛於中晚唐,衰於五代。自1956年被發現以來,出土文物已過萬件。但由於當年各種局限,發掘成果不能滿足現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要求,有限的考古資料也制約了學術界對於長沙銅官窯的深入研究,致使長沙銅官窯的面貌至今依然模糊,其價值還沒有被充分揭示。
經過半個多世紀,我們對長沙銅官窯的了解有多少?你可知道從原料到生產再到出口,這裡有怎樣的完整產業鏈?省考古所所長郭偉民告訴記者:「對於長沙銅官窯從原料採取到燒制、成為商品、進入市場流通整個過程我們還需要更多細節方面的實物證據。這次考古最大的任務就是,通過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全面揭示長沙銅官窯原狀,找出與燒窯活動有關的遺蹟;復原陶瓷器的原料採集、篩選、淘選、拌和、製作生產及其拉坯、晾乾場地、道路、燒制流程;復原瓷業生產、儲存、銷售的過程;建立銅官窯瓷品的年代序列。重建銅官窯的生產組織和貿易形態,為全面研究和展示長沙銅官窯提供學術支持。」這也是為什麼考古遺址公園中專門成立由省考古所負責的長沙銅官窯研究中心的原因。省考古所長沙銅官窯考古隊領隊張興國已經帶隊進駐,在原來發現的龍窯旁邊開挖探方。張興國說:「今後幾年我的工作重點就在這裡,我的初步目的就是能更加全面的展示以龍窯為中心的長沙銅官窯作坊。」省考古所原所長袁家榮表示,長沙銅官窯文化的考古發掘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幾十年乃至上百年也不過分。」
3 黃土掩埋了多少塵封的未解之謎
說銅官窯的考古需要幾十年乃至上百年,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因為這些被黃土深埋秘密實在不少。記者採訪了相關考古人員,在他們眼中,銅官窯是一座歷史的密碼箱,亟待解鎖。
原料是怎麼粉碎的?按景德鎮等南方窯場的習慣,會用水碓加以粉碎,因此在原料產地附近,需留心此類加工瓷土的遺蹟。近代的景德窯,原料往往經淘洗、陳腐後,製成可以直接作坯的方塊賣到窯場,也就是說原料的備制與其後的工序由不同的人群來完成。但唐代的長沙窯是怎樣的情況,尚不清楚。
交易市場在哪裡?盛極一時的銅官窯自然少不了商賈往來。市場區是陶瓷儲藏、交流、供給不可或缺的地域。在保護區內藍岸咀東面,靠新河大堤中部的南側,發現有一片面積較大的平坦地,東西長200米,南北寬5米,當地稱灰坪。灰坪南鄰一彎曲的啞河。北鄰新河大堤,根據原有地貌,新河大堤從灰坪北部穿過。以前灰坪範圍應越過大堤,與現新河連為一片。其南北寬應超過100米。灰坪西與藍岸咀延伸區域相連,東與市場湖相連。考古人員推測很可能與市場區有關聯。但未找到實證。
碼頭在哪裡?長沙銅官是我國唐朝時期三大陶瓷出口地之一,其運輸依湘江為依託,順流而下,在揚州等地啟裝海運,輸往世界各地。為此,瓷器燒制完成後,從儲存區出來,定需有運輸碼頭承接,碼頭的地位與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保護區內市場湖北部的低洼處,在現市場湖北岸往南約5米的位置,存在一條東西向的界線。界線以北,距水面1.6米下,均為硬底層。市場湖的東北和西北邊緣,也存在這樣的分界線。從湖的形狀看,市場湖北部是一處凹進陸地的水面,寬約80米。無疑是一處較理想的港灣。從其地形、落差及當地仍對這一地帶有「港」的稱呼來分析,這裡很可能是碼頭的位置。然畢竟未曾發掘,諸多猜測尚需付諸考古發掘。
長沙黃泥坑2號墓釉下彩盤口壺與銅官窯是什麼關係?1964年,長沙黃泥坑汽車修配廠的2號東晉磚室墓出土了1件釉下藍黑點彩盤口壺。而根據目前銅官窯的出土標本和相關資料,長沙銅官窯的上限年代為唐天寶末年。另外一方面各種資料又顯示,瓷器釉下彩的發明,是長沙銅官窯。黃泥坑2號磚室墓與銅官窯的起始年代相隔300餘年之久,墓中出土的釉下彩器,究竟屬何種窯口?它對長沙銅官窯產品的形成有怎樣的影響……
關於長沙銅官窯的謎團還有很多,這些都亟待我們的考古發現來解答。
4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帶你「夢回唐朝」
而正在建設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卻給了我們一個「夢回唐朝」的機會。長沙銅官窯遺址管理處主任文德霖表示:「如果考古過程進展順利,公園兩年內就能實現部分開放。」
據文物局文保處處長熊建華介紹,作為首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屆時,公園將開放考古發掘現場的展示,在不影響正常的考古計劃及秩序的前提下,讓觀眾體驗考古現場「進行時」。並且,在核心區外圍,還將建立考古體驗區,結合旅遊項目,對考古愛好者進行考古知識普及,讓觀眾在考古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部分的考古發掘體驗,提高民眾參與考古的熱情。另外在陶藝展示區,將出售陶瓷紀念品,並可進行仿製品燒制體驗,遊客可以自己設計製作陶藝作品,也可以觀賞公園所邀請的國內外陶藝名家現場表演和展覽。
文德霖告訴記者:「管理處在核心保護區新建一座仿唐龍窯和一個展示工藝流程的手工作坊,目前已試燒成功。」據了解,今後,這個手工作坊也將適當開放,給遊客提供體驗的平臺。
當然,傳統的遺址公園項目也會在公園中出現。比如文化遺存的展示,譚家坡古龍窯、陳家坪古龍窯、採礦洞(挖泥洞)、古作坊遺蹟、古碼頭與市場遺蹟、古墓葬、文化堆積標識等46處燒窯遺址和19處挖泥洞都將在其中予以展示。公園內還將建立起遺址博物館,遊客們可以通過博物館展示手段,充分了解長沙銅官窯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