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外媒稱,漱口水將不再只用於保持口氣清新,還可以成為人們在大流行期間保持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因為實驗室測試證明,漱口水可以降低新冠病毒載量。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17日報導,英國加的夫大學公布的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含有至少0.07%氯化十六烷吡啶(CPC)的漱口水可以對抗新冠病毒,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目前該研究結果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該大學的科學家在校內實驗室裡利用多個品牌的漱口水進行了模仿人類鼻咽狀況的測試。
報導稱,這項名為「漱口水成分在體外對新冠病毒的殺傷力」的研究項目為幾周前發表的另一項類似研究的結果提供了支持。另一項研究也認為,含有氯化十六烷吡啶的漱口水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載量。
報導還稱,研究人員下一步將開展一項臨床試驗,以期研究非處方漱口水在降低新冠病毒患者唾液中新冠病毒水平方面的效果。該項目將在威爾斯大學醫院進行,預計最終研究結果將於2021年初公布。這項為期12周的臨床試驗將由加的夫大學的戴維·託馬斯教授領導。
託馬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體外研究的結果非常令人鼓舞,是積極的一步,但在得出明確結論之前,還需要展開更多臨床研究。
牙周病專家尼克·克萊登表示,這項研究「非常有價值」。在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和佩戴口罩的同時,現在還可以將含有氯化十六烷吡啶的漱口水作為補充措施。
據報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幾周前曾分析了幾種漱口水和鼻腔衝洗劑,以確定它們是否具有讓一種冠狀病毒失活的能力。此項研究的對象並非引發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而是引發流感的另一種冠狀病毒,但與新冠病毒結構相似。所有的冠狀病毒都被一層膜所包裹,但這層膜很容易受到肥皂、酒精和某些化學物質的影響,因此破壞這層膜是使病毒失活的關鍵。
報導指出,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常見的非處方產品在實驗室環境中接觸30秒後,就可以殺死99.9%以上的人類冠狀病毒。一直以來醫生都經常建議使用1%的嬰兒洗髮水溶液衝洗鼻竇,這種溶液在接觸兩分鐘後也能使大部分病毒失活。
報導稱,德國的研究人員也發現,一些在市面上銷售的漱口水在實驗室環境中接觸30秒後,能夠顯著降低新冠病毒載量。
報導還稱,這兩項研究報告都經過了同行評審。研究人員建議,雖然這些產品不會治癒新冠肺炎或防止感染病毒,但卻可能有助於減少新冠病毒患者口鼻中的病毒載量,而口鼻正是所有冠狀病毒的主要入口和傳播點。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克雷格·梅耶斯表示,雖然漱口水可能對病毒非常有效,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停止使用口罩。他說,漱口水只是一種確信有效的補充措施。
梅耶斯還說,某些漱口水和鼻腔衝洗劑可能有能力殺死口鼻中的病毒,但無法殺死「細胞內或肺部的病毒」。(編譯/劉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