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出生於廣東的黃燦華,早在十五歲便開始了學廚生涯,入行近三十年來,從寂寂無名的餐廳學徒,到名揚四海的國宴大師,官方授予的各種頭銜不勝枚舉,對於這些斐然的成績,黃燦華大師說:廚德,是制勝的法寶。
學藝先學德,做菜如做人
參觀黃燦華大師的廚房,會發現各種物件擺放得井井有條,冰櫃冰箱臺面光亮食材保鮮分明,非常乾淨整潔並且安全,每一個細枝末節都體現了他對廚房每一件物品和每一道食材的深愛。黃燦華雖起於嘈雜的坊間後廚,但對廚師做菜的各種精細細節的掌握,處處都體現著國宴大師的風範。在做學徒的時候,單單是洗菜的活兒,他都堅持仔細地把每一份食材去枯撿嫩,清洗多遍直至乾淨無垢,埋頭苦幹一整天也絲毫不鬆懈。
「食材最基本的就是安全跟乾淨,不乾淨的菜自己不願意吃,又憑什麼要給食客吃呢?」黃燦華大師說,做到對食客負責,是一個廚師最基本的廚德。他見過許多次坊間廚子用不乾淨的食材燒菜、菜掉到灶臺上撿起來繼續裝盤、以及廚具不清洗直接二次烹調的現象。這些所見所聞,讓一心求廚的黃燦華十分羞憤,他決心把廚德恪守進自己的廚道之中,並立誓但凡違背就永遠不從廚業。後來成為國宴大師,洗菜的活兒他依然堅持自己上手。
對自己如此,對徒弟亦然
黃燦華不算嚴師,對待徒弟較為寬和,廚藝廚技也是盡他所能地傾囊相授,就算徒弟技術不過關也從未有過紅臉。唯一嚴格的,也只廚德二字。黃燦華大師認為,欲做精美的菜品,須有經霜彌茂的人品。
在成都某大型酒店做行政總廚的時候,手下一位徒弟因為不想浪費,把過了一夜的蔬菜混合新鮮蔬菜一起烹調,黃燦華大師發現後,發了一通火,直接將人掃地出門。食材的新鮮安全、乾淨衛生,是黃燦華大師從廚三十年來最基本的原則,對這兩點的追求體現在他的每一道菜中。除此之外,他還認為,講究道法自然、本味烹調是廚德的極致體現。從廚三十年來,黃燦華大師烹調菜餚從未使用過味精、香精等調味料,菜品按照時節設置,不打亂自然規律,追求食材的本味,堅持用「雞湯」調味,突出食材本味,讓食客真正吃到健康的菜品。
烹製小鮮,須先立廚德,後做廚事,再做廚師。黃燦華能成為國宴大師,並非機緣巧合與運氣使然,而是他三十餘年細心、謹慎、為食客負責的態度和為人,少年到中年,本色始終,無愧廚德。他的廚師裝永遠整潔白淨,一如他對美食的喜愛永遠不染汙濁。
傳承技藝,堅守匠心,以廚德烹飪出的盛宴,才是最佳的千滋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