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人生求學路……

2020-08-28 揚揚519519

又是一年高考季,許多家長都把高考視作孩子乃至家族成功的龍門,但我覺得高考更能代表成長。看著自己的一張張證書,看到了求學路上的艱辛和收穫。

01 小學篇——人生第一張畢業證書

我小時候是沒有幼兒園的,到年紀直接入學。1971年,我踏進小學校園,當時還是無錫縣雪浪鄉紅光小學,坐落於雪浪董家弄。

依稀記得教室的地面是高低不平的泥土地,屋頂漏雨漏風,同學們腳上帶進去的爛泥踩得滿教室都是。因為貧窮,學校裡一二年級是不配備課桌的,那是大孩子才有的「奢侈品」,所謂課桌就是幾塊門板,用磚塊墊得高高的,大家圍板而坐,有點像現在幼兒園的課堂,但是凳子是自己從家裡帶去的,所以參差不齊,高矮不同。

入學的第一件事是讀寫「毛主席萬歲」,也許有人納悶,怎麼一進校門不學拼音,而直接學寫字了?對,不是拼音,拼音都是過後才教的。老師在一塊斑駁掉漆的黑板上寫好這句話後,就讓我們自己照著樣子描寫,在那個特殊時期,敬愛毛主席就是我們愛國主義的啟蒙教育。

三年級開始有了兩人一張的課桌,配上一張長條凳,也算有些課堂的模樣了,「代代傳承」下來的「寶貝」桌面是坑坑窪窪,沒有墊板,寫字的時候因為桌面不平,就很容易戳穿本子。鉛筆寫到握不住了,就削一節細竹枝,把鉛芯插在竹枝裡,還能再用。

當然我們那時候的小學也是有課外活動的,每年暑假開學都要帶一捆乾草,來餵養學校的兔子和羊,平時有勞動課,就是外出割草、稱重,繼續投喂。農忙的時候去生產隊的田裡撿稻穗。我們還有音樂課,各班都要排練節目,節日的時候在禮堂裡表演,這就算是聯歡了。

02 初中篇——充滿希望的畢業證書

那時候小學只讀五年,升初中全憑最後一次期末考的成績,可以留級。1976年我踏入雪浪中學的大門。當時的雪浪中學在燒香浜,算是設施比較好的學校了,教室裡乾乾淨淨的,課桌也是配套的9成新。

初一開始學習英語,記得第一次上英語課,老師的講課讓我們笑翻了天,因為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英語,所以那些稀奇百怪的讀音讓我們怎麼也學不會,大部分同學讀著讀著就大聲笑了。

怎麼辦呢?同學們的英語書上寫滿了中文,例如:school(死苦兒),class(克拉屎),五花八門的中文再加上死記硬背才讓我們記住了那些單詞的發音。

雖然老師反對這樣做法,但當時沒有複讀機,全靠死記硬背,不這樣還真不行啊。當時我是英語課代表,所以在英語上花的時間還算不少,就怕萬一不好,會讓老師批評。

那個時候老師對我們還是比較嚴格的,同學們也因為年齡的增長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大部分同學還是比較認真的。

到了初二的下半學期,老師把我們四個班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的同學集中起來,類似於所謂的慢班,他們在大禮堂裡上課,成績的好壞老師是不怎麼在意的了。

03 高中篇——具有挑戰的畢業證書

那年我們參加了中考,之前的高中一般都是大隊(現在叫村委)的領導說了算,所以一般人家的子女要上高中就像做夢一樣,但我們很幸運,不僅順利在雪浪初級中學畢業,還通過真才實學考取了高中,當時的初中是兩年制。

之後我們在無錫縣錫南中學開始高中生活,因為路遠,所以是住校的。進入高中的時候,我們才知道那一年考取高中有多難,當時一個雪浪鄉就有3所中學,加上石塘中學一共有16個班,招收了4個班的高中,所以中考對於我們來說也算是一次公平的考試,而且這個考試也改變了我的人生。

高中時期和初中一樣,男女生是不講話的,晚自習的時候,男女生也是分開坐的。高中的課程內容多而難,加上當時的高考錄取率幾乎只有百分之一二,所以對大多數同學來說似乎失去了動力,不過學習認真的同學還是依然埋頭苦讀。畢竟知識改變命運我們都還是知道的,誰也不願意回到艱苦的農村去。

兩年之後參加高考,我已記不得當時高考的情景了,只記得試卷好難好難。那一年只有幾個同學考取大學,之後通過高復班又考取了一些同學,這些同學現在都很不錯。

終於帶著高中畢業證書踏上了社會,之後大部分同學開始了廣闊農村生活的錘鍊。當時那些初中畢業的同學早已是農活一把手了,可我從來沒有幹過農活,家裡也沒有大人幫襯,於是在生產隊幹了一天農活的我,回到了家裡,發誓再也不幹了。

04 中師篇——求職必備的畢業證書

當時,除了在田裡幹活還能做什麼呢?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當上了一名代課老師,這時我才真正明白知識的重要。一年後我考取了民辦教師,成績名列第二。

之後因為工作需要我參加了4年的中師函授,期間我結婚、懷孕。記得為了參加一次函授考試,那是我剛生完小孩坐月子,但在這個時間有一門學科要考試,我依然去參加考試。

那是既要上班又要帶孩子,每天晚上還要備課。夜深了,我卻常常還在做作業,背概念,學習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但學習的樂也在其中。這些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是無法體會的。

4年系統的師範學習,讓我的教學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之後我又參加了教材教法的培訓,語文學科的考試成績在近百名老師中名列第一,得到了授課老師的大力表揚。

05 專科篇——提升能力的畢業證書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隨後我繼續加緊理論學習,參加了小學教育的專科學習,都是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的時間,三年下來,我順利畢業。

參加工作後,中師和專科7年的學習科目要20多門,我都是一次通過。因為我覺得知識是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不付出哪來的收穫?

38年的教育生涯讓我明白知識的重要性,所以我時常告訴孩子們學習要勤奮。我不知道自己送走了多少屆畢業生,但每一次看著一張張通紅的畢業證書,我覺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這是孩子們的第一張證書。

這麼多年來,我教的學生不知道有多少了,但凡在小學階段學習認真、勤奮刻苦的現在都很不錯,有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有金融界的白領,有當醫生當老師的,還有在辦企業的,這和他們的知識機構是分不開的。

不管怎樣,我們手中的畢業證書都是見證了自己一路走來的學習生涯。現在的孩子學習條件那麼好,社會競爭那麼激烈,沒有高學歷證書還真是不行。

再次看著自己的張張畢業證書,感覺重走了一次人生求學路。這些證書記錄我曾經的學習歷程,也見證了我的努力和刻苦。學無止境,以後的我會繼續行走在求知的道路上,直到永遠。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友友們,我是今日頭條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揚揚519519,是一個愛看書喜寫作的退休教師,如果你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麼困惑,喜歡我就請關注我,我很樂意為你解答,渴望遇見不平凡的你。

相關焦點

  • 海外華裔青少年回閩尋根 重走朱子求學路
    福建省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張瑤表示,海外華裔青少年來到朱子文化的發源地——武夷山,探訪朱子故居,重走朱子求學路,學習朱子家訓,十分有意義。  在為期14天的遊學中,海外華裔青少年的課程非常豐富。除了漢語課和適應性培訓,還有剪紙、茶藝、武術、道教文化、戲曲等文化課程。當然,也不乏參觀航空館、三坊七巷、建盞製作等文化訪問體驗。
  • 廣西大化大石山區瑤胞求學路:從斷崖天梯變坦途
    (拍攝於2012年9月3日) 韋哲 攝中新網河池9月26日題:廣西大化大石山區瑤胞求學路:從斷崖天梯變坦途中新網記者 蔣雪林「我們以前去學校,要翻山越嶺,在經過一個斷崖時,要攀爬懸掛在斷崖上的木梯(當地人稱天梯),由於身上背著各種生活用品,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地踩著木梯爬下斷崖。」
  • 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 進京趕考「殿試放榜」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 7月9日上午,由北京市臺聯、福建省臺聯和福州市臺聯三方聯合舉辦的第二屆「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分享匯暨結營式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辦,全國臺聯前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北京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全國臺聯文宣部部長、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陳小豔,臺盟北京市委秘書長、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陳偉
  • 學子「三下鄉」重走「墾荒路」
    八一農大社會實踐活動主打「紅色之旅」    學子「三下鄉」 重走「墾荒路」一行人重走墾荒路,尋訪拓荒人,聆聽北大荒故事,重溫老一代北大荒人的崢嶸歲月,感受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
  • 江西師範大學教授孫德林重走長徵路,從韶山毛澤東廣場再出發
    2019年教師重走長徵路團隊從瑞金、延安來到韶山舉行「從韶山再出發儀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江西師範大學教授孫德林工作團隊積極探索、勇於實踐,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為主題,設計、建設和實踐了「2019年教師重走長徵路活動」和「不忘初心重走長徵路:普通教師團隊『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多樣化人才培養教學成果20年探索之路」報告會的活動項目。
  • 不負韶華,「教師重走長徵路公益行」江西再出發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應有自己的時代擔當,每一代人都需踐行好自己的初心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以來,江西師範大學孫德林教授團隊與中央紅軍長徵沿線省份的相關院校的教師合作,聯合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師重走長徵路公益行」江西再出發活動。
  • 重走創業路 | 從風雨到豔陽 一路泥濘一路花開
    重走創業路 雷馬屏監獄原獄址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的小涼山地區,地處雷波、馬邊、屏山三縣結合部,取三縣之首字而得「雷馬屏」之名,在群山環抱的艱苦環境中,幾十個中隊、近200個分隊分布在金沙江北岸、小涼山東麓的200多個山頭上,這裡關押點分散,硬體設施落後,監管條件差
  • 「划船重走長徵路」走進習水土城
    比賽現場 張晨/攝本報訊 8月28日,由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划艇協會、貴州省體育局主辦的「划船重走長徵路」陸上賽艇全民挑戰賽線下活動貴州站走進習水縣土城鎮。開幕當天,大眾組首先開賽,來自習水、仁懷、赤水、桐梓、匯川、紅花崗、播州等地的8支隊伍依次上場,參賽運動員們打開手機藍牙、登錄「陸上賽艇」APP,點擊「開始划船」,然後開足馬力拉動測功儀,在觀眾的吶喊助威下,8支隊伍分別通過划船機划行,一共完成距離25000米的陸上賽艇任務,平均每支隊伍需完成3125米,以「陸上賽艇」的形式「划船重走長徵路」。
  • 振石人重走當年創業路 砥礪前行再出發
    振石人重走當年創業路 砥礪前行再出發 發布日期:2019-06-17 09:03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桐鄉新聞
  • 紀念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東南大學重走「西遷」路
    5月12日,以「重走西遷路再啟新徵程」為主題的「紀念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活動出徵儀式在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舉行。此前,參與活動的師生代表在九龍湖、四牌樓、丁家橋三個校區先後取土。儀式上,校領導為學生代表授旗並進行土樣交接。
  • 天津師大舉行師生重走長徵路暨2020年體育節開幕式
    9月17日,「學四史、守初心、強體魄、擔使命」——師生重走長徵路暨2020年天津師範大學體育節開幕式在我校體育館北廣場舉行。副校長王群生在開幕式上講話並宣布體育節開幕。我校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生工作部、黨委武裝部、教務處、教師教育處、研究生院、校工會、校團委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
  • 人生的各個階段——求學
    人的一生漫長又短暫,但都要經歷一個重要階段,那就是求學,求學能讓我們認識世界,提升個人素養,獲得混跡社會的各項技能,但不得不說求學的日子是苦的累的。 三四歲的孩子每天早起忍受著嚴寒酷暑,風吹雨打,他們是不理解為什麼家人要讓他們這樣,他們也聽不懂我們講的大道理,他們只知道他們玩耍的時間和自由被剝奪了,所以這個階段的求學是身心俱疲的
  • 河北科技大學萬餘名學子云接力「重走長徵路」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組織17個學院的萬餘名學子,以「雲接力」的形式,開展一次特殊的「重走長徵路」社會實踐活動。線上重走長徵路是河北科技大學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開展的一項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同學需要在對應的站點完成10個規定動作,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共讀一本紅色書籍,細講一個發生在當地的紅色故事,共唱一首當地的紅色歌曲等。
  • 重走長徵路|省內外青年走進貴州開啟紅色信仰之旅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在「五一」小長假期間,來自省內外的遊客或通過自發組織,或參加線上線下重走長徵路紀念活動,紛紛走進貴州各地紅色文化旅遊景區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莊嚴宣誓。
  • 「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主題活動在我市開展
    15日至18日,參加「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主題活動的中央和省級媒體記者團前往我市石棉、天全、蘆山、雨城等地,重走長徵路,了解當地紅色旅遊發展。  此次「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活動,在雅安境內以「重走長徵路,共築新雅安」為主題,通過回顧紅軍長徵的光輝歷程,宣傳偉大的長徵精神,展示旅遊業發展的新氣象,激發人民群眾參與紅色旅遊的熱情,傳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重走長徵路│ 烏江天險看今昔
    重走長徵路│ 烏江天險看今昔 2020-10-25 2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浙大學子走進龍泉重走西遷路
    重走浙大西遷路7月13日上午,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一行來到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舊址,重溫浙大學子吃苦耐勞、刻苦求學的精神。浙大芳野舊址是實踐團的第一場直播,實踐團邀請了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舊址文保所的王小芳老師來到直播間,講述了浙大西遷的歷程。
  • 福建大學生自製桌遊「重走長徵路」
    原標題:福建大學生自製桌遊「重走長徵路」   本報訊(林瑋婷 鄭悅悅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林智仁)近日,廈門理工學院6名大學生製作完成的一款以長徵為主題的《兩萬五千裡》卡牌地圖類遊戲受到師生歡迎。
  • 這批特殊的清華學子為何徒步幾百裡,重走「文人長徵」路?
    【編輯/統籌 王梅梅】10月30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公眾微信平臺發文《清華經管EMBA「行知中國·重走聯大路」|文人長徵中的大學精神》。據悉,清華經管學院新一屆EMBA學生抵達湖南,徒步幾百裡,重走聯大路。
  • 國立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 東大師生重走西遷路
    西遷沿路土壤封存至光華柱中。  中國江蘇網5月17日訊(記者 王逸男 通訊員 翟夢傑)今天上午,「國立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紀念儀式在重慶大學「中大遷渝紀念亭」舉行。東南大學「重走西遷路」團隊成員、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校友代表,重慶大學師生代表等參加了儀式。  5月12日,東南大學「重走西遷路」團隊從南京出發,並於5月15日晚抵達重慶。團隊共30餘人,由學生、教師、校友、新聞媒體代表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