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沛鴻會講4種語言
東快記者盧錦花/文圖由受訪者提供
一個3歲的小孩能學6種語言?您別不信!最美港姐李嘉欣的兒子就是這麼做的。為了讓兒子成為生意王國的未來接班人,她不僅要求兒子上增強記憶力的課程,還要學中文、英文、粵語,再加上西班牙文、義大利文及法文。
明星的孩子可以這麼學,那普通人家的孩子呢?昨日,記者也諮詢了多家小語種培訓機構,福州幾乎是沒有孩子同時報6種語言的,最多也就報3種,但因課業壓力大,多數孩子只選擇了2種。
對此,專家表示6歲以下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只要給孩子創造語言環境,3歲孩子講6種語言是可以實現的。瞧!這位家長為了孩子移居香港,現在不到6歲孩子就會說4種語言,他是福州一名6歲的男童。
福州鳳翔大第肖女士的親戚吳沛鴻才不到6周歲,他會說中文、英文、粵語和西班牙語,但前提是,媽媽為他創造了相應語言環境。
吳沛鴻的媽媽說,兒子一出生就對語言很敏感,一聽英文就不哭鬧。後來她就用簡單的英文和兒子說話,
經過一年多的耳濡目染之後,兒子開始對英文有反應,會些簡單的日常用語。
兒子漸漸長大,英文詞彙量不夠用了。為了兒子的成長,吳沛鴻的媽媽帶著兒子移居香港,在那裡學習了粵語和英語。當孩子無法用語言溝通的時候,他和同學很自然地切換成肢體語言進行溝通,「兒子三歲英語和粵語就說得很溜。」吳沛鴻的媽媽說,這就是整個大語言環境練就的,「聽多了,說多了,自然就會了。」
去年,吳沛鴻說想去西班牙旅遊,所以跟他身處西班牙的堂姐學了一年西班牙語。那時他們幾乎每天都微信語言對話,現在他也會用西班牙語和人進行一些簡單交流。
「其實孩子學習語言,只要給他們營造環境,接觸多了漸漸就會了。」吳沛鴻的媽媽說,孩子學的這幾種外語不敢說很精通,但與別人進行日常的交流是完全沒問題的。
調查
同時學多種語言易混淆 福州多數孩子最多承受2門外語
現實生活中,孩子們會學幾門外語?昨日,記者調查了位於福州五一中路、湖東路、楊橋東路等多家小語種培訓機構,發現福州學法語、義大利語的孩子幾乎沒有,學西班牙、德語的最多就是有出國需要的90後,另外部分五、六年級的學生為了追星會選擇韓語、日語。
「我們這裡最小的4歲就開始學外語。」福州六一北路一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表示,在國內很少有家長讓孩子學那麼多語言,但在國外很多孩子都會4種以上的語言,「因為有些國家語種豐富,聽多了,自然就會了。」
「說到語言,孩子們報的最多就是英語和韓語。」福州五一中路一小語種培訓中心的吳老師說,她曾經也有一個學生報3種語言,但因語言容易混,最終這個學生還是放棄了其中的一種,「很多孩子因為各種需要,會報2種外語,儘管如此,他們學起來也要將兩種語言隔開來學,等其中1種掌握差不多了,再來學第2種。」
「我的兒子一歲就開始上英語課。」家長林女士說,當時她想培養兒子的興趣,早早就報班,讓孩子聽英文兒歌,玩英文小遊戲,「因沒有堅持,現在孩子五年級了,英文也學得一般。」
「我家女兒從小就接觸英語,但她從不上英文課,英文也很棒!」糖糖媽咪認為,孩子學外語不在於啥時候起步,在於家長有沒有營造那樣的環境。
對此,福州教育學院客座教授陳明興表示,從生理角度來說,6歲以下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孩子越大學語言越難。他認為,語言學習沒有明確的時間,孩子一生下來,家長就開始對他說話,學外語也一樣。通過模擬生活、遊戲的形式,營造英語對話環境,才是正確有效的學習方式,「只要有語言環境,孩子接觸了各種各樣的語言之後,多種語言會同時推進,很快就學會了。」
(東南快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