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海外留學的小夥伴問喵關於兼職(part-time job) 的各種問題,「學習已經夠我忙的了,真的一定要做兼職嗎?」「什麼樣的兼職對今後的發展有幫助?」「我剛剛出國,沒有在當地的經驗,能找到什麼樣的兼職?」「在哪裡能獲得兼職的信息?」……
本周和下周的推送中,喵就說一說關於留學生尋找兼職的話題,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做兼職有什麼用?
還是舉喵自己的例子吧。
從出國後的第一個學期開始,每學期我都會給自己找份兼職來做。
簡單列一下喵在加拿大兩年半中做過的兼職:
- 麥克菲爾森圖書館管理員(Monitor);
- 維多利亞大學校友中心資金籌集人(Fundraiser,俗稱「拉贊助」);
- Bento壽司店廚師 (Chief);
- 維多利亞大學微觀經濟學課程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
- Money Mart金融機構報稅員(Intermediary Tax Preparer)。
i. 發現興趣 ,認識自我
20剛出頭的年齡,每個人都很難確定自己今後到底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在不同領域兼職,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行業,體會自身的優劣勢,同時為未來鋪設出多條可能的路來。
所以我尋找兼職的時候,會有意選擇完全不同的行業和崗位。這樣一來,不僅各個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升,我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優勢和不足。
我曾一直認為自己學習還可以,但給別人講題並沒有耐心,做不了老師,沒想到微觀經濟學助教這一工作成為所有兼職中我最最喜歡的一個,成功發掘到自己當老師的興趣和潛質!
期末複習課,我的板書
ii. 走出個人comfort zone(舒適圈),提升技能
一份工作經歷不僅能鍛鍊你的硬實力,個人軟實力也會在工作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提升,有時工作甚至可以幫你改掉一些壞毛病。
喵從小就馬虎大意。做選擇題,看著選項是C也能在答題卡上塗成D;上一步還白紙黑字寫了600,下一步接著寫就能變成6000。真不敢相信現在的自己走在成為國際金融分析師的路上……如果哪個算命先生在三、四年前預言現在的我,任何認識我的人都不會相信的。
在Money Mart報稅的工作就給了我一個天大的挑戰:每日與數字打交道,而且一丁點錯誤都不能出!在程序裡輸錯一個數字,就代表著客戶可能從得到補貼變為欠政府的錢;如果給客戶退稅多了,便會造成公司的損失。一個數字的不同便會造成結果的千百元之差。
Money Mart 公司總部
每一次挑戰都是機遇,一定要記得這句很雞湯的話。
選擇申請這份工作,我就是有心彌補自己短板。有了挑戰自我的心理預期,於是面對數字時,我就不會有「怎麼這麼煩?」「這不是我這個馬虎性格能做的事」等負面心態。相反,因為知道自己對數字的敏感度不夠,於是更靜下心來反覆檢查每一份客戶報表。即使剛開始做時速度沒有同事快,也告訴自己不要急,準確性才是報稅工作最需要的。
這份工作到現在做了才不到兩個月,卻已經感覺到自己對處理數據的信心明顯增加,對數字信息也敏感多了,課程考試時因計算馬虎而丟分的現象也減少了許多——會計學和金融學兩門課程期中考試都得了90+的分數。雖然仍有因大意失的分,但相較之前每每發回試卷都有「腸子又悔青一次」的那種遺憾,已覺自己進步很多。
iii. 為求職鋪路打基石
不斷積累了兼職經歷後,每每在申請實習或更有競爭性的兼職時,我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從已有的經歷裡選出最適合的、僱主比較需要和看重的部分,寫在新的求職簡歷上。
比如在競爭葡萄牙的商業拓展實習崗位時,我就在面試中被問到是否有與之相關的經驗。我非常輕鬆地用在加拿大大學拉贊助、並獲得「最具感染力」獎項的工作經歷證明自己的溝通能力;而且,拉贊助又與商業拓展有很多共通性:二者都需要用適當的方式說明來意,需要具備一種能感染人又具說服力的語氣語調,需要清楚對方的需求……等等。換句話說,我可以用fundraising(拉贊助)崗位上的經歷間接證明我的職場能力,而這正是商業拓展這份實習所需要的。相比於無法列舉出實際相關經歷的申請者,我自然會得到公司的青睞。
所以,留學期間,應該嘗試兼職嗎?
喵的答案是:毫無疑問,當然要去嘗試!
但建議大家在尋找兼職時,儘量不要找毫無挑戰、無需入職培訓自己就能勝任的工作,即使一時賺的錢會多些。
這樣,通過挑戰自我,個人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得到不斷提升,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不能輕易被別人替代。
當然,在奮鬥的路上也別忘enjoy life and have fun(享受生活)!
英語、留學、旅行、生活
關注「一隻漂泊的喵」,長按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