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7日訊(李欣)近日,工信部發布了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六批)。
通報顯示,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按照《關於開展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工信部信管〔2020〕164號)工作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截至目前,尚有60款APP未完成整改,上述APP應在12月10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
中國科技新聞網發現,在60款APP中,微信電話本、360智能攝像機、南方航空、九元航空、嗨玩、高途課堂等APP在列。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對中國科技新聞網表示:「歸根到底,還是商業利益在『作怪』。一方面,對於平臺而言,用戶流量、用戶數據信息是後臺大數據分析的基礎,平臺可以憑藉海量的用戶信息搜集和分析,來優化經營與布局。另一方面,對於投資者而言,每個用戶在資本市場上都是有價值的,在融資過程中,用戶數據、用戶信息往往是網際網路公司的重要籌碼。因此,這就導致一些企業超越權限索要用戶信息。」
商業利益驅使 隱藏的「黑手」伸向用戶隱私
中國科技新聞網梳理發現,此次通報了的60家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其侵權行為主要集中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等,對此,工信部通報要求其進行整改。
從此次通報所列APP來看,其中不乏一些大公司的身影。微信電話本應用開發者為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所涉問題為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
高途課堂則是跟誰學旗下的一款APP,跟誰學是一家在線教育和課程學習平臺,主打「萬千名師,一搜即得」,從名師出發為用戶提供各類課程在線學習服務,隸屬於北京百家互聯科技有限公司。
據企查查顯示,嗨玩APP應用開發者為海南陪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涉問題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該公司是百合佳緣網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百合網是該公司旗下的網站。
360智能攝像機應用開發者為北京視覺世界科技有限公司,所涉問題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為奇虎三六零軟體(北京)有限公司(360)旗下產品。
南方航空APP應用開發者為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所涉問題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九元航空APP應用開發者為九元航空有限公司所涉問題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屬于吉祥航空的子公司。
海南航空APP應用開發者為海南航空控股有限公司,所涉問題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南方航空APP應用開發者為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所涉問題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對此,中國科技新聞網聯繫了上述部分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均未對此事做出回應。
北京大成(杭州)律師事務所孫鵬程律師對中國科技新聞網表示:「從企業競爭角度上看,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企業在細分市場上做到利益最大化。從商業角度來看,深度精準的用戶數據分析可以幫助企業準確找到其定位以及未來發展方向。更多更大範圍的數據收集,可以幫助企業建立更加精準的用戶畫像用於定向營銷,從而創造商業利益和價值,這是企業頻繁違規超範圍索要用戶數據內因之一。
「另外,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的違法成本較小,例如,在全國人臉識別第一案中,法院認定被告收集原告的照片信息,超出了法律意義上的必要原則要求,不具有正當性,判決被告刪除原告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刪除』在《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中的定義是,在實現日常業務功能所涉及的系統中去除個人信息的行為,使其保持不可被檢索、訪問的狀態。被告仍然擁有原告個人信息,此後是否還會繼續使用只能靠企業自律,執法部門也很難監管。」孫鵬程表示。
給違規APP帶上「緊箍咒」
近年來,工信部也加大了對個人隱私的監管力度。
12月4日, 據工信微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電信終端產業協會(TAF),針對性地制定了《App 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10項標準。
此外,對於廣大用戶特別關心的「最小必要」等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原則,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制定了《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8項系列標準,涉及圖片、通信錄、設備信息、人臉、位置、錄像、軟體列表等信息收集使用規範。
中國科技新聞網了解到,上述18項標準於11月27日在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上以電信終端產業協會(TAF)團標形式發布。美團、華為、OPPO、滴滴、字節跳動、拼多多、vivo、百度、阿里、騰訊、小米、360、貝殼、每日互動等終端廠商、網際網路企業、安全企業參與了制定工作。
此前在27日召開的「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當前APP個人信息保護相關工作情況。並表示,企業違規成本低,個人信息保護能力良莠不齊,為逐利違規侵害用戶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灰黑產業鏈也加速向違規收集使用甚至非法買賣個人信息聚集。
目前,工信部已經對國內主流應用商店用戶使用率比較高的44萬款APP完成了技術檢測工作,責令1336款違規APP進行了整改,公開通報377款整改不到位的APP,下架94款拒不整改APP。
手機裡的APP幾乎成為大眾離不開的生活、工作「必需品」。但部分APP肆意收集個人信息,對用戶的隱私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如何保障用戶合法權益成為擺在大家面前的一道待解之題。
「首先,監管部門的監管是非常重要的,正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性,監管部門在個人信息保護領域的介入是非常必要的。第二,移動應用分發平臺也可以通過建立相應的規則,篩選保留符合其平臺個人信息保護要求的應用。第三,在實踐中引入第三方監督程序,通過第三方專業檢查或公益訴訟等方式,為個人信息保護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更廣泛的保障。第四,目前國內用戶隱私保護意識尚未完全覺醒。需要媒體們多曝光違法違規的企業,多宣揚隱私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提高用戶的隱私保護意識。」孫鵬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