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牛琪
9月1日,保定學院辦公樓裡,儘管學生還未正式返校,但王國英一直在為開學緊張準備著。
「今年是我們實施市屬小學全科教師公費培養工程的第一年。2020級首批100名小學全科公費教育師範生已經完成錄取,文史類新生平均成績539.5分,理工類平均成績545.7分,學生素質很不錯,而且馬上就要來校報到了。」作為保定學院教務處長,王國英的話語間難掩興奮之情,「這些年,我始終關注著教師教育的走勢與發展,認真學習研究國家和省、市全科教師公費培養政策,通過深入中小學進行調研、與中小學教師座談獲取了大量一手資料,力求讓我們的教師教育更切合中小學實際。」
從1988年大學畢業分配到原保定市教育學院算起,王國英已經在教師教育領域耕耘了整整32個年頭。她是全國模範教師、河北省勞動模範、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才,先後榮獲河北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保定市第八屆優秀青年、保定名師、保定學院師德標兵等諸多榮譽,但她的視線始終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學生,她的身影始終沒有離開過教學一線。
「我喜歡通過QQ、微信朋友圈發表或轉載一些跟大學生學習、生活關係密切的文章,內容涵蓋人生哲理、勵志名言、智慧故事、美文欣賞、學習資料、考研信息等,通過電子郵箱或微信、QQ等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惑和問題。」王國英告訴記者,教師教育的方向是培養未來的教師,立德樹人應首先始於師範,「師德的塑造往往體現在細微和平凡之處,由一點一滴的小事組成,我始終認為師德的核心是愛自己的學生,關心關愛他們成長的每一個細節。」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王國英始終追蹤國際國內前沿理論,同時,密切聯繫中小學教育實際,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嚴謹、靈活、互動、全員參與。在課堂上,她跟學生「約法三章」,約定內容包括要按時上課、按要求完成作業、回答問題講普通話、衣著整潔、上課時手機靜音等,要求學生嚴格執行,以制度規範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將來開啟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記得有一次看作業時,我發現兩個學生作業雷同,於是便通過班長找到這兩個學生,問到底是怎麼回事。兩個學生說以為老師很忙,不會仔細看每個學生的作業,就投機取巧了。後來,這兩個學生發來簡訊向我道歉,同時告訴我這件事讓他們懂得了今後該怎樣做人做事。」回想起這些和學生之間的「趣事」時,王國英笑著說,「嚴格要求與關愛學生並不矛盾。愛不是無原則的,嚴並不是苛責,我覺得作為大學生,需要樹立規則意識,按要求完成各項任務,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寬以修德,嚴以立身。對於大學生們來說,做畢業論文期間,有些學生要邊實習、邊考研、邊做論文。王國英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通常選在下班後為學生進行論文輔導,但要求不會有絲毫降低,往往要修改到六稿、七稿甚至八稿。正因為如此,她指導的畢業論文幾乎每年都有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上發表的。「學生們做我的畢業論文很辛苦,但當他們一路走來,會在不斷修改中悟出如何做研究、如何做事、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王國英欣慰地告訴記者。
在學術領域,王國英同樣有著深厚的造詣。她先後擔任河北省學前兒童心理教育學會副秘書長、河北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河北省早教學會常務理事、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2017年,她應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邀請錄製的關於師德的課程《責任高於熱愛,師德見於平凡》《保定學院「三全」師德建設模式的探索與體會》,面向全國高校開放。前一課程播放次數達到18萬5千餘次,點讚和評價800餘個;後一講座被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遴選為全國師德建設優秀工作案例,播放次數近5萬人次,評價和點讚200餘次。受到廣大高校教師的一致好評。她還主動承擔服務地方教育發展職責,多次送教下鄉或到中小學指導教學科研工作,先後主持編寫了定興縣地方文化教材2套,徐水區地方文化教材全套6冊,為地方文化及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