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攝影》
作者: 任峰輝(一峰攝影)
所謂空氣透視, 就是由於 空氣介質(如雨、雪、霧、煙等)的影響,使人們看到近處的景物比遠處的景物有顯著差異的視覺現象。藉助空氣透視進行攝影創作,有利於表現畫面的空間深度和物體所處的空間位置,對生發意境、提升作品價值具有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當我們遠眺大自然的景色時,受霧霾等因素的影響,往往近處的景物清晰度高,而遠處的景物清晰度低;近景色彩飽和度高,而遠景色彩飽和度低;近景影調較暗,而遠景影調較亮。鑑於此,在攝影創作中若有意地誇大這種效果,就能夠使畫面的縱深軸線得以延伸,使二維平面圖像更好地展現三維空間的立體效果。
空氣透視效果與氣象條件有密切關係。在大氣能見度較高的情況下,景物的清晰範圍就大,但難以體現空氣透視效果;在有霧的條件下,大氣的能見度較低,景物的清晰範圍就小,但容易產生空氣透視效果。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天氣條件,拍攝出風格截然不同的圖片。即空氣能見度好時,可以拍攝清晰逼真的大場景及遠景照片;而在空氣能見度差時,則可以拍攝出含蓄朦朧、富有意境、透視感強的圖片。
當然,在營造空氣透視效果時,並不是空氣透明度越低越好。如果空中霧氣很大,能見度太低, 會過度影響中景、遠景的清晰度、色彩飽和度,畫面整體的灰度大、層次少,反而影響圖像效果。若選擇薄霧天氣拍攝,就容易體現前景、中景、遠景的空間關係,更好地營造空氣透視效果。
正常情況下,早上和傍晚往往是空氣透視效果較佳的時段。因為,此時空氣的溼度較大,陽光斜照而且柔和。特別是晨霧,更能體現理想的透視效果。但由於這樣的拍攝時段較短, 稍縱即逝, 一些攝影愛好者必須採取早出晚歸、耐心蹲守的方法捕捉拍攝良機。在沒有霧氣的場景,也可藉助煙塵、蒸氣進行拍攝,或利用圖像軟體對畫面局部進行霧化處理,以營造空氣透視效果。
拍攝距離對空氣透視效果有直接影響。利用長焦鏡頭拍攝遠處景物時,要比廣角鏡頭更能表現空氣透視效果。因為,景物與相機之間有更長的距離,景物的光線需要穿越更厚的空氣層,受空氣灰霧的影響更大。有時,為減輕長焦拍攝時空氣介質或紫外線的影響,弱化透視效果,可藉助UV鏡、天光鏡、偏振鏡來提高畫面清晰度。
前景的加入對強化空氣透視效果至關重要。前景具有呈像大、色調深的特點,與遠處的景物形成明顯的大小對比和深淺對比、鮮晦對比、 虛實對比關係。在取景構圖時,直接加進適當景物充當前景,會營造或強化圖片的線性透視和空氣透視,凸顯畫面的層次感、縱深立體感,容易使人們感受到畫面景物的空間距離。當然,加入前景不僅營造或強化透視效果,有些情況下還能夠渲染生活氣息、深化主題意境、營造現場氣氛、提升對比效果、彌補畫面缺憾、美化作品形象。
一組空氣透視作品欣賞
夏日田園
豐收樂章
長槍短炮
詩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