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難嗎?專家說這麼答(一句都不捨得刪)

2020-12-13 光明日報

高考作文引導著語文教育,也聚合了全社會對教育的關切。6月7日11時30分,高考語文科目結束,幾乎在同一時間,各地高考作文題陸續出現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討論。

今年高考作文題與往年相比有哪些變化,體現出哪些價值特點?本報邀請相關學者和一線教師,第一時間作出點評。

點評人:

汪鋒(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郭茂全(蘭州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嚴寅賢(北京一零一中學特級教師)

管然榮(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特級教師)

全國Ⅰ卷:熱愛勞動,從我做起

汪鋒:全國I卷涉及到的考生量最大,其正向引導作用是應有之義。今年的命題在寫作主題明確限定為「勞動」,意在重申這一基礎概念的重大意義,同時呼應了中小學加強勞動教育的時代呼喚。

從考生的備考實際來看,如果平時只是著眼於宏大的家國情懷類的抒情議論訓練,則對這一熟悉而陌生的命題顯得不適應。

需要注意的是,幾乎在所有的認知領域,最基礎的概念都是最難闡釋的。或許命題者已然意識到這一問題,不僅明確給出了寫演講稿的文體限制以及本校同學的寫作對象,還給出了明確的表達主旨:「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甚至還給出了演講稿的結構模式,先講認識與思考,再談希望與建議。

如此明確的高規定性,實際上是在2018年的基礎又有加強。這在客觀上有利於閱卷工作。在這樣的框架之下,集中突出的就是考生的認知和表達能力了,題幹中給出了一些對勞動的說法,有狹義的理解,將勞動僅限於體力勞動,也有故意將學習和勞動對立起來的觀點,甚至將人工智慧和勞動並置,這些自然是給考生提供了反面素材,但如何將之釐清則很見思辨功力

如果考生只是一味煽情或者講講小故事,而不能就這些認識提出自己的分析,則獲得高分的可能性不大。

全國Ⅱ卷:家國情懷

嚴寅賢:全國Ⅱ卷作文題凸顯考查學生的家國情懷。

其挑戰有二:一是考生須對不同時期的中國近現代史有較為清晰的認知,否則難以駕馭全文寫作;二是考生要以當事人的身份,要有源於心底的家國情懷,真心寫出對國家、社會、民族和歷史的熱愛、希望與憧憬等等,否則很可能行文流於空乏。

其實,這對中學語文教育的警示作用也十分鮮明。長期以來,中學生作文的假大空可謂積重難返。一味追求與其年齡、閱歷不符的語言高大上,寫游離於主體生命之外的空心作文現象,亟待糾正。

和全國Ⅰ卷作文題相同的是,全國Ⅱ卷作文題對體裁要求同樣明確,即考查應用文寫作。考生可任選演講詞、書信或讀後感完成作文。近些年來,中學作文教學文體淡化現象日趨明顯,全國卷適時匡正,很有必要。

全國卷Ⅲ:漫畫作文

「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

郭茂全: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Ⅲ的作文是「漫畫作文」,題中的漫畫呈現了一位愛崗敬業、愛生樂教的教師形象,考題聚焦於當前教育領域的「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等新時代熱點話題,與學生的生活聯繫密切,貼近現實,貼近考生,便於每一位考生在寫人、狀景、敘事、抒情、論說時調動自己的生活素材與情感積累,也達到了育人的目的。

如果是記敘文的寫作,考生一般會關注教師品德、師生交往,寫作中尤其要重視寫作視角、構思立意與語言表達,否則很難寫出新意。考生要緊密聯繫材料提供內容,不能直接套用相關作文。

議論文的寫作則要視野開闊,關注身邊的敬業愛崗的教師代表,還要關注教育發展與社會發展的聯繫;關注教師品德與人才培養,重視身邊事例與典型事例的結合。

漫畫中的「提示語」應成為考生重點關注的內容,寫作中可結合個人的高中生活等校園生活,但應以師德為主旨,所舉事例也可該拓展到自己熟悉的高中校園之外,事例的選取不能狹窄單一。

整體來看,試題通過展現新時代的優秀教師形象,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職業觀,培養考生樂於奉獻、懂得感恩的品德。試題不僅考查考生如何從優秀教師身上汲取到榜樣的力量,考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感恩、愛崗的思想品德,同時考查學生如何在熟悉的主題與題材中表現出創新思維能力與準確、形象的語言表達能力。

北京卷:「文明的韌性」或「2019的色彩」

管然榮:今年北京高考大作文依然考採用「二選一」的形式:議論文和記敘文,一個側重理性,一個側重感性。

「文明的韌性」,引導考生深入領悟中華文明「韌」的精神內核,通過對中國歷史的回眸、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現實需求的思考,激發其領悟中華民族的品格與精神,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認同。

題目提示考生可以從中國的歷史變遷、思想文化、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及中國人的品格等角度加以多維度聯想思考。題目要求考生能夠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讓不同層次的考生能有話可說,激發他們的寫作潛力。

「2019的色彩」,要求考生選擇一種色彩,用形象去表達對2019年的感受和認識。2019年是有特別意義的一年。題目引導考生將自身的成長置於國家發展前進的歷史進程中,在時代發展的宏大背景下,以一種家國情懷,思考青年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

同時,題目要求考生將這種思考賦予一種色彩:可以是代表收穫與輝煌的金黃色,可以是代表熱烈與激情的鮮紅色,可以是代表希望與繁榮的綠色,可以是代表高尚與宏遠的藍色……考生可以講述故事,也可以寫抒情散文,給形象思維能力強、文學表達水平高的考生預留了足夠的展示空間。

天津卷:國家的前途

管然榮:今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題目延續了近年來的命題傳統,直面社會現實,著意引導學生關注他人、關注社會,關注自我心靈世界的成長,倡導積極健康的家國情懷。

作文以「愛國情懷」為主題,選擇方志敏、陶行知、黃大年三位仁人志士的名言構成的材料,形成一個既有限制性又有開放性的的言說情境;分別表達對祖國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個人對國家責任擔當。

該作文試題積極倡導了「家國情懷」、民族的責任,獻身人類歷史發展的人生觀、價值觀。要求考生從祖國發展的宏觀背景下談一談個人成長問題,在家國情懷中將大小兩個層面有機地結合起來

命題富有鮮明的關注社會現實的人文情懷,啟迪考生體悟愛國主義精神內涵,深入思考個人與國家、民族、人類的關係,感受理想信念對引領新時代青年接續奮鬥的重大意義。從審題的角度看,不難為考生,很富有命題人文關懷。

這樣的作文題首先可以從中得到一種基於「立德樹人」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積極展現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培育學生關注社會現實的人文情懷。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由此看來,該試題的學科價值導向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如何引導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在與時俱進中發揚光大;如何幫助學生及時建立起適應生活的新需要的寫作意識,這不僅是高考作文命題鮮明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是語文教育教學應該恆久堅守的人文主題。

上海卷:中國味

汪鋒:上海考題延續以往的生活啟示型風格,與以往的相比,還是略有變化,思考的方向性上比以往更為明確,在思想的容納度上則由於明確而收緊了不少。

考題以音樂為喻,引導考生集中探討見多識廣與發現自我的辨證關係,切中當前全球化的時代特點,當我們的青年面對歧異浩瀚的文化多樣性之時,如何能不迷失自我,又能坦然接納他者,實在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考生的表達重點或許要落在自己在對比中逐漸發生的認知變遷上,即,要有接觸之前的舊認知與接觸多樣性後的新認知,而且這一新舊轉化要符合情理,能打動人,則為上佳之作。

這個考題的思維難度並不高,在比較中看中國,從世界看中國,經過改革開放這麼多年,基本已經成為常識。難就難在表達上,如何結合考生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巧妙的角度來闡述這一常見的道理,讓讀者點頭認同,還不覺得老生常談,別有興味,很是考察學生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

當然,這也是材料題常見的風格,如果在限制性上有能力梯度考察的設置,或許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同時又不束縛,這是我們對此類作文題的期許。

江蘇卷:物各有性,事猶是,人亦然

嚴寅賢:簡潔明快,直截了當,一改以往高考命題作文老面孔———2019江蘇高考作文題型令人耳目一新。

主題鮮明,內涵深邃,體現傳統文化精髓,是江蘇題的亮點之一。

「物各有性」,此之謂堅守、本質與初心。三軍可奪帥 ,匹夫不可奪志,是為物各有性,體現的是中華民族所推崇的大丈夫風範。「五味調和」,「共存共生」,則彰顯中華民族堅守海納百川、各美其美、美美共享的民族精神。寥寥數語,字字璣珠,「秒顯」民族文化之璀璨。

觀點鮮明,江蘇卷亮點之二。

明在「物各有性」和「共存共生」,明在既堅守民族文化、又接納文化的多樣性。此類命題將有效規避考生的宿構和套作。

立意開闊,江蘇卷亮點之三。

區區幾十個字,卻給考生提供了極開闊的立意空間。考生既可以從宏觀國際關係高談闊論文化互鑑,也可以就微觀人際關係娓娓道來,亦可中觀,就企業、團隊之間關係談自己的看法,既堅守自己,又包容、借鑑他人。

此類作文題目對考生的挑戰是:關注社會、準確把握材料內涵非常重要。

浙江卷:作家與讀者

郭茂全:2019年高考語文浙江卷作文題給出材料,讓考生自定立意、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來寫作。與去年浙江卷作文題中有關 「浙江精神」的話題相比,因題目中所述作家生活並不是考生非常熟悉的內容,使得審題難度有所增加,也更具開放性。

本作文考題潛移默化地引導考生學會換位思考、尊重他人,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同時引導考生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牢記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責任與義務,為創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作文題目考查考生的辯證思考能力與想像力。考生在針對「作家中心」的觀點與「讀者中心」的觀點既要說明其現實表現,分析其內在理據,還要分析兩種觀點的偏頗之處。

考生在分析中要有辯證思維,同時所述事例要充分,評判要儘可能全面,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追求中,作家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導向,創造優秀的作品,同時考慮到不同層次讀者多樣需求。

在具體的寫作中,考生一方面要「想像」自己是創造生活的「作家」, 還要把自己的生活當成「作品」,在此基礎上論述對待「讀者」的看法,以及對待「生活」的正確觀念。

考題要求考生作深入而廣闊的文學思考與社會思考,要在作家、作品、讀者、生活等要素中理解各要素之間的密切聯繫,同時思考新時代青年人如何處理好自我與他人、個體與社會的關係,思考在藝術創作與社會生產中如何處理好經濟利益與社會價值、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等方面的關係。

浙江卷作文題同樣考查學生的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考查考生對現實問題分析能力以及綜合性的語文素養。

來源:本報記者 陳鵬、靳曉燕、姚曉丹整理

責編:王子墨

編輯:孫小婷 常瑩

相關焦點

  • 天山網:高考作文考生說難專家稱好說明什麼
    天山網:高考作文考生說難專家稱好說明什麼 而在網絡上,有網友直指這個題目的不嚴謹、不科學,而專家卻對題目稱好,稱這個題目給了考生想像的空間和發揮的自由。(6月8日現代快報)  每年的高考作文題,都會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語文考試結束後,現代快報聯合搜狐網教育頻道第一時間針對全國各省作文題目,特別設置了一組「最作文」調查問卷,邀請網友吐槽高考作文。截至6月7日18時, 共有194803位網友參與了投票評選。
  • 都說今年高考有點難,那麼錄取分數線會降低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高考結束也有一段時間了,在分數還沒出來前,考生們在家如坐針氈,根本不敢放肆地去玩,要是考不上大學該怎麼辦呀?所以這一階段的考生都希望今年錄取分數線能直降一個檔次,自己考上大學的機會就大大增加。小編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都說今年高考有點難,那麼錄取分數線會降低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 刷屏的高考滿分作文,為啥被刪了
    標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引發人們熱議。4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針對前述引發熱議的高考滿分作文,他們正在了解情況中。有專家稱該作文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也有專家稱其堆砌、辭不配位;還有網友稱其晦澀難懂。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相關稿件披露了前述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
  • 刷屏的高考滿分作文,為啥被刪了
    但點評專家同時也指出,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文字表達如此學術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學生能做到的。「當然,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4日,記者多次致電陳建新,截至發稿前,電話未接通。「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質疑:怎麼就不能大方的來一句讚美呢?
    ,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所有的引證也並非為了充門面或填充字數,而本屆高考,用這樣的方式引證各種名人名言的作文太多了。大方的來一句讚美這麼難嗎?作為一篇高考滿分作文,未必一定要完美無缺,無可挑剔。一篇作文要寫好,要高分,甚至滿分,無非是做到了以下五點:(1)準確性:立意精準,不偏題,不跑題,有的放矢,有邏輯,不做無病呻吟。
  • 2020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目已出爐,高考作文題目你覺得難嗎?
    有網友說全國1卷不好寫,讀不懂;也有網友說上海卷一如既往的簡潔;還有的網友說江蘇高考作文還是一騎絕塵的深奧難懂,大家認為今年高考的作文題目難不難?大家對哪一年的高考作文印象最深,題目是什麼呢?(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 高考的「神仙作文」,卷面整潔如印刷,老師都不捨得扣分
    每次考試前,老師都會提醒,不僅要仔細的審題,還要保證卷子卷面的整潔,而有一名學子,擁有一手漂亮的好字,卷面整潔仿佛是印刷一樣,就連老師也不捨得扣分,她就是去年的高考狀元溫卓越。高考的「神仙作文」,卷面整潔如印刷這是一份高考卷子,給人第一感覺就是卷面非常的工整,沒有任何塗抹和修改的痕跡,這種試卷會給判卷老師留下非常好的印象,甚至有時還會給出「感情分」。
  • 專家分析各地高考最難作文排名 北京考題居中上
    不算出人意料比較難於創新本市作文比湖南的簡單比廣東的「撓頭」多位一線專家分析--  各地高考作文比難度北京居中上  今年的高考落下了帷幕,其中,最受關注的高考作文首次直擊了當前的重大話題。  專家組較為集中的觀點是,這是今年全國各高考卷中最難的一道作文試題。  專家組告訴記者,湖南高考作文審題難,立意也很難。考生對這句詩理解不夠準確或者對詩句深層含義挖掘不夠,都會導致該作文寫完後離題萬裡。而即使在審題準確前提下,給出恰當的立意也存在著不小的難度。
  • 高考裡的「印刷體卷面」,真的都是學霸寫的嗎?老師:不捨得扣分
    志願填報結束之後,就意味著今年這場叫做「高考」的無聲戰鬥落下帷幕了。但是關於那些高考中誕生的「傳奇考生」,卻將繼續成為老師以後教導新學子的示範例子,一代一代的成為榜樣。在1分就能差距百人的高考中,卷面分一直深受老師強調,卻很受學生的「質疑」,卷面分究竟有沒有用呢?
  • 2020年北京高考作文之《一條信息》:祝你快樂
    前言:7月7日高考正式開始,很多平臺都在鼓勵大家參與高考作文寫作,一起用行動給所有高考學子鼓勁,加油,打氣。在看了2020年各大省市的作文寫作要求後,北京卷的第二個作文選題「一條信息」深深吸引了我,它讓我想起了我的好友佳佳。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是以「一條信息」為題來進行創作。
  • 一臉問號:滿分作文不建議模仿,為何還給滿分呢?
    答:至少是能讀懂的吧!  問:一般人讀不懂,就不是好文章嗎?  答:......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火了,閱卷專家稱讚其「文字的老道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高考作文不是日常對話,高考作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考察考生的閱讀量、知識面。  這麼看的話,該考生對於相關知識獲取,以及思考的深度已經在這篇文章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給高分並不為過。  對一位高中生來說,這樣的詞彙量和閱讀面當然是值得驚嘆的。
  • 拜託,你們是不是對高考作文有什麼誤解?
    而主要的批評觀點,以知名作家馬伯庸的一句「辭不配位」作為總結。 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這篇滿分作文的點評是這樣說的,「它的每一句話都圍繞著個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會的期待之間的落差和錯位論說,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所有的引證也並非為了充門面或填充字數。」
  • 廣東高考文綜理綜都很難 英語作文很有現實感
    高考次日感受:   文綜理綜都難於往年英語作文很有現實感   「感覺高考就像過山車,一科難一科易,讓人一會歡樂一會憂!」高考結束,從華師附中走出來的理科考生阿明稱,今年數學和綜合科考題明顯難於去年,「綜合科有好幾道題沒有做出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 專家: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也有閱卷專家認為,「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對此,記者採訪了有著多年高考作文閱卷經驗的專家。專家表示,評價高考作文的標準不應當千篇一律,「最美的花應有許多朵。」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浙江滿分作文引發「說人話」爭論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
  • 高考作文題遭吐槽「看不懂」 專家:應試教育作祟
    各地樣式各異、角度新奇的作文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一些題目迅速因為「不知所云」、「晦澀難懂」走紅網絡。專家表示,近年來高考材料作文題目頻遭吐槽,其實多源於應試教育思維作祟。今年高考語文科目,部分省市仍然延續自主命題,全國統一命題的試卷分為新課標一卷和新課標二卷。因此,今年全國31個省份的高考作文題目共有16個。
  • 高考滿分作文錯了嗎?
    (二)本以天上人自嘲奈何天賦以庸人才不配志志難平志不配才才氣短兩眼看天天不語天知你我自知命批語:蓄力潛水,待時而動!天予其賦,其不受天!知天命而不自知,勇氣可嘉!梁啓超先生曾在《中國少年說》寫道:今天的責任,不在別人身上,全在我們少年身上。
  • 一年級生字都不會寫,怎麼寫作文?老師:會說也行
    前兩天有個家長留言給我,說他們學校要參加一個徵文活動,要求全員參加,這也就意味著,一年級也要寫作文。那位家長很是氣憤和不解,「孩子剛上一年級呢,怎麼寫作文,拼音都沒學利索呢!」「難不成到最後,要靠弄虛作假,家長幫忙?」
  • 關注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晦澀難懂引熱議!專家:不希望學生模仿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作文難,難在哪?!本月底,中高考作文論壇專家現場為你傳授秘笈!
    作文難,難於登天!寫作文,一直是讓學生最頭疼的一件事。才是你覺得作文難的原因,作文表示:這!個!鍋!不!背!好消息來了!8月28日「大光明眼鏡杯」中考同題作文競賽組委會決定舉辦中高考作文專家論壇活動誠邀您來參加!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到底值不值得滿分?
    也許真的有人不知道,那再次說一遍,叔沒參加過高考,而且念書的時候作文每次得分也並不太高,經常跑題。所以接下來我說的每一句話,你看完一笑就好了,不要當作參考,更不要把它當成語文老師那種建議和意見,否則吃虧了,叔也賠償不了你什麼,一句對不起一毛錢可能都不值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