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Q人群的福音:新技術或將使同性繁殖成為現實

2020-12-27 荔枝網新聞

  圖片右側為一團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簇。如果條件適宜,其中每個細胞都可以發育成精子或卵子細胞。

  目前,同性情侶只能藉助他人的遺傳物質繁殖後代。體外配子技術則能讓他們/她們擁有自己的寶寶。

圖為陳迪和阿曼德·克拉克在實驗室中。

  一些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已經被培育成了配子前體細胞。但下一步還要困難得多。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人造精子和卵子成為現實,孩子的「父母」是男是女將不再重要。

  蕾娜塔·莫雷拉(Renata Moreira)一歲大的女兒剛剛開始學說話。她稱呼蕾娜塔為「媽咪」,叫她的另一位母親「媽媽」,即雷內塔的前妻勞麗。她們的精子捐獻者是蕾娜塔的弟弟,被她們的女兒稱呼為「Duncle」,也就是英文「捐獻者叔叔(donor uncle)的縮寫。

  「說實話,我之前從來沒動過要孩子的念頭,因為我不認識這樣的先例。」莫雷拉將她女兒的故事娓娓道來。但當她2013年在紐約的一間酒吧裡遇見勞麗時,同性婚姻運動正如火如荼。兩人決定結婚時,由於新法能夠保護LGBTQ家庭的權益,很多朋友都開始組建家庭,莫雷拉和勞麗也有了這樣的想法。

  她們花了幾個月時間做研究,仔細思考了什麼對自己的家庭最為重要。最終兩人決定,一定要與孩子有血緣關係。「不是說我們對領養有意見,」莫雷拉表示,她現在是一家致力於提高LGBTQ家庭權益的非營利性組織「我們的家」(Our Family Coalition)的執行總裁,「但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延續家族血統。」

  莫雷拉是祖上有葡萄牙血統的巴西人,勞麗則是義大利人。由於兩人都希望孩子能延續自己的血統,她們請莫雷拉的弟弟捐獻了精子,勞麗則負責提供卵子。她們的醫生通過體外授精技術,將受精卵在培養皿中培育為胚胎,然後植入莫雷拉的子宮中。

  雖然社會對同性父母的偏見已在不斷減輕——距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威廉士研究所統計,已有600萬美國人的父母為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或跨性別者——但如果LGBTQ家庭希望孩子與自己有血緣關係,仍有很多要考慮。這些同性夫婦必須經歷重重考驗,如個人價值觀、技術、醫生、捐卵者和捐精者、或代孕母親等。

  但情況不久就會改變。如今科學家正在研究體外配子技術(簡稱IVG),將體細胞轉化為精子或卵子。這樣一來,同性夫婦也許便能只用自身遺傳物質繁殖後代,而不再需要別人的卵子或精子。

  體外配子技術的研究已經進行了20年。但一直到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開展了相關研究,這項技術的春天才真正到來。2006年,他找到了一種轉化人類體細胞的方法,就連容易採集的上皮細胞和血細胞都能被轉化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這些幹細胞在重新編程後,可轉變為人體內的任何細胞。而在這項突破之前,生育醫學界的科學家使用的幹細胞僅能從冷凍人類胚胎中採集,不僅相對受限,也備受爭議。

  2016年,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成功將小鼠尾部採集的細胞轉化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接著將其轉化為卵細胞,最終培育出了幼鼠。不過該技術還需充分完善,才能用於培育人類生殖細胞。

  如果該技術切實可行,可能將首先被用於治療不孕不育,將患者體細胞轉化為卵子或精子。但該技術還可用於更複雜的情境:將男性細胞轉化為卵子,女性細胞轉化為精子。這對將成為生育醫學領域的重大飛躍,將大大轉變人們的家庭概念。

  生殖細胞

  目前有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希望將此前的小鼠實驗套用於人類,將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轉化為精子和卵子。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幹細胞生物學家阿曼德·克拉克(Amander Clark)在該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帶著筆者參觀了實驗室的開放區域,並向筆者介紹了專攻人造配子的中國博士後研究員陳迪(音譯)。筆者被帶進一個小小的房間,裡面有一臺顯微鏡,一臺冷藏孵化器,以及學生們用來研究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的生物安全櫃。在陳的邀請下,筆者在顯微鏡中看到了一些新培育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看上去就像大個的變形蟲。

  克拉克指出,要讓這些細胞變成可存活的卵子或精子,主要工作分為六步。這些步驟在小鼠實驗中均已實現,但套用到人類身上則困難得多。(2016年,有科學家宣稱成功將人類體細胞轉化為精子細胞,克拉克稱其「有點意思,但目前還沒人成功複製這項實驗。」)目前為止,還無人能成功培育出人造人類卵細胞。

  克拉克團隊和其它實驗室目前主要卡在了第三步上。將體細胞轉化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之後,第三步便是將其轉化為精子細胞的早期前體。在小鼠實驗中,日本研究人員林克彥(Katsuhiko Hayashi)將前體細胞與從受孕12天的胚胎小鼠卵巢中採集的細胞相結合,最終培育出了一個人造卵巢。該卵巢產生的細胞隨後經歷了性別分化(即第四步)和減數分裂(第五步),最終成為真正的配子(第六步)。

  其他研究人員,如劍橋大學的阿奇姆·蘇拉尼(Azim Surani)和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的雅各布·漢納(Jacob Hanna)等,已經用人類胚胎幹細胞和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實現了第三步,成功將這些細胞轉化為能夠形成精子或卵子的前體細胞。蘇拉尼此前的學生、如今就職於京都大學的齋藤通紀(Mitinori Saitou)也取得了這一成就。

  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他們的研究產物相當於人類胚胎發育17天時所處的狀態。但下一步,即將這些前體細胞培育為成熟的精子與卵子,則是一項「極為重大的挑戰」,蘇拉尼指出。這需要科學家重演人類天然發育中歷時近一年的過程。並且在人類身上,我們不能像小鼠實驗一樣走捷徑,從其它小鼠體內採集胚胎卵巢細胞。

  克拉克將培育人造人類配子的後三步稱為「成熟瓶頸」。

  筆者在顯微鏡下看到的類似變形蟲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被盛在培養皿中。隨後陳將培養皿拿走、放進生物安全櫃中。接著,他將這些細胞分離出來,放入另一個培養皿,並向其中注入含有蛋白質和其它營養物質的液體。他讓這些細胞在孵化器中放置一天時間,然後再將它們放入新的培養皿,並加入更多營養液。約四天之後,這些細胞逐漸發育為一團沙粒大小的球體,已經到了肉眼可見的程度。這個球體中便含有配子前體。克拉克的實驗室和其它國際團隊正在對其展開研究,分析它的性質,並希望它能提供有用線索,幫助科學家走到第六步,最終培育出人造人類配子。

  「我認為接下來10年之內,我們便能培育出研究級的配子了。」克拉克表示。將這項技術商業化則要到更久之後,並且目前還無法預測它的成本有多高。

  即便到那時,同性生育仍將面臨一項重大生物學障礙:女性體細胞中只有兩條X染色體,科學家要設法將其轉化為X和Y染色體各一條的精子細胞,或者反過來,將擁有X和Y染色體的精子細胞轉化為有兩條X染色體的卵細胞。這兩種想法是否可行,在過去十年中一直備受爭議。十年前,一家關於幹細胞、倫理和法律的國際協會「辛克斯頓小組」(Hinxton Group)預言,用女性細胞培育精子將「極其困難,甚至無法實現」。但諸多基因編輯和細胞工程技術也許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2015年,兩名英國研究人員報告稱,女性「在理論上可以共同培育後代」,只需將一名女性的遺傳物質注入其同性伴侶的卵細胞即可。這樣一來,兩人的後代只可能是女孩,「因為細胞中沒有Y染色體」。

  還有另一種可能:女性可以藉助該技術實現單性生殖,即「童女生子」。

  問題是,我們的社會是否希望這種技術成為現實?又有多少LGBTQ家庭會選擇採用這一技術?現有的先進生殖技術已經大大豐富了我們的選擇,並使之前無法生育子女的群體也得以生兒育女。我們的家庭概念已不再僅限於傳統的「核心家庭」。很多單身父母也將卵子或精子捐獻者視為家庭成員。許多LGBTQ家庭都是朋友或親屬相互合作的結果,他們捐出自己的精子或卵子,然後共同撫育子女。

  因此,社會和法律觀察員已經在思考人造配子對家庭形態的潛在影響。如果這項技術意味著女同伴侶不再需要精子捐獻者、或者男同伴侶不再需要卵子捐獻者,「準父母們就更容易保留家庭的完整和隱私。」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法律教授索尼婭·蘇特爾(Sonia Suter)指出。

  諷刺的是,這一技術也能幫助人們組建傳統的生物學核心家庭。「合作生育顯著改變了人們對家庭的定義,並為婚姻平等運動奠定了基礎。」加州大學哈斯廷法學院的法律教授拉迪卡·拉奧(Radhika Rao)表示,「體外配子技術不僅沒有挑戰異性戀維護者的價值觀,還可能將其延續下去。」

  這也是蕾娜塔·莫雷拉不確定自己是否會選擇該技術的原因。「這也許會使我們錯過挑戰和擴展家庭概念的絕佳機會。」

  但科學家研發新的生殖技術,不是為了限制、而是為了豐富人們的選擇。例如,卵子冷凍技術和體外授精技術讓女性得以暫停、甚至延長生物鐘。在今後幾十年中,體外配子技術可以讓原本無法擁有親生子女的人延續自己的血統。這將使人們能夠更加自由地構建家庭,滿足自己的價值觀和心願,並推動人類進化向全新的方向發展。(葉子)

了解更多信息 歡迎關注科學探索微信公眾號及微博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加載中

相關焦點

  • 生孩子無需男女搭配,IVG 技術讓人類實現單性繁殖 | 潮科技
    文中介紹了一種讓單性繁殖成為現實的技術IVG(in-vitro gametogenesis)發展,並告訴我們當人造精子和卵子成為現實時,寶寶「父母」的性別將無關緊要。女性可以有精子,男性可以有卵子。女權主義將得到終極實現。
  • 萬裡路漸進鏡片中國首發 40歲以上人群又迎來新福音
    萬裡路漸進鏡片中國首發 40歲以上人群又迎來新福音 當今中國社會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目前老齡人口的平均佔有率已高達5%左右。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正成為社會性話題,漸進鏡片做為老齡人口提升生活品質的較佳視力解決方案,在中國的市場潛力巨大。 但目前中國市場的漸進片滲透率僅為2%,而歐美國家的漸進片滲透率已達20%。中國適齡消費者對漸進片的知曉率過低,普遍不了解老花的成因和較佳決絕辦法,不能正確認識老花。
  • 生物洗髮技術將成為一片新藍海,酵素洗護成新寵
    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執行秘書長劉洪海強調,在提升頭髮健康方面,科技創新非常重要,化妝品洗護行業需實現更多的技術創新,培育新品牌,以解決國人的頭髮健康問題。 !對此謝志輝表示,有些成分對頭髮健康是不利的,例如矽油、陽離子調理劑阻止了頭油在頭髮上的正常傳輸,皮脂不能滋養頭髮,反而留在頭皮上,造成馬拉色菌的繁殖,甚至出現頭皮炎症;而過度清潔脫脂則會導致毛鱗片受損,頭皮受強表面活性劑的刺激和破壞。 《報告》指出,養護髮產品、防脫類產品、生發類產品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具備強市場競爭力。
  • 中國家庭|從同性家庭的隔代照料看「新家庭主義」的實踐
    因此,形式婚姻以及輔助生殖技術成為同性生育的一種選擇。不過,研究者發現,同性戀者的生育不僅是回應社會期待的結果,也可能是自主的追求,儘管這種追求可能被視為對父母的某種「補償」,並且建立在期待父母提供照料的基礎之上。事實上,生育子女為同性戀者提供了向原生家庭「出櫃」(向家人表明自己的同性性傾向)、獲得父母接納的途徑。
  • 日《外交學者》:中國會讓同性婚姻合法化嗎?
    該報導稱江蘇省已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相關視頻截圖的內容說,江蘇已列入全國的試點計劃,暗示指出同性戀最終或許會在全國各地具有合法性。文章指出,由於中國主流媒體並未提及任何此類計劃,上述視頻截圖有可能是偽造的。許多網民推斷認為它是用Photoshop圖像處理軟體做出來的。然而,圍繞這些截圖引發的討論讓人們了解到網民們對同性婚姻的有趣看法。一位轉貼截圖的網民說,「我並不知道它是真是假。
  • 同性伴侶如何生子?
    這不禁讓人疑問,同性伴侶之間如何生出孩子?可能眾所周知的就是代孕,這種我國法律不認可的方式。但是對於女性同性伴侶、男性同性伴侶來說,從醫學上來說,能夠使用的技術手段又具體什麼呢? 試管嬰兒,這種技術手段在醫學上有另外一個名詞,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
  • 雌性鯊魚已生崽,雄性老鼠都抱娃,人類同性生殖還要多久?
    生物學上,將生物具有產生與自己相同或相似的新個體能力,稱為生殖能力。生殖是生命延續的必要方式,但是由於物種生理特徵、生殖方式也不同。然而在一些低等植物、低等動物中存在另一種同性生殖方式——孤雌生殖。孤雌生殖這一概念是1894年由科學家Owen首次提出,孤雌生殖的最顯著特點就是直接由卵細胞分裂,這一過程沒有任何精子參與,直接有卵細胞發育成新的個體,這一過程也被成為無性生殖。
  • 內閣通過法案,泰國或將成為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亞洲國家
    泰國或將成為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亞洲國家。泰國內閣於8日通過了一項法案,允許同性伴侶進行婚姻登記,並修改了法律,以確保同性伴侶擁有與已婚異性夫婦幾乎相同的權利。外媒指出,這或將使泰國成為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亞洲國家。
  • 【圖片故事】LES,同性相吸
    【圖片故事】LES,同性相吸果果,是一個西北某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現在在陝西從事一項技術研發工作,較好的容貌和適當的身材吸引了不少周邊的的年輕帥哥,面對眾多的追求者中,果果絲毫沒有動心,在她看來,異性之間的愛情可能更偏重於性與繁殖,可以讓她感受到真愛的卻在同性之間。
  • 尚瑞醫療共享制氧機為高海拔缺氧人群帶來福音
    但是,高海拔地區存在低壓缺氧環境,對進藏人群的身體承受力挑戰極大。為了推進「氧旺高原」產業扶貧公益項目,尚瑞醫療在進藏沿線地帶鋪設共享制氧機,實現高原供氧基礎設施的全覆蓋,為高海拔缺氧人群帶來福音。據悉,久居高海拔地區的民眾普遍心肺肥大,存在心血管疾病,且易罹患高原肺水腫和腦水腫。同時,低海拔居民進入更高海拔區域也會產生高原反應,需要吸氧。
  • YSI 可持續發展專欄 | 聊聊LGBTQIA+與現代商業
    筆者將在本文中介紹性少數群體在當代的社會權利及經濟地位的現狀及所取得的進步。* 也有人說「女同性戀」,「蕾絲邊」,「拉子」,「拉拉」等,代表會被同性的人吸引的女性。例如曾獲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k Obama)提交自由勳章殊榮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艾倫狄珍妮(Ellen DeGeneres),就是一位已公開的女同志。
  • 泰國內閣批准相關法案 認可同性婚姻
    中新社曼谷7月8日電 (記者 王國安)泰國內閣8日批准了一項法案,允許同性伴侶進行婚姻登記,並同意修訂相關法律,以確保同性配偶與異性配偶擁有相同的權利。民事伴侶法案的核心在於讓性別取向不同的人群能夠享受平等的保護和不受歧視。根據該法案,年滿17歲且一方或雙方都是泰國國籍的同性伴侶可以自願進行婚姻登記。同性配偶享有已婚丈夫和妻子相同的法律權利,包括個人財產和共同財產。未成年人可登記註冊成為同性配偶,但必須事先徵得其父母、監護人或法院的同意。
  • 「返老還童」真的存在,萊特維健NMN將讓逆齡成為現實
    不知道這樣的事情是否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呢,看著自己臉上日益增多的皺紋和不斷衰老的身體,真的期待著能有神奇的力量帶著我們重返年輕!隨著生命技術的不斷地演進,重返年輕也不再是電影裡的奇幻特效。竟會成為我們都能夠享受到的科技福利。
  • 飲料瓶繁殖植物新技術,臺長確保繁殖成功率百分百
    常聽新臺友抱怨,什麼扦插十插九死,每次都是高高興興扦插,傷傷心心抱盆哭。這一次,臺長傳授最新高科技繁殖大法,保證無論新手老手,都能百分之百繁殖成功。水仙雕刻刀(其實用美工刀就好,臺長還喜歡用修腳刀……哈哈哈)、剪枝剪筆剪刀膠布礦泉水瓶培養基質(普通種植土即可,當然最好是用水苔、泥炭土等基質)繩子繁殖大法操作步驟
  • V科普 | LGBTQIAP+....以及更多(下)
    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lifestyles/sc-lgbtqia-letters-meaning-family-0606-20170602-story.htmlKasandra.
  • 石斑魚人工繁殖育種技術
    首先是成為雌體,繼續生長後轉化為雄體。在性腺未成熟之前,不易區別出雌雄。性轉化的個體隨種類、年齡及體型而異。石斑魚每年從3月份起開始產卵,雌魚有多次產卵的特性。卵呈球形,無色透明,卵內有一個油球,屬浮性卵,水溫在25℃~27℃時約經23小時~25小時即孵化出來,未受精卵則沉入海底。
  • 《新世紀福音戰士》再掀熱潮 EVA迷瘋狂支持
    新宿某家影院門口的EVA迷隊伍   EVA迷們期盼已久的「福音戰士劇場版」第二部《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破》終於在本月27日在日本隆重上映。   該片是繼07年9月公映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之後的最新作。影片本應該在27日上午8點公映,但在26日凌晨就有大批聞訊趕去的「福音戰士迷」守在影院門口排隊等待入場,甚至還有來自香港的影迷。並在首映當天還有眾多cosplay愛好者蜂擁而至,可見該片擁有超高的人氣。
  • 這項新技術在平二醫成功開展,將為北港地區這些人帶來福音
    張媛元副主任醫師介紹,超聲引導下球囊擴張術是目前國際上新興的動靜脈內瘻狹窄微創診療技術。超聲引導下球囊擴張術克服了外科重建手術及DSA下球囊擴張術的不足,具有以下幾大優點:1、創傷小,恢復快,術後當日可用,避免外科手術及深靜脈插管;2、最大限度地保護血液透析患者最為寶貴的血管資源,避免了血液透析最終「無路可走」的困境;3、採用超聲引導技術,避免了術中射線及造影劑的危害;4、血管內實時跟蹤顯像,手術風險更低;5、隨時觀察血流情況,及時發現並存的血栓並及時處理
  • 克隆技術新突破 男人自己就能「繁殖」出後代
    這一成果有望為不孕不育男女帶來福音,並為治療性克隆帶來突破性進展。  克隆技術新突破  英國設菲爾德大學生物學教授哈裡·穆爾說:「我們已經可以(將從人類胚胎中分離出來的幹細胞)培養出原生殖細胞。原生殖細胞可以繼續生長成精子或卵子細胞。」早期人類胚胎可用人自身的皮膚細胞克隆出。
  • 「彩虹經濟」二十年,同性社交軟體Blued赴美上市
    文 | BT財經7月8日,Blued母公司藍城兄弟(BlueCity)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LCT」,發行價16美元,籌資金額8480萬美元,成為「全球同性社交第一股」。01藍城兄弟成功上市,「彩虹經濟」會迎來綻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