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靜園小主 經授權發布,有改編
兩年的MBA生活基本告一段落。
常常有人問我讀MBA的意義,付出一年備考,兩年青春,三十萬學費,對於人生是否真的那麼有價值?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
我只能說,反正我不後悔。
江湖上比較流行的MBA無用論的說法是:讀MBA就是混個圈子,沒什麼大用;混的不好的才去讀;讀了心氣高了更不好找工作——嗤之以鼻,甚至妖魔化……
江湖上比較流行的MBA有用論的說法是:開闊視野、提升格局、找尋商機……
各人有各人的見解……
我只想說,沒讀過MBA的,你先能考上了再發表意見。20:1以上的淘汰率也不是你想當然的有錢能上的。別用你的陳詞濫調,影響有理想有抱負的後來年輕人追求上進……
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大部分的名企都跟名校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比如,著名的華為基本法源自人大「華為六君子」…… 金字塔的塔尖的人不多,所以都是老熟人……
我們這級的MBA接近400人,涵蓋了各行各業的頭部企業。主流企業的各個工種,職位從創始人/CEO到部門經理,年齡從75年到93年。
各人有各人的特點,各人有各人的訴求,誰能一言而蔽之?
金山探寶——西天取經——看各自的造化了——
當然,清北人的MBA的師資屬於體制內,和中歐、長江、湖畔相比,各有特點,有心之人可以對比把握。
升職加薪當上CEO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也有,但是不多;能結識良師益友商業夥伴提升技能找到人生價值倒是很容易實現。
現在看來,在創業路上的同學收穫應該是最大的。
兩年時間太短了,就像那個什麼什麼廣告裡說的:「開始了嗎?」,「已經結束了。」
短的大部分人連同級的400名同學都認不全,有些遺憾。
如果上天給我一次重來的機會,我會過的更精彩。
從結果來看,上天聽見了,這正是:會當擊水三千裡,不負人生兩百年。
我想,這就是讀MBA的意義吧。
以下是媛媛對部分同學調研的反饋,感謝大家的支持。
陳惠琳(17級MBA):
讀MBA的原因:
1、感覺人生停滯吧,已經能夠看到退休的生活了,想突破一下。2、陪女兒一起學習。
最大的收穫:
1、看問題的角度和視角比以前更豐富了,2、獲得了很多新朋友3、生活更積極
最大的遺憾:
哈哈哈,應該更積極的參加各種活動。
秦雯(17級MBA):
讀MBA的原因:
為了學習,突破自己的管理瓶頸,從更宏觀的維度進行思考
最大的收穫:
學業生活三豐收唄:獎學金(代表知識)+一群各行各業的好朋友+跟同學結婚了(這純粹是計劃外的bonus)。
最大的遺憾:
很多好課還沒有聽過,不捨得畢業。
朱凱璇(17級MBA):
讀MBA的原因:
陰差陽錯,並沒有計劃要讀MBA。起初報MBA是因為家人希望智怡能讀一個,報名的時候就一起報了,運氣比較好,統考筆試過了。面試時感覺老師被我忽悠了,戲劇性的也通過了。如此才踏上了MBA之路,可以說是陪考,陪上了MBA。
最大的收穫及遺憾:
我倆工作經驗也比較少,沒有太多的目的性來讀這個。除了學習到知識以及結識了很多親同學之外,最大的收穫應該是變得更佛系了,對很多事情都看淡了。在讀書期間,工作也有一些變動,現在看來,如果說遺憾的話,我想當時應該報考全日制的MBA,能踏實的學習兩年。
夫妻共同讀書的體驗:
我與智怡高中時就是同班,讀MBA是第二次同班,也是緣分的使然。因為是夫妻檔,在選課的時候,為了兼顧上下班與上下課的時間,就特別注意了保持行動一致,這也導致了我倆選的課基本都一樣,在知識體系上會有些單調。很多同學會想,夫妻一起上學,是不是會很有積極性,其實就我倆來說,反而更惰性了一些。第一學期還比較積極準時,後面就越來越拖拉了。做作業及考試複習也一樣,會有依賴性,總覺得對方也在準備,可以多拖延一些,就有種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的感覺。在參加班級活動的時候,一個人去不了的話,另一個人基本也就不參加了,這點還是蠻「不合群的」。當然也有些有意思的事,比如寫論文的時候,倆人都不想寫,坐在家裡東忙一下,西忙一下,反正就是不寫論文,最後就變成兩個人搶著做家務,論文能拖就拖了。
對備考MBA的建議:
我倆的備考不具備借鑑意義,只是想通過考試的話,還是放鬆心態,佛系一點,做好取捨。
趙然(17級MBA):
讀MBA的原因:
尋找新的機會、認識新朋友、見世面,印證自己的想法。
最大的收穫:
最大的收穫除了知識,還有拓寬了自己的思路、改善了自己的性格。
最大的遺憾:
是應該和同學有更多的深入了解。
對備考MBA的建議:
帶著項目來,收穫會不一樣。
張曉超(17級MBA):
讀MBA的原因:
發展出現了困頓,為自己的工作助力,系統沉澱一些知識和人脈,為多元化的發展提供可能。
最大的收穫:
是讓自己的視野格局更廣,跨行業從同學老師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
最大的遺憾:
工作太忙,很多課沒有上,很多同學不熟悉,甚至不認識。
張軍(17級MBA):
讀MBA的原因:
提高自己和圓名校夢;友誼。
最大的遺憾:
沒跟著周華老師好好學財務和沒參加國外遊學。
附加題:
不要猶豫!趁早讀!
王松(17級MBA):
讀MBA的原因:
單純想提高自己的學歷,做以後換工作的敲門磚;
工作處於瓶頸期,迷茫狀態,讀個書靜一靜;
在北京沒有自己的親戚朋友,想有個自己的圈子,多認識一些朋友。
最大的收穫:
就是因為認識了很多優秀的同學,看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得到提升,成功轉行。
最大的遺憾:
是沒能解決自己單身問題。
附加題:
只要有一條原因想考MBA,那就義無反顧的備考吧,因為收穫遠比期望的多。
魏千城(17級MBA):
讀MBA的原因:
作為一名混跡在國企十餘年的「大叔」學生,實踐經驗比較豐富,但理論知識相對不足,本科時期的知識早已「捉襟見肘」。我來到人大MBA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回到學校系統地「充電」,為日後的管理工作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在喧囂浮躁的工作之餘,通過讀書來洗滌心靈,思考自己的問題和不足。
最大的收穫:
臨近畢業,回顧這兩年的MBA生涯,可以說是收穫滿滿!博學的老師,精彩的課程,優秀的同學,無數美好的記憶仍歷歷在目。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成為一名真正的「人大人」,烙印上了人大學子自信、務實、積極、向上的印記!
最大的遺憾:
就是有幾門心儀的課程沒有選到,期待以後還能有機會回到學校再課。
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忙碌,但來到人大MBA就要踏實享受短短的校園生活,多上幾門課,多讀幾本書,多參加幾次聚會。這段寶貴精彩時間值得我們回味一生。
孔德亞(17級MBA):
讀MBA的原因:
【在持續學習中,尋求思維求解】雖然每年都會制定自己的學習提升計劃,但當隨著工作年限和崗位的發展,遇到了一些憑藉證書、認證等知識、能力依舊無法解決或想通的事情。發現需要通過系統性的學習尋找答案,更像是在工作中,你是解決一個技術問題還是給出一個綜合解決方案,MBA對於將問題結構化、多維化等方面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最大的收穫:
逐漸認清自己,知識開闊視野。關於自己是誰?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有了進一步清晰的認識,當多學科的知識學習掃清了許多知識和認知盲點時,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同時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認清了自己不足夠優秀也不足夠努力的現狀。
最大的遺憾:
未完全實戰,未充分校園資源利用。在獲得許多前沿、經典的理論體系後,未能全面的在日常工作的應用,雖然知道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希望作為一點遺憾,在後續工作過程中警醒自己。
圖書館只有在畢業論文的幾周內頻繁的刷卡,內網的資源也只有在現在回顧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是個寶藏,雖然拖延症是改不了了,但是希望以後能充分的發掘一下身邊的資源。
曹曉丹(17級MBA):
讀MBA的原因:
我看到第一個問題就卡住了,一直在反省自己說起讀MBA的原因非常慚愧,它直接源於我家先生報了個MBA輔導班然後上了一次課就扔下不管了,我本著不浪費的原則上了課,考了試,念了書,還出國了換了半年兩地分居。回頭一想也是冥冥之中的選擇了,自己想要有成長,見世面,雖然目標還不那麼明確,但往前走總沒有錯。
收穫與遺憾
在回顧我這兩年,最大的收穫應該是打開一個開關,讓我不間斷學習和努力吧,尤其是身邊如此多優秀的同學已經這麼完美還從不懈怠。遺憾當然也有,我比較慢熱,慢慢進入狀態時一抬眼,發現已經畢業,同學們都走得太快了~
對備考MBA的建議:
對即將備考同學的贈言就是,享受你即將迎來的一切吧~這個選擇本身就意味著成長和收穫的開端~
顧華軍(17級MBA):
讀MBA的原因:
每個人的原因都不一樣,我主要是因為本科沒有考好,既是職業發展繼續晉升的需要,也是圓自己的一個夢。
最大的收穫:
還是覺得認識了很多分布在各個行業的非常優秀的同學,當然,其中有些課程還是對於工作有很大的實際的幫助。
張衝(17級MBA):
讀MBA的原因:
就是因為工作太久了,想回到學校再學習,因為以前自己理工科的,想多了解一下學商業經濟。
最大的收穫:
對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收穫非常非常大,因為我的眼中以前只有生物醫藥這個行業,來的之後,發現有做其他行業的,覺得很新鮮,豐富了我的價值觀,世界觀等。
謹以此文獻給人大商學院17級即將畢業的同學
18級正在享受時光的同學
19級即將夏季入學的同學
20級已經在備考的同學~!
靜園小主微信公眾號
個人微信號:yxlwai2001
免責聲明: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東賢學盟公眾號旨在非營利性公益傳播,部分文章、圖片引自或改編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部分作者無法聯繫,如有侵權,請作者留言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