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柑橘種植過程中,常常能遇到裂果現象,眼看著果實長大了,一旦出現裂果,就完全失去了商品價值,出現「果實開口笑,果農皺眉頭」的困境。其實果農不需要過多擔心,裂果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一定數量的裂果是正常的,如果裂果超過10%應當引起重視,積極採取防裂果措施。
一、裂果為啥在柑橘上頻繁發生?
1、品種原因。不同柑橘品種的裂果率不同,目前容易裂果的柑橘品種有甘平、明日見等,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果皮極薄,這是易裂果的主要原因。另外,不同砧木的裂果率也不同,在生長環境、樹齡、管理水平完全相同的情況下,紅橘砧的裂果率高於枳殼砧。
2、樹勢弱或負載量過大。一般初結果的樹,樹勢生長旺盛,產量少,果皮厚,裂果少,樹體健壯,樹體儲藏的營養多,花芽分化質量高,葉果比高,裂果少。相反,盛產期的樹,結果多,生殖生長消耗了樹體大量的養分,葉果比低,裂果多。
3、天氣原因。長期乾旱後,突然遇到大雨天氣或人為大量灌水,都易裂果。樹體對水分的吸收不均衡,果肉迅速生長,果皮生長較慢,果肉的生長速度大於果皮的生長速度,導致果皮開裂,大量裂果。因此,果實生育過程中,氣溫、降雨量等不均衡都容易導致裂果。
4、微量元素缺失。樹體缺少微量元素也容易裂果,特別是缺少鈣和硼。鈣是植物的結構組分元素,鈣元素能與支柱中的果膠結合,形成更多的果膠鈣,其生理功能與細胞壁密切相關,能夠加固植物結構,提高果皮的韌度。硼元素與細胞膜形成有關,參與分生組織的細胞分化過程。我國果園70%以上都缺硼,特別是山地果園尤為嚴重。
5、病蟲危害。柑橘病蟲害防治不到位易裂果,如日灼、潰瘍病、椿象等。
二、果農遇到裂果現象,該何去何從?
1、合理灌溉。果實膨大期保持土壤水分平衡。若高溫乾旱超過10天,應立即通過人工灌溉,保持土壤溼潤;若持續陰雨,應及時排除桔園積水。切記不能在持續高溫乾旱後突然大量灌水,這樣極易導致裂果。
2、科學施肥。施用還陽肥時,根系處於生長的高峰期,通過開溝增施有機肥,能促進根系生長。施用壯果肥時,應以鉀肥為主,氮肥次之,少施磷肥,開溝施肥效果更佳。柑橘幼果期對鈣肥的需求量較大,6-7月通過葉面追肥,及時補充鈣、硼等微量元素,可以有效緩解裂果。
3、預防病蟲害。一是在夏季連續高溫乾旱時,及時灌溉或葉面噴水,還可以在果實外部向陽面粘貼白紙,預防日灼;二是加強病蟲害防治,減少潰瘍病、椿象等病蟲害導致的裂果。
4、適當中耕。冬季低溫來臨前,進行中耕鬆土,改良土壤理化性質,為根系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
5、生草栽培。春季果園內進行自然生草或人工種草,改善果園環境,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起到保墒效果。夏季有利於果園溫度和溼度的穩定,有利於天敵的生存。
三、小結
橘農在面對柑橘裂果病的時候切不可慌張,在調查發病概率的情況下,綜合考慮自家果園可能存在發病因素,並結合實際生產條件進行,採取以上提到的這5種防治策略開展針對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