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章魚能預測足球比賽結果,聽說過科學家能預測氣候,你聽說過7歲的能預測自己的高考分數嗎?有個小姑娘還真就做到了,而且預測得還挺準。她就是今年考上北大元培學院的唐楚鑰。
就在今年高考第一天,唐媽媽發了個朋友圈,回憶女兒曾在武漢大學學院留下的豪言壯語:「我以後高考最低600,最高720」。結尾唐媽媽還祝福女兒可以高考順利,如願以償。公布成績那天,唐媽媽驚呆了,女兒7歲時的預測居然成真了,而且還超額完成任務,考了725分,而且是湖北省今年的理科狀元!唐媽媽喜出望外。
7歲立志要考好大學,18歲實現夢想,唐楚鑰是怎麼做到的?
少年立志,目標高遠
說起唐楚鑰是怎麼許下豪言壯語的,是這麼個故事。當時媽媽帶著小楚鑰和幾個小夥伴去武大玩,小楚鑰問媽媽很喜歡武大校園,就問媽媽要考上武大得多少分,媽媽說至少600分。小楚鑰又問高考滿分多少,媽媽說750分。於是就有了小傢伙的這一番立志。可見7歲的小楚鑰就已經有了精英意識,對自己未來的定位一點都不低。
所謂常立志不如立長志。我們成年人尚且沒有勇氣去立下一個長遠的目標,要靠分割的方法一點點摸索前行。一個7歲的孩子卻有信心向一個很遠很高的方向許願。這也許是因為孩子沒有經歷過現實的打磨,沒有被惰性拉扯,他們的樹立目標的時候就不會去考慮太多所謂現實的問題,而是跟隨自己的內心,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就許下什麼樣的願望。從小樹立一個高遠的目標,在今後求學的道路上,如同大海前行有了燈塔。前路不再渺茫,所有的努力都有了方向。如果有一天累了、倦了,看一看年少的夢想,再一次為自己注入力量。
獨立制定學習計劃,鍛鍊思維
不同於其他孩子,唐楚鑰的學習不太需要家長過多幹涉,而是自己養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她說,自己初二之前對學習沒什麼概念,那時父母也只是偶爾管一管。後來她意識到,自己想要考上好大學,首先考上好高中。看看自己的成績,她感受到了目前的狀態和夢想的差距。從那時起,她開始鑽研學習方法,在完成學校作業以外,她會自己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梳理知識架構。
可以看出,唐楚鑰的邏輯思維很強。我們聽到過很多學霸分享學習方法的時候都有提到過自己梳理知識結構,總結知識點。那是不是我們買學霸的筆記,或者讓老師總結,孩子抄筆記就可以了呢?筆者不這樣認為。梳理知識結構不是把知識堆砌在一起,幾種死記硬背。重點其實是在這個梳理上。梳理結構、總結知識點的過程其實是自我總結,查缺補漏的這樣一個過程。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把知識前後聯繫在一起,總結他們之間的邏輯關係,用自己的方式加強記憶。可以說,每個孩子都應該自己獨立完成梳理知識結構的過程。這等於把課本又自學了一遍,把知識真正變成自己的。
可能有些家長會說,我的孩子寫作業都困難,更別提梳理知識點了,那需要有一定的學習基礎才可以做到。如果說學霸可以在總結知識點的時候,把課外的部分填充進去,做一個複雜的難度很高的梳理,那學渣和基礎薄弱的孩子可以做一個淺顯的,簡單的梳理。重點不在難度上,而在梳理的這個邏輯思維過程。可見,在幼兒園或者更早的時候,父母應該要有意識的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不要只顧著給讓孩子死記硬背,強迫孩子學習,讓孩子對吸收知識產生了牴觸,思維生鏽,學習只會越來越難。
有需要向父母尋求安慰
學習可以依靠自己,學校和老師可以起到約束的作用,唐楚鑰的父母可以說比較輕鬆。那他們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楚鑰說,當自己感到挫敗,或者對考試感到有壓力時,會向父母尋求安慰。她說,媽媽的心態很放鬆,這一點對自己影響很大。每次她為學習感到緊張、擔憂的時候,媽媽都有辦法讓自己輕鬆下來,輕裝上陣。
相比之下,我們很多家長反而是給孩子加碼、加壓,生怕孩子沒有壓力不愛學習。看到楚鑰和她的媽媽,我會感覺對孩子的教育上,也許最開始做對了,以後就會很順利。媽媽在楚鑰小的時候為她種下夢想,楚鑰有了動力,自己想辦法向目標靠近,一路上媽媽陪伴、安慰。這樣的成長過程簡直是教科書一樣的例子。
強迫得來的結果始終不能長久,教育孩子要在關鍵期樹立格局,在奮鬥期給予支持。反其道而行之,結果往往不如所願。您還有什麼教育孩子的高招?歡迎評論區留言跟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