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世,兄弟姐妹為什麼逐漸老死不相往來?3個人講述親身經歷

2020-12-23 軒娛軒尋

或許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隔海相望。軒娛軒尋,自由撰稿人(百家)。在字裡行間,與您一起修行,品百態人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作伴修行。可以先收藏再練哦~

導語:

父母健在時,總希望子女們能好好相處,父母不在了,有什麼事,兄弟姐妹之間可以相互幫襯彼此有個照應,因為都是一脈相承血濃於水的親情,是自己家裡的人。

有的家庭也確如父母所希望的那樣,即便父母不在了,彼此之間也還是一個大家庭,逢年過節都會相聚,也常結伴旅行,大事小事互相關心,相處和睦。

而有的兄弟姐妹,父母健在時,還能圍在父母身邊,其樂融融。一旦父母離世了,就很少來往,有的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孟先生:68歲

我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一哥一姐,下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因父母和大哥住上下樓,平時大都有大哥照顧,我們有空就來看望父母,逢年過節必定聚在父母身邊。我們知道大哥照顧父母辛苦,很感激他,所以有關父母的養老金等,我們都沒有過問過。

七八年前,父親因病先過世了,後來大哥因突發心臟病也過世了。我就把老母親接到了家裡。本來也沒什麼,後因年老體弱,免不了經常住院看病,要用錢。母親說之前他們的錢都交於大哥管理的。去問大嫂時,她一概不知情,沒有錢。

沒辦法,就想著把父母的那間小房子處理了,給母親治病,可房產證上不知怎麼的大哥的名字也在上面,這下家裡好似炸了鍋。母親過世後,為了房產、錢財,兄弟姐妹上了公堂,也沒了親情,老死不相往來了。

朱女士:52歲

我是家裡老末,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二哥一家在國外,姐姐一家在其它城市,我和大哥雖是同城,但相距較遠,在城市的兩端。

父母在世時,過年過節,沒有特殊情況,大家都會相聚在父母身邊,為了孝順父母,再忙再遠,都會想法來看望父母。

可等父母過世了,彼此也各有各的家庭,好像就沒了共同的牽掛,除非有大事相聚,一般也沒有相聚的機會。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行動也不方便了,彼此就偶爾電話問候,見面更是幾乎沒有了。

佘女士:60歲

兄弟姐妹之間,會有合得來的,也有打鬧吵架的,小時候也不在意,打過鬧過也就算了。長大以後,也有勢利眼的,條件好的看不起條件差的。只是父母健在時,逢年過節,生辰婚嫁時還能聚到父母身邊,那也是條件好的聊得來,我們幾個條件不太好的搭不上話。

一次,小妹孩子生病,需要一筆錢,我和三哥湊了1萬給小妹,還差錢,想問二姐借,二姐不但不借,還把小妹損了一頓,「看你這日子,都要借錢過日子了,讓你家老公想法多攢錢,不要有依賴心理」。你看這話說的,如果不是急用,誰願意張口借錢。

父母過世後,我們兄弟姐妹之間幾乎不走動了。尤其是那幾個有錢的,高攀不起,他們也怕被我們沾上,索性也就老死不相往來了。

結語:

「家有一老,勝似一寶」這話一點不假。父母在,家庭的主心骨就在,也有個念想牽掛相聚的地方。父母不在了,我們似乎就成了孤兒,走向各自的歸途。但大多兄弟姐妹之間並非無情,只是各自家庭的因素,走動自然會減少。

然而也有的兄弟姐妹之間,為了財產搞得四分五裂,大打出手,鬧上公堂,從此老死不相往來,但值得嗎?畢竟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是父母留給我們的念想,世上唯一的手足之情。

(您的每一個評論、轉發、收藏、點讚都是對我們莫大的鼓勵和支持~)

相關焦點

  • 「父母離去,兄弟姐妹也散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因,很扎心
    王阿姨有4個兄弟姐妹,每年都要聚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那時候親情味道很濃,相互間都很快樂。可自從母親離世後,一家人為了醫藥費問題鬧個不停,又因母親留下來的一套房該怎麼分而鬧騰。正因一家人為了錢財鬧出彆扭,關係很是緊張,這之後兄弟姐妹就不再聯繫,過節了也沒電話,王阿姨很是傷心,她不明白好端端的一家人,咋鬧到現在這樣了。至於為何這樣,其實和父母離世有很大關係,這是為何呢?
  • 農村常言道「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下一句卻鮮為人知,心酸
    家裡有父母有兄弟姐妹,這就是最大的幸福,「兒行千裡母擔憂」也是描述家庭的含義,而在農村老輩人常說「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在世兄弟姐妹親近,因為在父母的呵護下,兄弟姐妹之間都能感覺出大家就是一體,雖然也會有些磕磕碰碰但是這種親情缺失打斷骨頭連著筋,是無法分隔的,尤其小時候,這兄弟姐妹之間都知道最親近除了父母就是兄妹,像在外面可能受到欺負,這其他兄弟姐妹都會幫著出氣,即便兄弟姐妹之間吵架打架,很快就能和好如初。
  • 父母去世後,為什麼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老農說出扎心的原因
    文/玉濁清父母去世後,為什麼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可是我們也會發現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這是每當父母去世了以後,家裡的兄弟姐妹的親密程度就越來越少,而且逐漸也就不來往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也有不少農民作出解釋而且原因是特別的現實和扎心,我們在農村也經常聽說過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人,父母不在了,兄弟姊妹就是一門親,其實也就是在說,父母在世的時候,家裡的孩子都會抱成團,聚在一起,也是一個家庭裡的主心骨,可是他父母不在了,就少了這個核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也會為著自己的家庭轉,兄弟姐妹的感情也就慢慢疏遠了,逐漸由家人變成了親人,再由親人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父母離世後,兄弟姐妹開始疏遠了,無非就這幾個原因!
    "手足情深",兄弟姐妹之間互相陪伴成長,成年之後彼此幫襯照顧,這是人之常情。不過有一個現象也很現實,很多兄弟姐妹小時候親密,長大之後有了家室開始彼此疏遠,甚至在父母離開人世之後,孩子們之間就互不往來了,這其中的原因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 兄弟姐妹爭遺產糾紛多 帳算清後老死不相往來
    土地補償款拆散姐妹情  繼承案件皆發生在親屬之間,這也是此類案件的特殊之處。從大多數繼承案件的官司不難發現,官司打到最後,帳是算清了,但親情也算沒了,原本和睦的兄弟姐妹在經歷了官司後,往往是老死不相往來。  李春紅、李秋紅和李冬紅三姐妹就是最好的例子。
  • 農村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啥意思?親戚常走動不好嗎?
    比如說,有一句話叫做「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就非常經典。乍一聽這句話總感覺有點不對勁,為什麼兄弟之間不能共財呢?為什麼姐妹之間要少來往呢?但是仔細一想還真是這個道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聊一聊。第一,兄弟不共財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幾乎所有人都逃不開一個利字,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金錢的確萬萬不能。在一個家庭,一對兄弟之間,如果合夥做生意或者涉及到金錢利益往來,往往有可能產生經濟利益糾紛。
  • 在農村,很多父母離婚後就老死不相往來
    以前上學時候我們一個學校裡只有兩三個孩子的父母是離婚的,可是現在學校裡一個班裡面有幾個孩子的父母是離婚的,都非常常見。大家對離婚都不再避諱,離婚變成了很正常的一種現象。可是在農村,很多父母離婚後都是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我身邊這樣的例子很多,有的孩子早已經模糊了父親或母親的模樣。為什麼離婚後很多父母會老死不相往來呢?難道他們不牽掛孩子嗎?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 父母離世後,很多兄弟姐妹為什麼不來往了?3個過來人說大實話
    導語:很多兄弟姐妹,在他們的父母過世之後,他們就不來往了,為什麼會這樣呢?陳女士:父母老了之後,因為我一直在外地工作,所以都是大哥和大嫂在照顧父母。我除了每個月給大嫂寄錢之外,很少回來看父母。那時候我因為忙於工作忙於家庭走不開,但我大哥大嫂並不理解我。他們對我很有意見,覺得我這人去了大城市之後,變得很鐵石心腸。我大哥大嫂很自私,他們覺得照顧父母很累,所以我每月寄錢給父母,他們都嫌少,說我這人不出力那就要多出點錢。
  • 兄弟倆因孝順父母鬧矛盾,一家人老死不相往來,值得麼?
    例如,家裡兄弟之間發生了矛盾糾紛,不是去訴諸法律,而喜歡先去找族裡的大伯叔叔,然後是去找娘舅,沒了娘舅就去找表哥表弟,來主持公道。可清官難斷家務事,這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事情,本來是一個家族的事情,如果雙方都能忍讓一下就過去了,可是,老百姓百人百性,總有那麼少數的幾個人喜歡佔便宜後說道理,這就造成了家務事矛盾。
  •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們為什麼不再來往了?原因現實又無奈
    執筆:檸兒【原創內容,歡迎個人收藏轉發】我一個朋友最近很苦惱,主要是心情很低落。因為,她不明白小時候感情那麼好的兄弟姐妹,為什麼在父母相繼去世之後,慢慢開始不再聯繫,慢慢感情開始變淡,淡到連陌生人都不如。
  • 父母都走了之後,兄弟姐妹基本不來往了,往往是以下幾個原因
    事實上,兄弟姐妹的感情,往往經不起考驗。總有一些人,對自己的兄弟姐妹,也當成仇人對待。父母在的時候,大家礙於面子,有些問題,會互相溝通,但是父母不在了,這份親情就隨之消失了。 父母都走了之後,兄弟姐妹基本不來往了,往往是以下幾個原因。
  • 家長不會做人,讓兒女們老死不相往來,這樣好嗎?
    3個兒子家裡的事都是自己能處理的,不可能都找老人管,而且年輕人和老人之間有代溝,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不對,容易產生不合。兒子兒媳婦們結果是處處替她著想,而她卻用自己的狹隘之心去度量孩子們的好心好意。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以後,兒子兒媳婦們更不敢聽她的了,孩子也不敢給她看了,有事情耽誤,兄弟們之間就相互照應。
  • 「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原來這才是親戚之間的真正相處之道
    作為社會的人,起首並每每接觸的便是哺育自己的生身父母,以及情同骨肉的兄弟姐妹。正是這些血濃於水的親情,維繫著整個社會的生存與成長,才能譜寫出那麼多精彩的人生。每個親人都可以說是我們最親近的人,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現在的親戚關係慢慢發生著一個微妙的變化。
  • 父母和兄弟姐妹,從血緣上看誰跟我們更親?答案跟想像中的有差異
    ,這就導致,我們可能與兄弟姐妹沒有什麼關係,也可能與他們的遺傳係數超過父母。雖然兄弟姐妹可能是我們血緣上最親的人,但為什麼我們不用對他們負太大的責任呢2、兄弟姐妹之間的影響沒有父母的影響大兄弟姐妹都是靠父母生活的,未來的發展需要父母的支持與引導,因此,子女與父母之間有相應的權利與義務。可是兄弟姐妹之間可能從小就沒有相互幫助過,一個人對另一個未來的成功影響不大。而且他們都需要在父母那裡獲取愛與資源,可能彼此是競爭的關係,更別說有相互照顧的義務。
  • 為什麼血濃於水的兄弟姐妹,越長大關係越冷漠?原因很現實
    文|秘籍君昨天,朋友問了我一個埋藏在他心裡的困惑:為什麼血濃於水的兄弟姐妹,越長大關係越冷漠?記得小的時候,他和哥哥的關係很好,有好吃的東西必須一人一半,有好玩的東西也一起玩,還有不管誰在外面挨打了,兄弟倆一定要結伴打回來。
  • 父母究竟可以偏心到什麼程度?網友:老死不相往來
    當我們不是父母唯一被賦予「愛」的對象時,這份愛會不會被平均分配呢?其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無私一視同仁的,有所偏愛這是正常的心理狀態,但不要偏的明目張胆、理直氣壯。父母偏心太狠的結果,就是導致兄弟姊妹不和的最大元兇。最諷刺的是,父母最偏心的那個往往醉不成材、最不孝順。
  • 因贍養父母,兄弟姐妹斷絕關係,65歲阿姨坦言:沒什麼親情可言
    可是如今把這句話用在父母身上,就是子女多了,孝敬的只有那麼一兩個。因為贍養父母的問題,你推我,我推你,最後斷絕關係的兄弟姐妹不在少數。多子多福,真的是這樣嗎?01.65歲的阿姨自述我叫鄧文麗,今年65歲了,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我們五個兄弟姐妹。在外人看來,我們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和睦,大家都孝敬父母,但是只有自己知道,誰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點自私。
  • 65歲阿姨坦言:因贍養父母,兄弟姐妹斷絕關係,沒什麼親情可言
    在外人看來,我們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和睦,大家都孝敬父母,但是只有自己知道,誰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點自私。我母親今年88歲了,父親90歲時去世了,我們兄弟姐妹因為贍養父母,大家關係鬧僵,從此斷絕關係,老死不相往來。
  • 父母都不在了,兄弟姐妹還會來往嗎?3個過來人說出了心底話
    因此,父母常常叮囑:除了父母,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就是兄弟姐妹,他們是唯一血脈相連的親人,要團隊一致。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間還可以團聚一起,嘻嘻哈哈,樂也融融。當父母不在時,有些家庭的子女就抱團一起,互相照顧。有一些則因為各種原因開始漸行漸遠,活成陌路人。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兄弟姐妹之間的情義也不盡相同,不妨來聽聽這3個家庭的子女心聲吧。
  • 俗語說:「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少有人知道下半句精華
    古人非常的喜歡總結一些日子中遇到的作業,而這些作業都是能夠讓我們後人受益的,這些也被人們稱之為「俗語」,關於俗語中的一些內容,很多人都覺得非常的難以想像,因為一句簡略通俗的言語之間卻能表達這世間的許多情意,就像「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而這句俗語的下一句卻讓人們聽了疼愛,「父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