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隔海相望。軒娛軒尋,自由撰稿人(百家)。在字裡行間,與您一起修行,品百態人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作伴修行。可以先收藏再練哦~
導語:
父母健在時,總希望子女們能好好相處,父母不在了,有什麼事,兄弟姐妹之間可以相互幫襯彼此有個照應,因為都是一脈相承血濃於水的親情,是自己家裡的人。
有的家庭也確如父母所希望的那樣,即便父母不在了,彼此之間也還是一個大家庭,逢年過節都會相聚,也常結伴旅行,大事小事互相關心,相處和睦。
而有的兄弟姐妹,父母健在時,還能圍在父母身邊,其樂融融。一旦父母離世了,就很少來往,有的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孟先生:68歲
我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一哥一姐,下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因父母和大哥住上下樓,平時大都有大哥照顧,我們有空就來看望父母,逢年過節必定聚在父母身邊。我們知道大哥照顧父母辛苦,很感激他,所以有關父母的養老金等,我們都沒有過問過。
七八年前,父親因病先過世了,後來大哥因突發心臟病也過世了。我就把老母親接到了家裡。本來也沒什麼,後因年老體弱,免不了經常住院看病,要用錢。母親說之前他們的錢都交於大哥管理的。去問大嫂時,她一概不知情,沒有錢。
沒辦法,就想著把父母的那間小房子處理了,給母親治病,可房產證上不知怎麼的大哥的名字也在上面,這下家裡好似炸了鍋。母親過世後,為了房產、錢財,兄弟姐妹上了公堂,也沒了親情,老死不相往來了。
朱女士:52歲
我是家裡老末,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二哥一家在國外,姐姐一家在其它城市,我和大哥雖是同城,但相距較遠,在城市的兩端。
父母在世時,過年過節,沒有特殊情況,大家都會相聚在父母身邊,為了孝順父母,再忙再遠,都會想法來看望父母。
可等父母過世了,彼此也各有各的家庭,好像就沒了共同的牽掛,除非有大事相聚,一般也沒有相聚的機會。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行動也不方便了,彼此就偶爾電話問候,見面更是幾乎沒有了。
佘女士:60歲
兄弟姐妹之間,會有合得來的,也有打鬧吵架的,小時候也不在意,打過鬧過也就算了。長大以後,也有勢利眼的,條件好的看不起條件差的。只是父母健在時,逢年過節,生辰婚嫁時還能聚到父母身邊,那也是條件好的聊得來,我們幾個條件不太好的搭不上話。
一次,小妹孩子生病,需要一筆錢,我和三哥湊了1萬給小妹,還差錢,想問二姐借,二姐不但不借,還把小妹損了一頓,「看你這日子,都要借錢過日子了,讓你家老公想法多攢錢,不要有依賴心理」。你看這話說的,如果不是急用,誰願意張口借錢。
父母過世後,我們兄弟姐妹之間幾乎不走動了。尤其是那幾個有錢的,高攀不起,他們也怕被我們沾上,索性也就老死不相往來了。
結語:
「家有一老,勝似一寶」這話一點不假。父母在,家庭的主心骨就在,也有個念想牽掛相聚的地方。父母不在了,我們似乎就成了孤兒,走向各自的歸途。但大多兄弟姐妹之間並非無情,只是各自家庭的因素,走動自然會減少。
然而也有的兄弟姐妹之間,為了財產搞得四分五裂,大打出手,鬧上公堂,從此老死不相往來,但值得嗎?畢竟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是父母留給我們的念想,世上唯一的手足之情。
(您的每一個評論、轉發、收藏、點讚都是對我們莫大的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