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關於手機計算器計算「10%+10%」出BUG的信息開始火起來了。也就是說,不少手機的計算器出現了莫名其妙的BUG,多種知名品牌手機均淪陷,在計算「10%+10%」時,得出的結果不是我們人類計算的結果0.2,而是怪異的0.11。一時間大家熱議不斷,不亦樂乎。當然最後業內人士,也解釋了這種現象。主要是計算器對輸入符號的理解不同。「10%+10%」,我們是先算兩個除法,再相加。但非科學計算器的計算邏輯會認為連續百分比計算10%+10%其實就是10%+(10%x10%)。
當然,至此,我們依舊可以很輕鬆得出結論:計算器到底是計算器,說白了機器到底是機器,還是會時不時冒點聰明地傻氣,完全是機器思維,跟人比還差一大截呢。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想過,一旦以手機這種終端為主的應用,不再是機器思維,而是學會了人的理解(哪怕只是一部分)和思維,那麼它已經不再是機器思維了,而是仿人思維,也就成了現在很火熱的智慧機器人。
當我們學習計算機和編程的時候,我們與其是學計算機的原理,還不如說其實是在學著理解計算機的思考和自動化運行方式。一人客的看法是,在計算機世界,計算機的計算雖然和我們人類的數學計算大致相同,都有加減乘除和各類算法,不管是計算機還是人類計算,都是脫胎於偉大的數學,但計算機和人類思維依舊屬於兩個不同的邏輯,我們學習計算機,就是在學著以計算機思維和邏輯的方式來操作計算機,和計算機對話。這是傳統計算機的階段性的初步的階段情況。
我們不會停留在這個初步階段,我們在逐步邁進人工智慧階段,在AI時代,計算機的表現,就在一步步模仿人,學人所學,學人所思,和人共處,和諧發展。到了這個階段,計算機,或者說人工智慧,已經不是單純的設備計算了,而是複雜的機體成長。當它聰明到一定程度,那麼就擺脫了傳統的機器思維,變得和人一樣,聰明又滑頭,仿真又亂真。當然我們現在很火的機器學習,也只是目前的一個發展階段。
回過頭看這個手機內計算器的計算BUG,其實就是計算器(也是一種計算機器),遵循傳統計算機器的數理邏輯,一絲不苟但又不懂變通。你給他一個數學公式,它就按照設定好的程序和順序來完成,而並不考慮從現實人的角度,應該如何看待它。計算器不會說,從你們人類的角度看,10%+10%應該等於0.2,不過以我們機器的思維,這個可以等於0.11。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理解一個有歧義有內涵的話,並不是我們多厲害,而是因為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能以人的非理性思維和邏輯領悟話中話,能根據上下文或語境理解話的側重點。機器當然還做不到,而當它做到了,面對人的問題,計算機學會了猜測疑惑或詢問,那麼也就進入了人工智慧技術突飛猛進大發展的階段了,我們當然就能看到真正的AI機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