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學生自製微電影《母親的日記本》傳正能量
「如果你正擁有著愛,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珍惜。」今年8月底,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建築工程系的大二學生孫海寧將自製的微電影《母親的日記本》發布到了網上,吸引了眾多網友關注。這個來自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的公益少年,用多樣形式發展他的公益。
■本報記者 杜明
電影以親情為主線
孫海寧的這部微電影以孝敬父母為主題。故事在環衛工母親與青春期的兒子間展開,母親突然暈倒住院,兒子收到了來自「豐寧愛心青年會」的慰問金。在母親的病床前,兒子拿起母親寫的日記,流下了懺悔的淚水。
兒子開始回憶過往,母子二人日子過的清貧,但母親給予了他所有的愛。而他則只會與朋友在一起上網、唱歌,毫不顧忌母親的感受。在KTV裡唱歌因沒錢結帳,要求母親轉帳500元。還未開工資的母親只好將僅有的300元轉給了兒子,母親則是無奈嘆息。
當兒子回到家中,取出手機看到去年自己與母親過生日的視頻時,頓時淚如雨下。整部微電影時長10分鐘,最後母親是否醒來留有懸念。
「我想以這種方式結束,就是想讓大家珍惜身邊的父母。」孫海寧說,父母的愛是偉大的,年輕人不能過於自我而忽視了身邊最愛的人。
自編自導用時兩個月
2015年5月1日,孫海寧與另外兩名學生發起成立了「豐寧愛心青年會」。如今,已有120多人。熱愛公益的他考入大學後,多次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公益活動。去年冬天,他有了用微電影傳播正能量的想法。
劇中的人物、故事雖是虛構,但全部由孫海寧編寫。他的想法得到了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宣傳部和電視臺的支持,有20多人參與。兩個月後,他們完成了錄製,再利用暑期將微電影剪輯完成。
孫海寧告訴記者,起初也有人不看好他們,但他認為公益不僅僅是去慰問,還有更多的方式來傳遞正能量,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目前,微電影上傳到愛奇藝不足20天,播放次數就已達815次。
「這是第一次拍攝微電影,我還想拍一部真實的故事。」孫海寧說,他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更多的年輕人來關注公益,共同參與進來。
邢臺日報、牛城晚報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
獨家授權邢臺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